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煜和李清照词的异同

2015-05-30林思鸿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描李煜李清照

林思鸿

摘 要:李煜和李清照都是在词史上熠熠闪光的婉约派词家,两个人一生都跌宕起伏,从前期的幸福生活到后期的不堪回首,使他们的词有了明显的分界线,由前期清新的幸福甜蜜和浓艳的宫廷奢靡到后期的悲痛无力。他们都擅长白描与俗字入词,词中又好酒与梦的缠绕。在风格上二人相近,但在内容与手法上却又各具特色。

关键词:李煜 李清照 词 比较一、语言风格与艺术手法的异同

(一)清丽委婉、真挚自然的语言风格

李清照纪念堂坐落在漱玉泉边,在纪念堂前的抱柱上刻着郭若沫先生题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之遗风。”后主,即李煜,可见李煜和李清照在词中所体现的风格有很大的相同,他们的词都是以本色见长,自然清新,不靠特殊的文字技艺来夺人眼目,而是用平实的感情与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心。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但在中国词史上却是难得的一位词人,被后世称为“词中之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李煜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①180锦衣玉食的生活让李煜保持着一颗天真而又纯洁的心,这就让他的词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长在深宫中的李煜,阅世不深,就保持着较为纯真的性格,词作中也就多了情感的宣泄,少了理性的节制。

李清照虽为女子,但她的文学创作不逊于任何一位男性作家,在中国文坛上备受尊崇,后世称她为“婉约之宗”。王灼说:“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文采第一。”②可见李清照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李清照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对她的教育影响了她的一生。在古代,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并不这么认为,他很注重对李清照的教育,教她习字作诗,他曾对李清照说:“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宋史·李格非传》)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李清照的词作皆发自肺腑,以真贯穿整篇词作。

情感的真实便是二者的共同之处,他们感情纯真同时也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所想抒发的,但是二者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李煜从小在深宫中长大,率直纯真,不懂得去遮掩自己的想法,胸无城府,不懂得去变通,所以在作品中也是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如“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他的词就是这样的表里如一,毫无雕琢地直抒胸臆。而李清照虽是女子,但是因为她父亲的原因,从小就开始接触文人骚客,懂得委婉之道,所以她的词比较含蓄,如“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不直接表现思乡之情,却让人感受到她深藏在心底的那份思念。

(二)俗字与白描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菩萨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①178当然,说的是李煜的后期词,李煜前期词奢靡富丽,写的都是骄奢靡华的宫闱生活。他与大小周后的情爱深笃,终日沉湎于奢侈豪华的生活画面通过他的词,遂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中。这首词描写的是与小周后的幽会情景,月色朦胧,一个女子“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细致地从小动作中描写出她为了赴情郎的约会,一步一小心地走,生怕被别人发现的样子,既把女子害怕和害羞的神态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更是把女子的紧张而又兴奋的心理状态也透彻地表现出来。用白描的手法,没有雕饰和做作,毫无避讳。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词中描写出了一位初为人妇的女子,活泼、撒娇的娇憨样子,“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写出了李清照的那份自信与争强好胜,更从侧面反映出她与她的夫君赵明诚婚后感情的和谐与甜蜜。跟李煜一样,也用白描的手法,天真自然,没有娇柔做作,似是妒忌梅花,却是道出与丈夫的亲昵愉悦,伉俪情深。

上面两首词中,把女子的娇憨表现了出来,仿佛眼前即有此佳人。李煜和李清照都善于用白描手法来直抒胸臆,又善用俗语,洗练贴切,朴素自然,明白如话,都以用俗字见长,朴实素雅,简洁明了,但却不失深沉,反复品味下,俗字却成了词中的亮点。“离恨正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都是流传至今的佳句,以俗字道出心中的情绪,上口又不费解,并且也给读者营造出更为深广的意境,这就是他们词中的魅力。可在他们之间还是有着区别,李煜的词直白,像是宫殿前的阶梯,层层往上走,能看见周围的绮丽亦能看见宫殿的金碧辉煌,不掩饰,不做作;而李清照的词虽也直抒胸臆,但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像乡间小道,远看是条直直的长道,但细走下却有不少小曲折,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体会其中蕴涵的小情愫。他们都用俗语,不避俗字俗句,营造出更有感染力的形象与意境,使得整首词更为真实感人。

但是他们在词的态度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李煜前期词的题材极其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而且当时他偏安一隅,奉行他父亲之前的政策,年年金银玉帛,屈辱以求苟存,词中不免消极而不求进取;而李清照虽为女子,前期写的闺阁之词题材也不宽广,但在她的词中,我们不免感动于她内心中的刚健、进取和一种追求自由、自信自强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女子不屈于封建束缚,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行为时很难得的,她相较于李煜,要活得洒脱与积极。

(三)独特的抒情手法

李煜和李清照都善于用白描的手法,他们都以准确传神的描写将情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更是出神入化。李煜《浣溪沙》中“红锦地衣随步皱”和“佳人舞点金钗溜”写出了宫中歌舞时的情形,细心的李煜用“随步皱”和“金钗溜”捕捉歌舞时的动作细节,地毯随着舞步的旋转而打起皱来,金钗随着舞步而滑落,此时的场景仿佛在眼前展开,还有“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等等都显示了李煜高超的刻画技巧,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就要从脑海中浮现到眼前。李清照《点绛唇》中的女子刚刚“蹴罢秋千”,见到有客人进来便“袜刬金钗溜”,随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些描写把一个女子的动作动态化地展现出来,“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出了她的紧张,她的羞涩,她的好奇和她的聪明,这些都不紧不慢地在词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他们二人正是通过抓住细节,从细微处将动作勾勒出来,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来。

二、亡国的恨与家亡的痛

(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从“红锦地衣随步皱”酣畅于歌舞升平中的南唐后主,到“乱红飞去碾作尘”故国湮灭泪洒囚室的亡国之君,他的耻辱,他对故国的眷恋此时都化作巨大沉痛,化作凄婉哀凉的亡国之音,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恨是绵长的,如水一般渊远长流,他的恨,他的悲,他的长恸,随着流水穿过时空,依然使人为他感慨万千,不决断。他的恨是撕心的,如杜鹃啼血般,哀音凄厉,余音依然能穿破人心。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

上片回忆南唐皇宫的金碧与辉煌,“凤阁龙楼”“玉树琼枝”那是多么豪华秾艳的景象,此时却不复存在了。下片却是另一幅景象,已经是“沉腰潘鬓消磨”,不再是那安逸在皇宫殿里的小皇帝了。“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那样的富饶之地,年少时李煜在宫中不懂得何为战争,只知道把酒言欢,把国家却拱手于人,当他沦为阶下囚时,开始追忆在故国的生活,他的失国离家之痛萦绕在怀想之时写下每字每句间,无不感人肺腑。今昔之间,身份的转化,是种切肤之痛,正如王国维说的:“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二)故乡何处是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离家南渡,只身流浪的她不仅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悲愤,还忍受着丧夫之痛、无家辗转之苦,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已不再是那个“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娇嗔女子了。此时,国难家仇长挂于她的心中,词作的主调不仅深沉,而且极为沉郁、凄苦,亡国之音极为悲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此词是李清照南渡后写元宵佳节的美好情景,天气和煦,本应该纵情欢愉,朋友们来相邀,李清照却婉言相拒。强烈的反差感使词人不禁伤感起来,怀念起故土,怀念起之前的快乐,想起在汴京时无忧无虑地游玩,心中的落寞、悲伤使得词人开始黯然。

李煜的亡国之音是一种切身之痛,是自己将国家拱手出去,安危不能自保,内心的落差再加上国破家亡,使他产生无可挽回的没落感,所体会的痛苦自是比李清照要来得深沉。李清照的亡国之音是通过对家乡的怀念,对故乡的爱恋表达出来的,她的痛没有李煜来得痛,来得切,但是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她更关注民生,她能感受百姓的困苦,对国家的命运更为担忧与关注,流露出的虽然是一种低沉凄苦的个人情感,但是这种情感也是当时士大夫们共有的思想感情,她的愁与恨是一种时代的特征与意义;而李煜不能,他看不到他的百姓因为亡国而颠沛而疾苦,他只能主观地表达自己的恨,表达他的后悔和追忆,唯有他一个人懂。他们都在乱世中升华了自己的创作,如果没有国破和家亡,那么他们在词史上占据的地位可能不会如此之高。

三、“梦”与“酒”

李煜和李清照都喜用白描。李煜运用白描的手法,明白如话,这么一位“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写词自然天成,吴瞿安先生说他“自写襟抱,不事寄托”。他是个爱“做梦”的君主,梦故国,梦伊人,梦中“南国正芳春”,梦中“车如流水马如龙”,还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旦梦醒之后却独自“断脸复横颐”,不知昨日酒酣宫殿是梦还是今日身陷囹圄是梦。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梦中的美好,悲欢对比更是渲染出李煜亡国之痛。

而李清照除了灵活运用白描手法外,更善于用铺叙的手法,她特别喜欢运用“酒”这个意象,酒是辅助情绪的象征,“浓睡不消残酒”是种闺中寂寥只能通过喝酒聊以慰藉,更是为了写下文伤春而作铺垫;“共赏金尊沉绿蚁”乍似赏花、惜花,却是为了自己拥有美好年华而酣饮,表达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情;“三杯两盏淡酒”则是铺叙自己不胜愁滋味,借酒来让自己忘却流离失所、愁思不断的痛苦。

李煜“梦”的意象贯穿于他的前后期词,特别是后期词,他的愁通过他的梦来解脱:“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此时的江南春景美丽如画,而李煜却身在北方无法再亲身体会这种魂牵梦萦的美丽,所以“梦”已远,“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梦是现实的补充,在现实中,李煜无法回到故国,只能在梦中重返,短暂而虚幻。追忆欢乐的时光,但往事却已经成空,追忆过后又是深深的失望。而李清照的梦在南渡后的词作中也出现得较为频繁,如《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再捻余香,更得些时。

李清照的后期词中酒和梦的意象时常出现,这首诗描写的是词人在后半夜酒醒之后的状态。由于夜里喝酒喝多了,连妆都顾不得卸就睡着了,古代女子很少这样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也就是李清照这样形单影只,没有依靠的才会如此不顾形象地喝醉而不顾卸妆而睡下。而临睡前她所看见窗台前那开始凋谢的花插在花瓶中的景象却清晰地印在她的脑海里,断断续续的梦,朦朦胧胧的,渲染了更为孤单的“梦断不成归”的气氛。李煜和李清照的梦都是对以往的怀念与追忆,通过梦来寄托对故人、故地的眷念,但是李煜的梦境中缠绕着的更多的是他的悔恨,而李清照的梦是她愁思与怀念的承载。

注释

①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本[M].吴洋,注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80.

②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89.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

[2]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

[3] 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本[M].吴洋,注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6] 谢世涯.南唐李后主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白描李煜李清照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李煜
李煜作品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吴绪经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