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2015-05-30陈文珍

2015年44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泉州

陈文珍

摘 要:本文通过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结构偏离度指标对泉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当前泉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扩大就业的政策建议和思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泉州;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随着泉州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需要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因此,分析泉州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对于优化泉州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制定科学有效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泉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情况

近十年来,泉州市产业结构表现为“二三一”型,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较为合理,并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平稳发展的趋势。产业部门作为就业的载体,其结构变化会引起就业的变动。2005-2014年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增长。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2005年273:482:245调整为2014年135:551:314,比重排序由“二一三”变为“二三一”。

二、泉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泉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本文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

(一)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地区生产总值中各个产业所占比重与就业所占比重的比率,表示1%的就业人员所创造的产值比重。公式为:比较劳动生产率= 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数值越大,表明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力就会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表一 2005-2014年泉州市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005年0.221.191.50

2006年0.51.021.55

2007年0.231.061.49

2008年0.231.021.53

2009年0.221.011.42

2010年0.221.041.41

2011年0.241.051.31

2012年0.231.051.30

2013年0.231.101.18

2014年0.221.131.11

(数据来源:泉州统计年鉴2015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结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的比重之差。结构偏离度=就业的产业构成百分比-GDP的产业构成百分比。结构偏离度大于0,即就业比重大于增加值比重,表示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转移出去的压力;结构偏离度小于0,即就业比重小于增加值比重,表示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迁入的压力。偏离度越高,说明结构越失衡;偏离度越低,或趋向于零,说明结构越均衡。

图一 2005-2014年泉州市各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

(数据来源:泉州统计年鉴2015的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从表一和图一来看,2005-2014年间,泉州市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0.3以下,说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增长潜力有限,第一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流动。泉州市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稳定在1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泉州城镇化推进,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第二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并稳定在一定的发展水平。但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说明第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失衡,存在着劳动力迁入的压力,就业供需矛盾较为突出。2005-2014年间,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而言,泉州市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同时结构偏离度越来越低,这说明泉州第三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比其他产业,泉州市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正的结构偏离度,说明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现象。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向二、三产业流动,是调整泉州产业就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就业合理平衡的必由之路。

(二)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发挥第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盡管第二产业在泉州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综上分析,泉州市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已达到一个稳定水平,上升空间受到限制,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而企业缺工问题更凸显第二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泉州市应抓住中国制造2025泉州地方样板等发展新机遇,加快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推动产业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为主向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为主转变,提升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和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持续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相比第一、二产业,泉州市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就业偏离度越来越低,对劳动力就业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泉州市必须根据转型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产业规模,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注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差异化特色和融合发展特征,突出现代服务业与优势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升级的新支撑和扩大就业的新渠道。(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锋,.产业结构调整对浙江就业途径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

[2] 李萍,.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策——以泉州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3).

[3] 李冀平,.泉州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