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不远人,闻风相悦

2015-05-30曹前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修身成人

曹前

摘 要:本文通过道之内涵(包括推己及人)、为道由己阐释先秦孔子“道不远人”的理论内涵和精神价值,辨名析理,按图索骥,从而对孔子思想进行较为全面关照。

关键词:道;修身;安人;成人

春秋分裂,周代文明渐趋衰亡,亟待重振。穷则生变,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不期而至。

傅斯年先生曾指出:“鲁之统治者是周人,而鲁之人民是殷人。”孔子在“天之将丧斯文也”的时代主张恢复周礼,继续的是立于殷商、成于周代的先“儒”之未竟事業——找寻处在危机之中的人类文明的深层意义。章太炎先生《原儒》篇指出“儒”有广狭之分,“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便施于九能,诸有术者悉賅之矣”,儒在殷亡之后继续保存着殷人的宗教典礼,接续传统,故形成“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这是广义的儒,丧礼是他们的专门,乐舞是他们的长技,教学是他们的职业。孔子承继前儒使命,即找回周代文明深层意义——创造以礼乐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努力的结晶,促使他在当下生活着的人们身上寻找“道”①。

“道为天下裂”进而“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这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哲学突破”,也就是心灵不再为现实局限,发展出一个更高的超越世界(“道”),用于反思和批判现实世界。道有天道、人道。“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微者则是行,阳圣而阴,阴至而阳”,天地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道理是天道,人必行之;人道是一切人之为人的根据和道理②。孔子之“道”指涉礼仪文明的人道秩序,包括安人之道和修身之道。《汉书》载:“(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于道为最高”。孔子试图为人类提供超越的精神支柱,“道”,尤其“礼乐”,不仅是人所创制,还得到天命承认、支持。

“道不远人”之道就是人道,陈淳《北溪字义》曰:“道,犹路也。……人所通行方谓之路,一人独行不得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共由底方谓之路。”道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孔子试图通过“道”,传播文化、担荷天下;他肯定人居于天地之间独特的价值和力量,并试图通过日积月累的个人努力实现群体超越。道不远人,道不可远人,为道由人。

得道仰赖学,学有小学、大学。成人始于幼年,小学即通过家庭环境的熏染,从洒扫庭除、应对接物开始,完成修习的课业,将行为举止转化为内在价值的外在表达;进而接受“六艺”教育,取得身体、思想、精神的全面完善。这一阶段,是成人的必然,是人生有所进益的积累;小学的完成,意味融入社会准备的完成。中国人的文教不是典章篇牍里关于历史、文学和哲学的知识,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最终成为了历史、文学乃至哲学本身的人。正是这样的人,打动了我们。《大学》指出目的有三:“明明德”——培养个人知识;“亲民”——帮助他人实现自我;“止于至善”——向道德完美奋斗③。达到“大学”,首先个人要不断努力,即孟子所谓通过“集义”的艰苦努力,才能使生命力获得实质性增强。价值得到,需要几经淬炼、培养与生长。其次,儒家修身还需自我参加到其他生命中,关注人的社会性质,证明、纠正、提升自我,能够被已有知识转化④,并进行积极的推己及人,达到向内与向外的双重完善。“道”关乎修行之事,怀抱天下与一己修身,两者本为一体;澄清天下与安顿自身,原是一而二,二而一。最后,应有清醒认识与理性节制,孔子深刻洞察了为国为民的外在拓展极易戕害为学与修身,流于“为人之学”。这是不可逆的过程,一旦逆势,真纯流失。

孔子为“素王”,有其德而无其位;“小学”与“大学”所成极高,为何会“惶惶如丧家之犬”?他问:“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他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无论法言、巽言,这是一个信而又疑,疑而又信的孔子,借此,孔子建立了大信,其志甚笃,我们从“境界现前时”看如何?孔子周游列国,至少四次罹难。第一回,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第二回,子曰:“天生徳于予,恒魋其如予何?”第三回,子曰:“要盟也,神不听。”第四回,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儒家修身难矣,苦矣,痛矣;弃之,则“亦终必亡而已矣!”修身之道包含着学做完人的痛苦,实现内心的平静之乐所需的修习充满艰辛,“夫道之不修,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孔子清楚明白,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道一以贯之”,“明其道不计其功”。

道不远人,子亦不远人。孔子可贵不在成王成圣,而在素朴自然。道不远人的深层价值在于它的提出存在着深知人世与达成的种种不可测的前提,“道”是人须臾不离的存在方式。孔子之后,儒学一分为八,少有风光;孔子周游列国,而非以身殉天下,只直道行焉。孔子称子贡为“瑚琏之器”,子贡也道:“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雕缋满眼,未免失真,稍有不当,自我蒙蔽,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夫子的魅力近在眼前——他根植生活,结结实实;清爽健康,不加伪饰。读其书,如目见,和其风,悦其色。

注释:

①杜维明《道·学·政儒家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面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3页。

②陈建斌《“道不远人”解》,武陵学刊(社会科学),1999年1月第24卷第1期。

③《大学》第一章,参见陈荣捷:《中国哲学资料》,86页。

④同1。

猜你喜欢

修身成人
袁书清:成人达己 精进不休
成人不自在
打好“修身”基础 方能“担当”大任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成人肺隔离症诊断研究进展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