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015-05-30郑骄阳

2015年44期

郑骄阳

摘 要: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定性标签,面对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本文将通过内外部因素分析找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内外因分析;解决办法和途径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定性标签,这仿佛意味着,每年满怀希望的青年在还未迈入理想的殿堂,就可能会面临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窘境。让人不禁胆战心惊,但又让人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每天那么多的招聘信息,却有这么多人找不到工作?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仍处于待就业状态?为什么大学生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社会各界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还应该从更系统、更微观、更实际的角度找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规避“毕业即失业”的风险。

一、内外因分析

我们知道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内因、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不例外,因此本文将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阐述。又因为外因是外部的客观环境,所以先对外因进行分析。

(一)外因分析

由于外部世界复杂、客观因素较多,本文仅列举普遍且主要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供需比例失衡。

1、国家宏观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定的与教育领域相关的政策,由来已久的法律法规除外。主要是影响大学招生、就业方面的政策。比如说对民办高校设置、建办的低门槛,虽然可以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只要有钱就可以上大学,但经过这类“大学”的培养,有多少学生可以经过系统的学习找到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又比如,为了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国家减免学费鼓励更多的人选择继续深造,相应的就业岗位也因研究生人数增多而使用人单位提高了招聘门槛,将一大批本科毕业生拒之门外。当然以上两个例子只是就国家宏观政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所提出的观点,难免不够全面。

2、经济发展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体现在,由于现在的经济形势发展趋于稳健下调阶段,原有已经饱和的就业岗位可能面临裁员,除了达到退休年龄需要补充的岗位外,又有多少岗位是可以留给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和待业、失业人员呢?所以现在的经济形势是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3、社会供需比例不平衡。一方面是岗位需求专业和大学生所学专业的供需比例;另一方面是各地区的供需比例。我们都知道经济、法律、管理类专业因为岗位需求多、就业待遇好、社会存在感高而受到更多大学生的青睐。学习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也往往选择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但是即使一线城市对于这些专业的需求多,也会存在大学生过剩的情况。同时,由于这些过剩的大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处于待业或选择继续深造的状态。一些二三线城市由于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不利于当地发展。

(二)内因分析

内因分析主要从“大学生”这个主体出发,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片面认识工作世界、职业生涯决策失当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自我认知不足。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仅包括生理我,如身高、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认知,还包括自我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心理我的认知。虽然生理我的认知是自我认知的基础,但是许多大学生过于偏执而忽略了自身基础条件的不足,导致选择无果而终;许多大学生虽然可以认识到生理我的各方面,但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性格、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而困惑、迷茫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因盲目跟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2、片面认识工作世界。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工作世界要么是一无所知的认知,要么是通过自己想象、外部听说形成的略有所知。不管是一无所知还是想当然的了解,都会让大学生就业变得被动。具相关统计,目前工作世界中有超过20000种的职业,虽然有些职业对于大学生所学专业有要求,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限专业的工作;另一方面,对工作形式的了解也是认识工作世界的一部分,有些大学生将自己局限于一些相对稳定和单一的工作上,而没有了解到现在工作形式多样化,要选择给自己提供更多机会的工作形式,给自己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由于对工作世界的片面了解,会使许多大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

3、职业生涯决策失当。职业生涯决策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选择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些大学生由于没有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而选择逃避就业,选择留在学校继续上学;有些大学生由于出去找工作屡屡碰壁而选择放弃工作,在家待业;有些大学生由于急于就业,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职业生涯决策失当的体现,而这也往往与自我认知不足和片面认识工作世界有关。

二、解决办法和途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根据内外部因素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也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

1、国家和社会

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因素之一,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整,将关乎到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根据我国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呈现的是“严进宽出”的趋势,这种趋势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所以随着大学生普及化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就业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在鼓励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应该全方位的支持大学生创业。此处的“全方位”并非仅是政策、一段时间上的支持,而是应提供配套资金和专门场地,提供专门指导形成长效化和常态化。虽然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举措和尝试,但是在实践中仍出现了止步不前的瓶颈,面对这样的瓶颈需要国家和社会建立预案机制,不能让问题成为“死结”。最后,希望国家和社会可以给大学生留出一部分工作岗位,为避免大学生能力不足,可以借鉴西方或者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或实现校企对接。

2、学校和家长

大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到外地接受教育。因此,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同学和老师相处较多,只有寒暑假期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因此,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校和老师的肩上;但是家长作为父母是最了解他们孩子的人,而且每个家庭环境的不同对于孩子也会有不一样的希冀,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學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除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外,还需要因材施教,结合各专业、各学科的学生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比如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大一新生的专业必修课就十分必要,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老师特别是辅导员,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特点,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走出困惑和迷茫。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多与辅导员沟通,及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生活和心理困惑,提高大学生就业自自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学生

学生作为就业主体,一定要克服自我认知不足、片面认知工作世界和职业生涯决策失当的内部因素。可以从上好职业规划课程,通过一些测试分析方法、了解自己,可以从老师、师兄师姐和纸质、网络平台了解工作世界,可以通过客观系统分析、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决策。另外,学生除了应扎实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用于探索,培养自己的社交礼仪和技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多与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共同,抓住每一个可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综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会得到妥善的解决。(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