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短文三篇读与悟

2015-05-30陈继民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牢记在心天资苦学

陈继民

不学,其知不若狂

原文 且天之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②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喑①;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③。

——《吕氏春秋·尊师》

注解 ①喑(yīn因):哑。②若:如。③狂:精神失常的人。

翻译 况且,天使人生下来,就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听,如果不学习,他虽然能听,还不如耳聋不能听;使他们的眼睛能够看,如果不学习,虽然能看,还不如目盲不能看;使他们的口能够说,如果不学习,虽然能说,还不如口哑不会说;使他们的心能够思考,如果不学习,他的能思考还不如精神失常不能思考。

感悟 能听、能看、能说话、能思考,这是人的本能,并不是上天给与的。但是,如果不学习,有这种本能反而不如没有它好。因为不学习,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看事物时易于被表象所迷惑,就会事理不明,是非不清,真伪不辨,判断错误。如果这样,那就反而不如聋、哑、盲、精神失常了。

只有学习,才能发展并提高人的本能,使人的本能由低级到高级,由愚昧到聪明,从而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

原文 君子①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②,布乎四体③,形乎动静④;端而言⑤,蠕而动⑥,一可以为法则⑦。小人⑧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⑨,曷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1?

——《荀子·劝学》

注解 ①君子:旧称德才出众的人。②箸:通“著”,存、存心,牢记;又有当“明”字讲的,即明白,体会。二说皆可通。乎:于,在。③布:分布,引申为表现。四体:两手和两足,即四肢。④形乎:体现在。动静:举止行为。⑤端而言:端,通“喘”,微言,即说话时语意精微;也有当“端正”解的。⑥蠕而动:虫子的活动,比喻行为的端庄,举止的慎重、缓慢和文雅。⑦一:全,一切。法则:榜样。⑧小人:旧称没修养的人。⑨则四寸耳:仅仅四寸罢了。则:只,不过。耳:语气助词,罢了,而已。⑩曷:同“何”,怎么。11躯:身子,这里指一个人的品德、为人。这里的“美”,指美化、提高。

翻译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之后,就能牢记在心里,并且能够表现在全部言行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耳朵听到之后,就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的距离)仅仅四寸而已,这怎能美化自己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

感悟 荀子认为,听到有益的话,不但要牢记在心,并且要去实践,不该道听途说。这是很正确的。因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学,不是为了能够夸夸其谈、哗众取宠。

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实践丰富自己,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因为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而彰显。

范仲淹苦学不忘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②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④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⑤,辄以水沃面⑥,往往馕粥不充⑦,日昃⑧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宋名臣言行录》

注解 ①孤:幼年死去父亲;一说三十以下无父者。②适:出嫁;再适:改嫁,再嫁。③世家:世禄之家,这里有家庭历史、出身和遭遇之意。世:身世,生平的遭遇。④学舍:学校。之南都:去南都(临安);临安,即今之杭州。⑤或:有时,昏怠:困倦。⑥辄:就,往往;沃:浇。⑦馕(zhān沾)粥:稠粥。不充:不足。⑧日昃(zè仄):日过中午渐渐向西方落下。⑨六经:诗、书、易、春秋、礼、乐等书的总称。旨:意思,思想内容。

翻译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因贫困无依,就改嫁了,嫁给长山的朱氏。范仲淹长大了,知道了他的身世之后,就哭泣着辞别了母亲。去到临安入学读书,日夜苦学,五年没曾脱衣睡觉。有时深夜困倦,就用冷水浇头,常常是连稠一点的粥都吃不饱,太阳要落了才吃点饭。终于精通了六经的意旨。于是很感慨地产生了要治理国家的大志。所以,常常自己高声说:“读书人应该在全国人民还没有对国事进行忧虑的时候就事先加以忧虑;在全国人民都欢乐之后,才欢乐。”

感悟 范仲淹出身微寒,遭遇不幸,生活贫苦。虽然这样,在读书时,不但能刻苦攻读,还能心忧天下。他认为读书人不该只考虑自己,要忧国忧民,要先忧后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千载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赞颂。

古人还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宏论,观照范仲淹,我们更能体会一个封建文人志士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理想。

为学

原文 吾資①之昏②,不逮③人也,吾材④之庸⑤,不逮人也;旦旦⑥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⑦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⑧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⑨之道⑩,卒11于鲁12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13,岂14有常15哉?

注释 ①资:天资,资质。②昏:头脑迷糊。③逮:到,及。④材:才能。⑤庸:平凡,平庸。 ⑥旦旦:天天。怠:懒惰,松懈。 ⑦倍:超过。⑧屏弃:摒弃,舍弃。 ⑨圣人:指孔子。⑩道:思想,言论。11卒:终于,最终。12鲁:迟钝。 13用:用处,功用。14岂:难道。15常:不变的,固定的。

翻译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感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哲人说:天才源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猜你喜欢

牢记在心天资苦学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我的思念是一束月光
初三的你我
成语故事系列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刺股苦学
龙都耍脾气
公式牢记在心轻松构造函数
韩信报一饭之恩
天资乳业 保持新鲜,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