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德动物熟语文化形象看中德文化差异

2015-05-30杨洁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熟语

杨洁

摘 要: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沉淀,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文从中德与“狗”有关的熟语出发,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相关熟语中的“狗”的文化形象异同,旨在促进两种文化和语言的交流。

关键词:熟语;狗;文化形象;中德文化差异

语言被看成文化的载体,而熟语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熟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与动物有关。这些熟语的出现,繁荣了人类的语言,而且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狗被人类驯化,其历史悠久,因此,在中文和德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相关熟语。本文从中德有关“狗”的动物词汇中挑出一些代表性的熟语进行分析,一方面希望为德语学习者呈现两国文化的异同,另一方面也能为德语熟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一、熟语以及其文化形象

熟語,作为人类语言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以及对自身的观察和思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表达。在中文里“熟语”的定义是“语言中固定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在德语中,表示“熟语”的单词为“Redensart”,它主要包括惯用语,谚语和格言等。简要来说,熟语在意义上相对固定意义,在形式上可以是词,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

熟语的文化形象,是指该熟语在读者心中所产生的反应和联想,它受读者自身经历和其所处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名族特色。

二、中德熟语有关“狗”的文化形象对比

狗作为在中国和德国都非常常见的动物,在两国人们的心中都有其相似或者不同的文化形象。本文通过对两国有关“狗”的熟语的分析,发现狗给人的文化形象,可以分为三种——贬义,中性和褒义。

(一)贬义的词汇形象

在中文里,有关狗的熟语往往都是贬义的,在其形象上,给人的大多是卑贱低下的印象。这是因为在中国漫长农耕的文化中,狗作为看护庭院的物件,并没有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而其“哮贫不哮富”,对主人讨好谄媚的行为深为中国人所不耻。在这种贬义的词汇形象中,如果从“狗”所指代的角度看,对应熟语又可以划分为两类——用“狗”来比喻人,用“狗”单纯地指动物狗本身。

以“狗”来比喻人的熟语,基本上是用来贬低人的,如表示一个人不高明,可以说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形容一个人狼狈不堪,可以用“落水狗”,“丧家之犬”;要是一个人仗势欺人,势利谄媚,我们则骂他“狗奴才”,说他是“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品行低劣的,可以用 “狗男女”;陋习难改的,人们骂“狗改不了吃屎”;嘲弄之意,形容人不知好歹,可以用“狗胆包天”……

同样,用“狗”指动物狗本身的熟语,多是取其狗的地位卑微低下之意,拿狗的某些本性跟人相类比,表达一种讽刺和贬低。如“猪狗不如”,一个人的地位甚至比不上猪和狗,足见他的卑贱;又如“狗肉上不了正席”,取的是狗的低微,连作为的吃食都不能出现在宴席上,以暗喻某些人不能担当大任。

在德语里,“狗”相对应的词是“Hund”,因为德国文化受宗教影响很大,而《圣经》中狗的形象又不好,所以在德语熟语中狗的形象大多具有强烈的负面色彩。比如从由名词“Hund”演化而来的形容词“hundisch”竟是“卑躬屈膝的”之意。

(二)褒义的词汇形象

现今德语中,我们虽然能看到“Hunde ist unsere Freunde.”(狗是我们的朋友)这样的句子,但是在德语熟语中,基本没有表示褒义的词汇。由于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语,其作品为德语书面语奠定了规范,被后人广泛采用,因此《圣经》对德语熟语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圣经》中,狗被描述为邋遢而又堕落的形象。所以,熟语中几乎难以找到褒扬狗的词汇。

与之不同的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文里带“狗”的熟语是有褒义形象的。比如十二生肖中,就有狗年的存在,因为其狗的忠诚和勤劳,传统文化赋予狗一种吉祥的寓意,如“金狗旺财”和民间熟语“狗年生富,猪年生穷”,其中“狗”就是招财吉祥的形象。而“藏弓烹狗”,其中的“狗”,更指代的是“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一些地区,人们习惯给自己的孩子取带有“狗”字的名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狗一样成长,如“狗蛋”,“二狗”,“狗娃”等。在这里,狗的形象并不是用来对孩子地位的贬低,而是由于人们看到了狗生命力顽强,所以希望孩子也拥有像狗一样强盛的生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德两种语言中有关“狗”的熟语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中德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狗”在熟语中的词汇形象,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差异。如都有表示卑贱的意思,但德语中的“狗”有“穷困潦倒”这样一种形象,这在中文中鲜少能找到;而在中文里面,“狗”有表示吉祥的褒义形象,但在德语中却没有。

而在这些形象异同的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对动物的共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不同文化在宗教信仰,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深层地了解了熟语的文化内涵, 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熟语和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唐未平,梁欢著.汉语熟语中“狗”的文化阐释[J].语文学刊,2006(8)第68页.

[2]陈忱,朱建华著.中德熟语中动物象征意义的比较[J].德国研究,2004(4)第146页.

猜你喜欢

熟语
国际中文教材熟语收录考察
——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和《中文天地》为例
看图猜熟语
基于汉语熟语的趋返模式研究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多维视角下的闽东熟语英译研究
读故事 学熟语(三十) 超级隐身术——十恶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中俄饮食结构差异在汉俄熟语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