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5-05-30何倩倩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雨果仁爱人道主义

何倩倩

【摘要】雨果是19世纪欧洲作家中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突出的一位,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创作的始终。雨果对仁爱的阐述,从宗教、人性出发,最终回归到社会、人生。他确信,仁爱是提高个人道德和医治社会疾苦的最好的药方。雨果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有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他从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雨果;人道主义;仁爱;人性;道德

西方人道主义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期,后来又经过了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的德国哲学理论对其发展和深化,它的含义得到扩充、适应范围有所扩大及其表现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在19世纪,许多浪漫派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又拿起了人道主义这一思想武器揭露批判社会现实。在此时众多人道主义作家中,雨果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

他对仁爱的阐述、从宗教、人性出发,最终回归到社会、人生。雨果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其中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九三年》可以说是他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把雨果的这三部作品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雨果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有一个逐步深入和发展的过程,对人道主义的理解,阐释的逐步深入,也正是雨果世纪观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人性的光辉

早期的雨果显然是一个人性论者,他从宗教感情出发,把人类的情感、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对化、两极化,真、善、美和假、丑、恶截然对立,互不相容,整个世界就是下一个善与恶的角斗场,历史也是这两种原则的斗争史,是善不断战胜恶的过程。而善与恶的斗争中,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是通往善的唯一途径,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弃恶扬善,爱可以使人性失而复得。他早期创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一曲爱的颂歌。达部小说中,雨果把爱看作是人类感情中的至善至美而大加歌颂。爱丝美哈尔达是雨果笔下一个理想的、完美的艺术典型,她聪明、活泼、美丽、善良,而在她诸多美好的品质中,雨果大加渲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品质就是她的爱心。从她的两次行动中,我们可看出,爱是爱丝美哈尔达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在这部小说中,和爱丝美哈尔达相对立的一个人物形象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如果说爱丝美哈尔达是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人类所有美好的天性都能得到充分拓展的话,克洛德却是在压抑的环境中扭曲了他的天性。雨果把这看作是人类情感中至善至美,大力歌颂,大加推崇,并且通过爱丝美哈尔达和克洛德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歌颂了出乎天然的人类的仁爱之心,肯定了爱的基础是自由,是人性的自然发展,从而对天主教对人性的摧残和束缚提出了批判。

二、道德的感化

如果说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所推崇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完美的人性,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那么到了《悲惨世界》中,雨果所描写的人道主义则是代表了一种阶级合作,一种社会理想,一种处世准则。

谈《悲惨世界》里的人道主义,我们不得不提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米里哀主教与冉阿让。在雨果笔下,米里哀主教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虔信上帝的圣徒,是济贫救苦的慈善家,更是一个以拯救人的灵魂为己责、以普及仁爱为义务的道德感化论者。冉阿让,是雨果在小说中着重塑造的主角,它的命运变迁及性格转化,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和社会理想。

我们不难看出在此作品中,作者坚信道德感化的力量,坚信用“爱”、“道德完善”、“办慈善事业”能改造社会。这种“善良”和“仁爱”万能的思想在作品中占了主导地位。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民众的起义,描写巴黎的巷战,塑造一系列的共和主义者的形象,此时,雨果已经认识到,有压迫就有反抗,有不幸就要变革,要推翻、改变这样一个无爱的世界,革命是一个必要的手段,他曾借共和主义者安若尔拉斯之口宣称:“我们所生活的时刻是一个黑暗的时刻,但是我们是为未来付出这个可怕的代价的,革命----就是我们为了这个光明必须交纳的通行税。

三、至高的人道

雨果希望人与人之间要宽容、友爱、和谐。189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九三年》使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境界达到了极至。

《九三年》一书正是以法兰西革命史上这一重要阶级为背景,从两方面去反映历史:一是从外部世界去描写激烈的阶级斗争,描写革命与复辟这两种势力之间疾风暴雨式的对抗。另一方面则从人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大革命给人们心灵带来的震动和影响,描写人们面对革命的原则和人道的原则,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爱的信念和现实的处境所做出的种种抉择。作者所塑造的几个主要人物,朗特纳克、郭文、西穆尔登都面临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两种原则的选择,在人格都呈分裂状态。

《九三年》寄寓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被认为是雨果毕生追寻人道主义的自我总结。《九三年》里,它通过退而马克、佛莱莎母等形象,愤怒的控诉了封建统治的惨无人道。雨果的人道主义建立在革命基础上,是对革命前途的思考和革命意义的升华,是革命彻底胜利、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必然。这就使雨果远远高于当时那些狂热迷信暴力的革命家和反对任何暴力的人道主义者。

“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可以作为解读雨果思想的一把钥匙,他成了其后不断壮大的西方左翼思想的先驱。雨果推动思想和言论的自由,赞赏一切社会进步,他的理想是结束以恶制恶,他看到战争给百姓无尽痛苦,因而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个欧洲联邦。雨果的真正作用,是他通过文学作品对整个社会进步的推动和影响。西方现代社会对于人的人道主义思考,起自卢梭,但真正将之发扬光大的当推雨果,二百年来,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没有消亡,西方社会的社会发展史的的确确是循着雨果理想的道路一步步走来。

猜你喜欢

雨果仁爱人道主义
雨果剃发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雨果剃发
跟踪导练(一)5
雨果的“谎言”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