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和米芾的“无赖”

2015-05-30姜仲华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论道紫金砚台

姜仲华

偶读《米芾行书选》,发现了一件趣事。我看的是《紫金砚帖》,米芾写道:

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此帖信手写来,韵致天然。苏、米都是宋代书法的顶尖人物,也是知音。苏轼从琼州回江南,顺路拜访米芾。久别重逢,交流书艺。不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小事:苏轼“携”走了米芾的紫金砚。

“携”字,意思极妙。携,不是借,当然也不是偷,更不是抢,也不是夺……那么,“携”是什么呢?

是不打招呼,拿走了。苏轼和米芾经常开玩笑。苏轼一见紫金砚,喜爱不已。苏轼心里有数,借,白搭,米芾对此爱逾性命,借不来。米芾痴迷于砚台,敢和皇帝玩赖。一次,宋徽宗让米芾进宫写字,米芾瞅上了他的砚台。写完字,米芾一把抱住砚台:“报告皇上!这砚已被臣下用脏,皇上不能再用啦!”宋徽宗无奈,只得送给他了。

苏轼深知借不来,但是砚台太可爱了,最后“携”走。估计苏轼趁米芾不注意,拿走砚台,又让人捎信回来:拿去玩玩啦!

米芾是烦恼加郁闷,说:“吾今得之,不以敛”,意思是,我得了这个宝贝,也不会把它完全据为己有的(哪像你这么玩赖!)。

米芾正在为砚台牵肠挂肚,又传来一个消息,东坡嘱咐儿子:我死后,把这砚台和我一起入馆!

米芾的脑袋顿时大了,于是写下这则日记,发牢骚:“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意思大致是,苏兄啊,你善于谈禅论道,说人的“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是“无相”的,比一切事物都宝贵,这砚台再好,也不过是个“物”,怎么赶得上“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更好?往日的谈禅论道,原来是纸上谈兵啊!

米芾发的牢骚,一语中的。其实,他更做不到!对自己喜欢的书画之物,比苏轼更“无赖”,可谓“胆大心细脸皮厚”。他连皇上的砚台都敢“巧取”,这是“胆大”,“脸皮厚”呢?蔡京的儿子蔡攸有一幅东晋王衍的字,有一次在船上,拿出来跟米芾一起赏玩。米芾看完,把字往怀里一揣,拉开架势要跳河。蔡攸急忙啦住他:你干嘛?米芾大哭:我收藏了那么多书画,就是没有这么好的,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一看这“无赖相”,蔡攸只得把字送给他。说到“心细”,米芾却遇到了真高手。一位朋友有幅唐朝戴嵩的牛图,米芾借来观赏,难割难舍,又玩了“无赖”——偷偷临摹了一张假的奉还。不久,人家拿着假画找回来了:这画倒是挺像的,只是原画里的牛,眼睛里有牧童的影子,这幅没有!米芾傻了,只得把真画奉还,不知当时有多尴尬?

看来,米芾和苏轼会面时,没少谈“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当苏东坡遇到可爱的砚台时,忘了所谈的,耍了“无赖”,“携”砚而去。米芾不满,但他遇到喜爱的书画之物时,自己也忘了“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了,玩起了“无赖”。

两位书法大家,为了所爱的书画之物耍赖,非常有趣,其实透露出是,也是人性的一种软弱啊。

不过,米芾的晚年学禅有得,忽然大悟,超越了这种痴迷。他去世前的一个月,处理好家中事,给亲友写信作别,然后“尽焚其所好书画奇物”,置棺材一口,坐卧饮食其间。前七日,不吃荤,更衣沐浴,焚香清坐。这天,在棺材中,举起拂尘,对大家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掷拂合掌而逝。米芾临死前,能把最爱的书画烧掉,玩得疯疯癫癫,却又扔得干干净净,像鲁智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种境界,着实令人向往。

(摘自扬子文苑)

猜你喜欢

论道紫金砚台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如何鉴别砚台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018年紫金矿业按权益保有资源储量
翰墨飘香的砚台
紫金之王
墨锭和砚台
论道
论道
全球卫生部长论道:全方位推进健康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