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云载山山欲行

2015-05-30陶义美

关键词:山石笔法用笔

陶义美

摘要:本文对陆俨少的山水画作品进行了简析。

关键词:山水画艺术 陆俨少

在当代中国画坛中,尤其在山水画中,陆俨少是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他的这种既牢牢把握传统文化的命脉又立足传统,通过体悟而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艺术创作精神,对我们学习、研究、创作山水画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陆俨少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笔墨形式多样,用笔丰富,独特的云水法、留白法,多变的章法取势,将诗、书、画放于并重的地位,并能很好地将其融合在一起。陆俨少在深入师法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写生与体验生活,在自然的观察学习中敢于创立新法,给传统山水画带来新的笔墨语言,但并非拘泥于某一家某一派,也并没有传统文人画家那种崇南抑北的思想,继而确立了其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面目,形成了极具个性的“陆家山水”。

陆俨少早期的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尤其是唐寅、王蒙的遗风。陆俨少早期创作的作品为40岁之前,40岁之前他以学习传统山水画为主,自“清四王”乃至明清诸家入手,以临仿为主要途径,上追宋元诸家笔法,在临仿中有所变化,有所取舍,有所强调,加入自己的技法。取法宋人的章法笔意,喜作高远的大章法,用笔长线大点,多从巨然、郭熙等变化而来。又喜欢用王蒙的繁密处理技法、陈洪绶的奇异章法进行山水画创作。陆俨少的书法造诣较深,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横粗竖细,朴拙奇特。早年的三次出游,使得陆俨少能够真正的“饱游饫看”。这些都为其后来独特画风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这一阶段的作品风格多为清秀规矩,用笔灵巧,用线缜密,且多有古意。也正如陆俨少在《陆俨少自叙》一书中所说的“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

陆俨少于1938年画的《仿前贤笔意图册之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作品画面多体现出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整体是一幅仿倪瓒式的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画面正中央是主山和一组树,但其笔法从作品的题跋可以看出这是学“六如居士”(唐寅)笔法写之,所以画面的山石多用斧劈皴,山石皴得不是很厚重,以設色为主。画面的主树,主干用笔较少提按,平缓匀速,勾树的用笔表现出一种沉着与肯定,有书写性的用笔变化,树的转折,浓淡干湿均有变化,叶法上取的是“介”字法和垂叶法,用墨厚重并有节奏感。画面的右下方有芦苇和点景的渡船人物。点景的船和人物用笔较纤细,但有明显的起笔收笔变化,线条挺拔有力。画面中间是一片湖水,近景的水用类似的“人”字不出头的方法勾写,而并非画面所有的水都用此法,中间用的是留白法,远处的水则用平缓的线条轻轻勾出。在画面中间的空白处左侧是题字:“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用六如居士笔写洞庭秋色图。补阮亭老人诗——陆俨少。”盖有白文印章“陆俨少”名章。整幅作品营造是平缓的、宁静的山水气象,画面中央的大块面山石和主树均呈垂直向上发展。作品下半部分是通过视觉引导将读者的眼光引向画面的正上方。中央的一片平远的宁静的湖水和一排大雁使读者顿时心胸开阔。画面中央的题字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诗、书、画结合。字体书写上有陆俨少早年的书写特点,陆俨少早年习隶、碑为主,用笔有较强的粗细变化,且在起笔时侧笔斜入顿挫横拉,横粗竖细有很强的魏碑刀刻用笔特征,是陆俨少早年结合章草、汉隶、魏碑、漆书等组合笔法而形成的一种他个人的还不太成熟的书体,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陆俨少的书法功底与修养。

中期山水画依然延用其早年缜密秀丽、灵动又具古意的画风,但在技法上有所创新,笔墨处理上更为巧妙生动有力,形成强烈的极具个性的艺术面目。在画面的造势上以“动”为主,对整体气韵的把握更为准确生动。在顾及大的取势的前提下,各种局部的势,也都微调趋向,画面动荡之势十足。树、石、云、水、草、点景等都顺着画面大的取势方向而造势,取势更为集中、统一。

《杜甫诗意百开册》可以说是陆俨少中期的代表作,他凭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学修养,结合其融合南北宗技法于一家的“陆家山水”,将诗意与画很好地结合并表现出来。为表现杜甫诗歌的激动精神,陆俨少在绘画时多采用对“气势”的营造较为“动荡”的方法来表达。险峻的山石,奇险的流水,飘渺的流云,转动的漩涡等等都是陆俨少在造势时常用的手法。此时陆俨少的作品已经告别了早年的那种为营造平淡、宁静的意境所用的平稳的造势方法,而换之是为表达激昂的情感和动荡感的造势技巧。

陆俨少的山水画之所以既有笔墨内涵又有视觉冲击力,除了其独特的笔墨语言与精湛的传统功力外,与其山水画的独特构图与对“气势”的把握和营造是分不开的。通过对陆俨少山水画的“流云造势山欲行”等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给我们在今后的山水画学习和创作中得到了重要的启示。

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笔墨,要做到笔法灵活,墨法丰富,真正的骨法用笔和气韵生动,这与长期的学习与训练是分不开的。陆俨少的作品以用笔见长,笔墨韵律极有魅力。他运笔自如,流畅飞扬,增加画面的表现精神,又极其具有飞动之气势,对于云之阴阳两面,以墨之浓淡表现而出,泾渭分明。而他的设色又不同于吴湖帆的设色,强调在青绿设色中突出线条,并吸收敦煌及唐画的勾线,再参以赵孟頫、钱舜举等技法而成之。

在陆俨少的作品中,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他善于将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激流险滩、旋涡飞溅;还是滔滔江河、迂回曲折,其笔墨都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他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他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因为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又创“墨块”之法,以积墨成块,层层迭迭,或以线条勾之,或下笔审时度势,计白当黑,回环反复,留白之处恰到好处,自然之极!更为精彩的是,勾云与积墨二者共用,山石前用墨积蕴,而山石后有以线勾烘而出,动静分明,机具神采,气象万千。

猜你喜欢

山石笔法用笔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七)
找不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全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