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3年我院肝病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2015-05-30周鸿堂陈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用药频度

周鸿堂 陈洁

【摘 要】 目的:通过调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了解我院肝病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肝病药物的总销售金额、各类肝病药物销售构成比以及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肝病药物的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肝病药物金额占全院药品总金额36.4%,2013年肝病药物金额占全院药品总金额40.09%,增长率为10.14%;各类肝病药物中,保肝药物每年所占比例均为第一;其次是免疫调节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大;每年用药频度较大的药物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胸腺五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和五酯胶囊等。结论:我院肝病药物以保肝药物和免疫调节类所占构成比较大,明显存在免疫调节类药物滥用现象,临床科室须引起重视,临床药师需定时对保肝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共同促进安全、合理、经济应用保肝药物。

【关键词】 保肝药物;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122-03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其解毒功能主要依靠肝细胞的各种合成酶和解毒酶完成。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遗传因素的影响,我国肝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1-2]。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院是以传染病为中心的综合医院,随着肝病患者的增加,客观评估我院肝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临床用药的特点和趋势也就尤为必要,故对我院2012~2013年应用的肝病药物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我院该类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我院医院网络信息数据库,提取2012~2013年肝病药物的出库数据,包括药物剂型、药品名称、规格、用药数量和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数量排序方法,统计2012年~2013年我院药品出库的肝病药物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进行类别金额汇总和数量汇总,然后 单个排序,得到各类药品金额和数量分配比和单个药品金额级数量排序结果,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日用药金额(DDC)方法,利用药品销售金额、销售数量、DDDs、DDDc等指标,对其进行排序和分析。DDD值参照《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综合确定。DDDs反映某药的使用频率及临床应用情况,值越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患者临床应用此药的倾向性越大。日用药金额(DDC)=药品消耗总金额/DDDs,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C越大,说明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2 结果

2.1 肝病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比例 2012-2013年,我院药品销售总金额及肝病药物销售总金额呈上升趋势,2012年肝病药物占全院药品总销售金额的36.40%,2013年占全院药品总销售金额的40.09%,增长率为10.14%。详见表1。

2.2 2012-2013年各类肝病药物用药总金额及其构成比 2012及2013年,均以保肝类药物用药金额最高,其构成比占53.40%和50.69%,其次是免疫调节类药物,构成比占36.65%和41.39%;抗病毒类药物金额及构成比最低,占比9.945%和7.92%。 见表2。

2.3 2012~2013年各类保肝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其构成比 各类保肝药物中,2012年及2013年均以促肝细胞再生类和解毒类用药金额最高,其构成比较大,2012年及2013年,促肝细胞再生类构成比分别为33.05%和32.56%,解毒类药物构成比分别为31.44%和31.38。见表3。

2.4 2012~2013年保肝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前20名DDDs及DDDc排序 2012年及2013年,抗病毒药物均主要以口服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片为主,其次是注射用干扰素,以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α-2b为主。保肝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使用量较之抗病毒药物占比较大,注射剂两年均以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用药频度较大,口服药物较注射剂更常用,且在用药频度上,两年稍有不同。见表4。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保肝药物随总药品销售金额增加,该类药物也在逐年增长,2012~2013年肝病药物使用总金额年增长率分别为36.40%和40.09%,可看出肝病药物在我院的药品消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我院肝病药物增长趋势来看,目前我省肝损害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我院应用的肝病药物主要有抗病毒类、保肝类和免疫调节类,2012及2013年,均以保肝类药物用药金额最高,其构成比占53.40%和50.69%,其次是免疫调节类药物,构成比占36.65%和41.39%;抗病毒类药物金额及构成比最低,占比9.945%和7.92%。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m,HBV)感染高流行区,约有HBV携带者9300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2000万[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不断复制是导致乙型肝炎病情迁延、进展的首要因素,而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患者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重型肝炎多由肝炎病毒,尤其是HBV所致(约占70%)[4]。我院肝病患者中,以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丙型最常见,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抗炎保肝的基础。抗病毒治疗可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能、纠正失代偿、提高生存率、延缓病程进展。抗病毒药物构成比较之后两类药物构成比小,说明保肝类药物和免疫调节类药物存在有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现象。

保肝药主要包括促进能量代谢类、解毒类、促肝细胞再生、利胆类和抗炎类,构成比较大的是解毒类和促肝细胞再生类,分别为2012年31.44%、34.05%,2013年31.38、32.56%。解毒类以还原型谷胱甘肽选择性最大。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并能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并能影响细胞代谢,减少氧应激损害及脂质过氧化诱致肝纤维化,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不仅能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还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有研究显示[5],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以保肝治疗,可显著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促肝细胞再生类以多烯磷脂酰胆碱选择性最大,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主要进人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可使受损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平衡,促进肝组织再生,将中性脂肪和胆固醇转化成容易代谢的形式,对抗多种肝损伤[6]。

抗炎类较多选择复方甘草酸单铵。聂燕[7]对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疗效进行比较, 异甘草酸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0.05);异甘草酸镁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复方甘草酸苷。我院异甘草酸镁用药频度相对于复方甘草酸苷较低。近年来,国内对异甘草酸镁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保肝、延缓肝纤维化等药理作用比,特别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良好疗效[8]。

滥用保肝药不仅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同时,一些保肝药长期在体内蓄积,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滥用保肝药还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理,进而干扰肝病的治疗[1]。

2012~2013年,用药频度较高的药物,以口服药物较多见,抗病毒药物均主要以口服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片为主,保肝药物以五酯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当飞利肝宁和葡醛内酯使用频度较高,葡醛内酯片和护肝宁片日均费用较低。注射剂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胸腺五肽、薄芝糖肽和复方甘草酸单铵用药频度较高。相对而言,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日均费用较低,乙酰谷酰胺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日均费用较高。

4 结论

从调查结果及分析讨论来看,我院保肝药物及免疫调节类药物所占构成比较大,存在明显的滥用现象,临床科室须引起重视,临床药师需定时对保肝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共同促进安全、合理、经济应用保肝药物。保肝药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药物本身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是代谢器官,任何药物的药性反应和毒性反应都要经过肝脏进行分解和代谢。过多使用药物势必会给已经 受损的肝脏增加新的负担,引起肝脏的损害[1]。合理使用保肝药应该是针对病情,因人而异。简练精当,恰到好处,并充分认识保肝药的不同特点,依据患者的不同个体,不同病情,合理选择保肝药物,且最好一次不超过3种,同一类型药物不重复应用。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正确剂量,适当疗程,真正保证合理应用保肝药[9]。

参考文献

[1]刘蔚,王德龙,赵丽娜,等.1563例住院患者保肝药的使用调查[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9):671。

[2]田书霞,阎姝.2010--2012年本院住院患者保肝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J]. 天津药学,2013,4(25):45-46

[3]hl F M,Li T,Liu S,et al.Epidemlology and pmvention 0fhapatitiB B vi-ll,minfectionin China[J].Journal ofViral Hepatitis,2010,17(s):4

[4]曹兰,王立新,董骏铭,等.我院2008~2010年肝炎药物应用分析[J]. 天津药学,2012,3,(24):28-29.

[5]韩彩丽,石丽彩.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4,1(7):46。

[6]谢飞,李飞.3种口服保肝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一效果分析[J]. 中国药业,2013,20(22):90-91.

[7]聂燕.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 1 (29):55-58.

[8]晏泽辉,王宇明,汤勃,等.异甘草酸镁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荟萃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2014,2(22):108-111.

[9]张鹰庆,饶益娟,卢园.肝科病区保肝药使用分析[J]. 海峡药,2011,1(23):121-122.

(收稿日期:2015.03.10)

猜你喜欢

用药频度
2010~2015年成都地区23家医院消化系统药品应用分析
2013~2015年我院抗肿瘤药物及其辅助药物应用分析
某民营医院2014—2015年老年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分析
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处方分析
2013—2015年我院手术药房麻醉药品应用数据分析
2013—2014年华山医院北院门诊心血管类药物应用分析
上海市同济医院2011—2014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13年某院原发性胃癌住院化疗患者用药分析
运用Excel批量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