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院校空间环境形象设计与研究

2015-05-30钱玉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空间环境改善措施

摘 要:近年来,校园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等日益成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和方向。随着艺术学科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现已成为各个高校的独立学科,但就国内已有的艺术设计类院校而言,校园空间环境都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结合建筑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当下校园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艺术类校园 空间环境 调研案例 改善措施

一、校区空间环境中景观设计类别

(一)建筑是环境设计的核心

建筑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它存在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人们用土、石、木、玻璃、钢、植被、塑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打造理想的活动场所,这种构筑物以空间的形式存在并反映着人们的生活, 它是我们和大自然相连接的重要节点。考量建筑的使用是否合理,可以从建筑的空间尺度,建筑的光环境、内部布置和安全疏散等方面做最直观的感知评判。

(二)道路本身即为景观

道路是线性景观,在园林规划中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集合景点和构成园景的作用,“移步换景”、“一步一景”都是道路在园林设计中的巧思和独特规划,随着城市景观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道路的艺术、生态、功能等要求也逐渐提高。

“道莫便于捷而妙于迂”道出了园林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忌直求曲、以曲为妙。“路径盘蹊”,“曲径通幽”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布局,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蜿蜒小路引导浏览路线,使游客有种豁然开朗、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广场是景观活的灵魂

广场是除建筑以外最能体现生活的部分,它通常是城市的中心,是市民活动、聚会的主要空间,是每个城市向外界展现其经济、市民素养、生活水平、环境优劣的重要部分。校园广场与城市广场有一定的共性,它是大学校园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体现着地域文化。当今社会,“环境育人”的观念已深人人心,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生活质量,成功的校园广场设计应有良好的视觉景观、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标识是环境空间的指南针

标识系统是建筑和公共空间中的元素之一,以直观、明确、快捷的视觉信息, 对人流、物流进行引导。校园标识系统作为大学校园景观的配套设施,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是校园综合公共信息系统,它运用视觉标识把学校内部系统而有序的加以组织,以形成完整、科学、高效的资源体系。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标识系统的功能性、艺术性和稳定性等因素,利用木质、石材、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电子科技材料等设计与大环境相和谐的系统风格。大学校园作为一个 “微缩城市”,视觉标识系统是学校视觉形象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将大学的文化底蕴视觉化展现。

二、以国内高校为例解析当今校区环境景观现状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清华大学的建筑风格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 置身其中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建筑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保留过去时代的味道。来到清华美院建筑楼前,仰望其外墙立面所形成的外部空间是朴素而沉稳的,墙面砖块排列整齐色调统一。进入建筑内部,许多空间的界定又被处理成透明的玻璃,一方面形成了多个展示作品的橱窗,另一方面又有效划分了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区域。这种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的利用,充分了引入了自然光线,视觉上放大了所处的空间,弱化了建筑外表,柔化了建筑的严肃性,让生活融入外部环境。

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清华校区内的道路两旁是大面积的坡地,辅以枯山水造景,主干道四通八达,行道树排列有序,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内部能够通车,与外界相连。这种现代式的道路是典型的非停留式道路设计,来往方便,但道路两旁没有活动场所可供停留,学生们都是目的性明确的穿梭往返,造成道路利用率单一,导致道路本身成未能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一部分。

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校园广场设计与建其筑的庄严感相匹配,整体呈现方正的形态,规整、尺度大、浏览视线开阔平坦,草坪上若干雕塑,无过多竖向景观构筑物,软硬质铺装以规则性绿篱分隔,整个广场设计缺乏层次,人流分散,学生游客均无长时间逗留,这样有棱有角的设计虽然威严统一,但很难营造出好的空间和艺术效果供人欣赏。

(二)北京大学美术学院

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老校区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以未名湖为中心,清宫式建筑环湖分布,主轴线为东西向,建筑物多为二、三层,主要建筑造型为灰瓦红柱,石造台阶,浅色墙面,彩画斗拱梁枋,次要建筑为民居园林形式,而新建筑则通过在空间布局、建筑色彩、地域性材料利用,达到与旧建筑的共生。不同于新校区,老校区的整体风格更顺应了人们印象中的北京,反应了老北京的历史风貌。

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道路设计颇有意味。路过人声鼎沸的操场,穿过蜿蜒小径,不经意时,高耸的博雅塔宽阔的未名湖已映入眼帘,区别于新郊区的水泥道路,来到这人们仿佛误入了另一个空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碎石小路环湖而设,湖中石雕栩栩如生,湖边置石,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植物繁多形态各异,延湖步行,树林掩映,道路由宽入窄,路经小桥,疏林草地,灌木规整,大树林立,美不胜收。园林式的道路设计与灰瓦红柱的清宫式建筑相得益彰,场景如画卷一般,美不胜收。

3.校区广场现状分析。北大老校区的热闹非凡,一塔一湖,四季景色变换倒影水中,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冬季,大家顶着寒风,身姿矫健的驰骋在未名湖上,同學们的生活学习压力都在此刻随风而逝,瞬间让未名湖让整个校园都活力四射,为北大聚集了不少的人气。而新校区的广场相对较为冷清,无过多人群停留。

(三)中央美术学院

1.校区建筑现状分析。在现代建筑风格的追求上,央美以院落体系组织空间,形成了院落连通、空间层次丰富、景观环境优雅、统一谐调的校园环境。形态各异的建筑又构成了丰富的院落群,单体建筑表皮从色彩、质感及面砖排列上较为考究,墙体统一使用的灰色面砖,建筑立面有序排列的方形门窗洞,设计朴素融合自然。

2.校区道路现状分析。校区道路设计具有强烈的现代风格,建筑师为了形成交互式的空间动态,保留地形的高低错落,在开阔的景观道路上设计了阶梯道路,节节而上,两侧结合了绿化看台,避免了人们在行走时的无趣,同时也为道路景观增添了生机,丰富校园层次。

3.校区标识现状分析。在若干校区案例中,中央美术学院的标识系统最为完整。每一幢楼的编号明晰可见,教学楼外立面上镶嵌该楼的学科部门指示牌,井井有条,进入楼内,每一层电梯旁都带有楼层分布图,图上该楼层用黑色与其他楼层的橘色加以区分,每一间教室都有标识牌,使人能清晰的找寻目的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三、改进措施

(一)建筑设计

校园环境使校园在满足人愉悦舒适的的同时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幢建筑、每一条道路、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构造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作为整个校区规划的核心,从功能单一、封闭、分散的形象日益转向综合型、开放性的空间形态,从太过注重建筑形态的美化过渡到对丰富空间内涵的不断追求,真正领悟“建筑存在本身不是空间,而是为了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这一理念,将人的活动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地域特色,结合时下国内外建筑趋势,保旧创新,例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论是在建筑色彩、材料、空间造型等方面,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使得校园与城市整体的统一和谐,值得我们借鉴。

(二)道路设计

从上述校区道路设计的优劣势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景观道路设计除了满足通行功能外,还需要为环境提供造景服务,在行走中,满足活动与交往,这样道路才能作为景观的要素之一,才能提升环境质量,增强生活气息。

道路的设计多种多样,例如道路的铺装样式繁多,古典园林有人字式、斗纹式、波纹式,现代道路追求新意图样、色彩纹理,铺装材料也从古典的沙石砖块转向现代盛行的各种钢板、金属网格等。道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设计的重点,在校园道路的设计上,我们可以采用停留式道路设计,利用廊架、汀步、小品景观配以植物搭配,从形式和功能上共同影响周边环境,提供各式人群不同的需求。

(三)广场设计

现今校园广场的设计规模不断更新扩大,功能完整多变,设计时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布局形式、空间尺度、环境氛围等方面为师生营造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的户外空间,互动活跃的大学校园广场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广场设计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理念而设计。

景观大师Peter Walker和SWA联合设计的哈佛大学唐纳喷泉项目就是成功的广场设计案例,利用159块大小有别的石头以圆形发散式排列,并巧妙的在石阵内部设置了喷泉,辅以草坪和三四棵大树,该景观设计充满了东方的禅意,四季交叠,景象多变,成为了人们休憩、交流的活动场所。唐纳喷泉是校园广场设计的典范,真正的体现出“活”的广场就是校园环境灵所在。

(四)标识设计

标识是人识别适应环境的重要指标,在这一部分规划中,央美的设计统一完整:将每幢大楼标号应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能一目了然每幢建筑的每一层功能,学校内部设置标有明确方向的路牌,让人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整体而言,整个标识系统需要清晰明了的传达路人需要识别的内容。

四、结 语

校园它担任着传承文明与成就人才的重任,好的校园环境集合功能、文化与艺术于一体,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情操,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校园环境设计时不仅要理念明确,组织结构要清晰,还要适应日后校园的发展要求,因此综上所述的4类系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相互穿插迭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是一个好的校园空间不可或缺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05)

[2] 沈济黄,陆激.大学校园的城市设计策略[J].新建筑,2004(04)

[3] 姜長征,周庆华.对大学新校园建筑设计的认识与理解[J].华中建筑,2005(02)

[4] 刘万里,张伶伶.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传承研究[J].华中建筑,2009(07)

作者简介:

钱玉亭,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空间环境改善措施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中舒适气氛的营造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与思考
历史事件纪念馆特质空间环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研究
医院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供电所供电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谈当前农机具存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