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5-05-30刘景毅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刘景毅

摘要: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需要,是一个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共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对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指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1]。它是一个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通过大学和企业的资源整合来产生协同效应,用以提高学生素质和企业潜能的过程。其基本内涵是“产、学、研”结合、多方参与,实现途径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预期目标是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2]。

1 独立学院现有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独立学院虽然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宏观上讲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校企合作形式:

1.1 校企互动式模式

这种形式主要由企业向合作院校提供实训基地、设备材料、技术支持等,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方在合作过程中,全方位参与,一体化管理。通过互聘制度,企业指派优秀的专业人员,参与院校的教学管理,不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也为企业的品牌价值及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既解决了院校实训基地有限、经费不足的矛盾,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互惠互利。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资源,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多赢结果。

1.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是一种常见的校企合作形式,它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参加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一起组织教学管理与人才选拔,使学生入学就有工作,毕业后直接就业,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实践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校企互利[3]。

1.3 企业精英俱乐部模式

企业精英俱乐部是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全新尝试。俱乐部由企业方统一组织管理,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开展实践活动,逐步完成从学生角色向职场劳动者角色的身份转变。这种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4 企业家讲坛模式

学校通过聘请知名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为学校的特聘教师,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详细的专业辅导,为低年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使高年级学生的求职技能得到提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能把握生产第一线的一手资料,对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2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校企合作缺乏政府政策和法律体系的支持

首先,目前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虽然国家在政策法规方面给予了一定支持,建立了相关法律体系,但保障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地方把校企合作作为口头上的宣传,很难落实到位;很多地方甚至都没有建立校企合作机构,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无法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最后,在建设资金和评价标准上,政府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在产学研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征地、资金投入、运行机制等,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进展十分缓慢。

2.2 校企合作各方观念存在差异,合作缺乏积极性

在国外,校企合作的双方目标明确,高校和企业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而在我国合作双方的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责任和利益上。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企业则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没有把人才培养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中,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这一共同目标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独立学院自身优势不够明显,很难吸引到优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另外,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推送到企业定岗实习,而是要求学校从教学管理体系全方面的改革,这对学校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推进的难度较大。

2.3 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尚未成熟

目前独立学院与企业之间有效的运行机制尚未成熟,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不能够满足高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多数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单纯的人才选择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这种短期的、不规范的、建立在利益之上的低层次合作,缺乏保障和基础,很难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学校和企业在文化氛围和处事风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一定制约,特别是在运行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现行制度发生碰撞时,显得无能为力。

3 促进独立学院校企合作的对策及建议

3.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支持。实现独立学院和企业之间的持续、稳定、长期的合作,关键在于双方对于利益平衡点的掌握,从而产生最大化的效益。当前,政府已经从宏观层面对校企合作制定了方针政策,并指明了方向。完善的法律法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促使校企双方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条件。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的统筹和支持下,企业和学校才能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

3.2 加深双方认知,强化责任意识。正确的认知是产生积极情绪的基础。对于校企合作的双方来讲,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不能简单的把实习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而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调动学生参与工作的热情当成首要任务。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指派优秀技术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和技术指导,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校方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多地征求企业的意见,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把市场的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而保证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4]。

3.3 产学结合,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利用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师和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共同创立集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经济实体,通过市场经济杠杆把双方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学、研、用的创新型、长效型运行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商务服务等,既帮助企业降低了劳动成本,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又提高了学校师生的实践能力,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行模式。

參考文献:

[1]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115-117.

[2]黄汉昌.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文教资料,2008(20):168-169.

[3]郑卫东.立足互惠双赢 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53-54.

[4]梁仕云,黄婧,莫锋,等.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85-188.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