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经济与贸易文化差异及根源探究

2015-05-30陈亚助

2015年44期
关键词:根源探究

陈亚助

摘 要:随着跨文化和商业联系的发展,世界间各个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的差异,造成了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主体,本文主要是探讨中西经济与贸易文化的差异以及其根源的探析。

关键词:中西经济;贸易文化差异;根源;探究

一、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实践、风俗习惯中形成的特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观念构成了人们生活、工作中的行为方式。由于中西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使得中西文化表现出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于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全球大背景下,经济、文化日益互为一体,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越发凸显。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文化,才能使国际商务活动顺利地进行。

二、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

国民性在中西文化的特征差异中表现尤为明显且重要,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的差异

(1)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甚至是模糊的,其讲究的是以形见理、以美启真,强调的是经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理性的、逻辑的,讲究的是概念分析、逻辑推理,强调的则是事实。

(2)统一思维与对立思维

西汉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并且这个哲学思想一直统治着中国人的一言一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将宇宙看作一个整体,习惯于从总体上观察事物,便形成了既对立与统一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认为,认识宇宙、征服自然是人类的根本任务,人和自然这两者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因此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3)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中国人在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时,一般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西方文化注重的是实体的宇宙观,因此西方人在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强调和突出个体,认为整体只是个体的不稳定的合成,往往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

(4)曲线思维与直线思维

中国人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中国人惯于从侧面入手,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才点出主题;西方人重直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他们惯于先说重点,然后再把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一一补进。

2.价值观与时间观念的差异

首先,从价值观念上,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其核心是“仁”,即博爱,爱他人,因而在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强调的是“利他”;相反,西方社会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个人权利,认为个人利益不容侵犯,强调自我价值实现并以个人成功与否来衡量人生价值,因此在西方文化中“利己”的思想尤为根深蒂固。

其次,在时间观念上,中西方亦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封建制度延续了千年,注重农耕生活,因此国民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也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一定程度上早就了国民时间观念不强这一习惯。在西方,人们的整个生活受制于严格、精确的时间安排,西方人對于时间的信条几乎都是“时间就是金钱”。

3.伦理与法治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数千年儒家思想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其道德伦理之上主义早已深埋在国民的内心。因此,国人重视官吏、人情,这一定程度上对制度、法律都不够重视,惯于用人情、伦理进行加官晋爵;再次,其崇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西方伦理学中,法律必须是国家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法律的约束力远远大于道德的约束力。因而西方人注重人权、法律,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手段,常常由聘请的律师出面处理。

三、中西经济与贸易文化的差异的根源探析

1.地理环境的差异

在古老的中国,东濒大海,高山环绕,境内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这种地理环境就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和以村落群居为特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人们狭隘的思维牧模式和曲线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形成了戒备森严的伦理制度。这就使得中国人敬畏和崇拜的实体只能实实在在的人。封建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耕社会,劳动力及其重要,同时因为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不发达,国民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抵御外来的重大自然灾难。

西方文化源于希腊文明。由于自身外部环境的限制,希腊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内陆平原狭小,丘陵众多,因此西方人为了能生存下来,那么海上贸易自然就成了西方人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在商业文明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进而形成了开放的心态,同时也更为注重个体的自由。希望通过自己探索外面未知的世界,心态更为开放,行动更为果敢。

2.政治制度

我国延续了5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政治制度发展到后来是民主集中制,在这一政治制度的影响下,中国的集权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对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西方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占主导地位,强调个人利益,国家制度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实行联邦制,政治上分权制,社会构成相对独立,不像中国一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因此,西方人大多追求自由、民主、平等。他们的思维方式强调个体的重要性。

(1)主张仁义道德的王道vs主张功利强权的霸道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封建性国家,崇尚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国民的心理。中国统治者的基本理念是奉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统治者一直认为皇权的重要性,而想要体现这种皇权就要众诸侯进行朝贡,那么朝贡的数量大小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权的大小,但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思想反映出中国人更注重虚面子的追求,而不是对实利的追求。

(2)人情与法治

中国有史以来崇尚的是友好往来,而不是搏斗,战争。因为人情在中国的社会中是极为普遍的。人情换句话说就是“关系”,一个国家里,有很多关系网,一个人,也有一个关系网,这个关系网关系到他的圈子,这都是收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对于西方人来说,法治是最崇高的方式进行治国治民,以一种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伦理以及社会的管理,因此法治的思想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时间观。

3.儒教与基督教

自秦统一六国以来,中国实行的制度就是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更好地统治这大一统的国家,防止国民反动政府,于是才有了“收天下之兵(器),聚之咸阳”。

继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经过近百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统治者最终决定将儒学作为其统治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国家设立太学以研究儒学,而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五经》,从此之后,中国学风大变,读书成为普通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举带来的结构便是:中国人的思维逐渐定固,也变得更为感性,注重整体,更具曲线性。

在西方社会,基督徒把上帝视为万能的神,上帝支配着宇宙、万物和人类。西方世界惟基督之意是从,惟上帝之爱而爱。所以,不管基督教被后世分成多少个教派,它们无一例外地尊崇上帝。因此西方人的思维比较开放,有着一个完整的个人的价值观和时间观。《圣经》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海上贸易的抢夺,

即我们所讲的霸道外贸;而《出埃及记》视上帝为他们的灵魂主宰者,他们的思想和意志应当与上帝统一,要不然就是违法了上帝的意志。最后,很多其他的书籍证明,为了取得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惜牺牲一切,只要达到目的即可,因此西方人的思维更为的自由,变得很理性,注重个人的成功,更具直线性。

4.面子和实惠

众所周知,中国人特别好于面子,面子就是一个人的脸面,这个脸面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及其重要的。而中国人的价值观源于心性,中国人追求的是个人的修养和品行,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面子,即脸面。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也是从亲戚,朋友出发,然后互帮互助,随之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很复杂,因为大家都讲究的是人情、面子。

而在西方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一个交往简单,纯粹。因为他们比较务实,注重的是个人利益,他们的思维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会认为个人的利益会比个人的脸面更为重要,更为实用。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基于一个平等的关系上的。他们的关系更多的是体现在以利益为基础,签订合同、契约等而非脸面。

5.民族性格

中国地域辽阔,天南地北,因为地域和群体的不同,形成了多民族的一个国家。但是由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把分散的多民族统一于秦,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随着整个民族地不断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多样和统一一起的中国民族性格。

而西方文化崇尚的是天人相分思想这样必然会形成了个体主义的盛行。因此,西方人更为注重个体的作用,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西方文化源于海洋文明比较盛行的希腊文明,因此更为强调个性的解放以及通过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同时,在频繁的海上贸易中,人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勇于创新。这就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更依赖于自己自身的能力和奋斗,不依赖他人,甚至是父母和朋友。从而他们对于家庭的观念是薄弱的,联系也是脆弱的。但是他们一定是自信而又自立的民族性格。

四、结语

中西文化各具特色,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探析二者文化的根源,这对未来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和西方坐落于地球两个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形成了不同了的民族性格,从而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在贸易活动当中,思维模式的差异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贸易的顺利与否。而不同的国家制度,宗教信仰,也对思维模式和法治,伦理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同的价值观和时间观也会直接影响到贸易活动的进行,因此通过中西文化差异的分析以及其根源的探析,对贸易活动的进行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勇军.中西封建社会农本经济的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88-90.

[2] 马克垚.前工业社会中西经济周期性升降的比较研究[J].历史研究,2009,02:164-174.

[3] 何国卿,张湖东,张婷婷.“中西经济大分流:历史比较分析”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04:158-162.

[4] 冯正好.中西封建经济比较研究——地主制经济与领主制经济的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08,05:8-11.

[5] 王珍,沈建国.中西分享经济理论对比[J].财经科学,2009,07:57-64.

[6] 徐逸.老子經济思想与中西主流经济思想对比[J].理论观察,2014,05:35-37.

[7] 李妍.议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城市经济,2012/02

[8] 马利芳.浅析贸易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山西财经大学学,2000/S1

[9] 陈刚,翟树芳.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1/36

[10] 冯娅.文化差异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体现[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猜你喜欢

根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推”法探究
基因组揭示结核杆菌耐药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