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可以这般美丽

2015-05-30俞桂娣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句型教师教学

俞桂娣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头戏,学生要想在语文学习中“入门”乃至“入室”,必须讲求“读”,务必在“读多”,“读对”,“读好”上下功夫。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范读,培养朗读兴趣

教师优美动听的范读作用是不可小视的。狼孩之所以成为狼孩,是因为他一直与狼生活在一起,学生如果天天听到的都是跟他水平差不多的朗读,他就没有学习的范本。教师经常身体力行的投入到朗读示范中,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范读还是一字一句的朗读,都可以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刻下一层正确优美的朗读模范,久而久之,学生一开口就会朗读了,必将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学生个读

从他们很难处理好诗歌朗读的语速、节奏、轻重音的缺点中,使其明白掌握朗读技巧是很重要的。

2.比较朗读

在学生自行划分节奏,处理轻重音,把握语速的基础上,再请学生个读表演,让学生逐渐懂得诗人思想情感的变换。

3.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续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4.配上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深情地演绎《乡愁》

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如痴如醉,久久地沉浸在诗歌传递的忧郁的氛围中,仿佛看到诗人在海峡那边深情凝望久久伫立的身影,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国愁。有家难回,有情难续,绵绵忧思尽在不言中。而后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洋溢着琅琅书声,浓浓深情。

可见,在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示范引导,可以让教学达到一种势如剥笋、拾级而上的态势,渐渐进入高潮,从而扣击学生的心弦,达到琴瑟和鸣的妙境。

二、精巧设计,提升朗读素养

教师的范读让学生有了可模之范,但是,更要注意朗读上的设计,将朗读材料的内容变形、组合,在变化多样的朗读活动中,感受体验文本,这种工作虽耗时耗力,但会令学生耳目一新,收效甚大。

1.删增文字比较朗读

针对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删增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我在执教九年级下册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时,文中有句诗“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有以下这段对话。

师:这句诗,我们能删除“已”“只”和“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已”是“已经”,“只”表明“仅仅”“唯一”,“该”是“应该”,这些词能高度概括沦陷区凄凉的景象。

师:那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生:无限悲痛、愤怒、惋惜之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刚才提到的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删增文字的比较朗读,学生自主地感受到了诗中的深刻感情,注意到了词的语气重音,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2.改变句型比较朗读

课文中有时会出现句型比较特殊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等,这些句子往往寄寓了作者某种特殊的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特殊的句子,让学生变换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了解这一句型的特点,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九年级下册《公输》中有一句“宋何罪之有?”。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反问句,也是倒装句。

师:你能改成一般的陈述句吗?

生:宋国没有任何罪过。

师:请两位学生比较朗读,你能说说这两个句子读的时候有何区别吗?

生:反问句更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倒装“何罪”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教学过程中,通过句型的转化,学生懂得了如何变换句型,通过比较朗读,读出了特殊句式中的特殊感情

3.变换角色比较朗读

课文内容的叙述往往是平面的,经过角色互换的设计,可以使内容“变形化”,虚拟化”,能有效激活文本的内容,创设出独特的朗读体验。

例如教学《珍珠鸟》一文,在朗读到笔者与珍珠鸟之间互相熟识、交流、信赖的文段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这种美妙的境界,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呢?特设计了“互换角色”的方案。把文中出现的“我”和“珍珠鸟”这两个角色的相关词语,一律换成“我”和“你”,于是原本客观的叙述,顿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全面地理解了人与动物之间那种绝妙的情感,超越了一切的讲解和分析。

三、丰富内容,走进朗读世界

教学朗读,一般只在课堂上进行,仅限于教材中的文章。这样,可供读的材料较少,阅读面较窄。

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拓展,提供更多的材料来丰富扩展学生的视野。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前,特选择《减字木兰花》,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感受到其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气魄。教学《望江南》时,选择与其意境相似的《错误》加深感悟。在欣赏完鲍西亚精彩的独白后,课余又印发了哈姆雷特的独白,使其更好地理解经典的情感独白。

另一方面,要求把朗读由课堂拓宽到课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多方收集,通过网络、课外书籍、电视等媒介多角度地搜索,于是,不同的文体,内容及语言风格的文章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从《初中生优秀作文》到《读者》,从《唐诗三百首》到《外国名诗三百首》,从中他们也渐渐认识了曾倾慕已久的林清玄,张晓风,余秋雨,顾城,戴望舒,海子,汪曾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正是全员参与让学生不约而同的把视线伸向课堂之外,他们孜孜不倦地畅游在大家的作品中,尽情汲取,开阔视野。

四、制定计划,培养朗读习惯

学生语文素养的缺乏关键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朗读也同样如此。但朗读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多实践,多强化,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制定相应的朗读计划。

七年级侧重于普通话的规范和朗读技巧的把握,注意普通话和方言在语言上的差异,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以及异读字的读音,还要求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要求在声母、韵母、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符合朗读规范,要求读通、读顺、读流利。同时要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方面的练习,要在朗读中注意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注意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要求读出语感。

八年级侧重于对文本的基调的把握,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律动。这样,情不自禁,读出感情。

九年级统筹规划,侧重于综合训练,并积极有效地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其中,既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朗读的实际状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朗读教学。同时做到评读结合,评议时,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被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给予肯定。

总之,朗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我们平时加强朗读实践,在一点一滴中慢慢沉淀,积累,就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必将让我们的朗读变得更加美丽。

猜你喜欢

句型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典型句型大聚会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圆我教师梦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