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对话” 预约精彩

2015-05-30韩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2期
关键词:对话语言文字学会

韩艳

实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正充盈着如今的语文课堂,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于灵性和生命性的课堂景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对话是平等的交流,意味着自主、合作与探究。它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

一、自主学习——与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与心灵的对话,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激起学习的主动意识,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绿色平衡”。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语言文字,获得读书方法。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心灵的舒展,从而倾心去参与阅读实践。

1 .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课堂中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是可悲的。”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不同形式,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不仅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而且学会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2. 交给学生问的权利。“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用“你还想知道什么?”等形式,让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满足求知的欲望。

3. 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训练、夸大权威的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课堂变成“任鸟飞”的天堂,“凭鱼跃”的大海。

二、合作学习——与同伴对话。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与他人“对话”,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懂得协作的重要。合作学习除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与同伴间的合作。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安排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共同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学生于小组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或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探究学习——与文本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深根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带着自己的认知、思考和情感,去感知课文,最终完成与文本的对话。

1.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质疑的重要价值。的确,在“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

A.保证质疑的时间。质疑既然如此重要,切不可走过场,所以,应该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B.安排好质疑的时机。一般上语文课堂质疑或是课始从题目处质疑;或是课中针对内容理解方面的质疑;或是课后查漏补缺性质的质疑。比如《学会合作》一课,我们不妨让学生从课题处质疑:“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再如学习《船长》一课,我们不妨抓重点句“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让学生质疑:“伟大的灵魂”指什么?大家为什么要沉默?抓住了这些问题,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C.教给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一般质疑的方法有:a. 从题目处质疑;b. 抓重点词句、关键语句质疑;c. 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质疑;d. 从文章前后联系上质疑;e. 从文章重复处质疑;f. 从标点处质疑……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裨益。

2.把实践的机会让给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课前要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或进行观察,初步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课中课文让学生先读,生字让学生先认,问题让学生先提,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课后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扩大语文学习的领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语言文字。

总之,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中的对话 ,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 ,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在指导策略上注重一个“实”字,一切从课本语言出发,充分发挥课文的功能,巧妙地让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的规范语言进行对话,让“感悟”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对话语言文字学会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
语言文字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