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与“醒”:从《游园惊梦》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2015-05-30张钰莹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识流白先勇

张钰莹

摘 要:《游园惊梦》自发表以来,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台北人》系列中最好的一篇,同时被人称道为“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来论”,“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把对传统文学境界的追求和对现代小说艺术因素的借鉴化用融合在一起,构造出一个纯美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白先勇;“人生如梦”;意识流

1945年白先勇在上海美琪戏院观看了由梅兰芳和俞振飞合演的昆曲《游园惊梦》,其中那曲《皂罗袍》让他感动不已。在与杜丽娘邂逅后的二十年,白先勇自己也经历了许多人生转折,国共内战,渡海来台,赴美求学,母亲病逝,目睹人事变幻的那般迅速,让他产生了人生幻灭无常的感觉。所以他很自然地转向传统,转向民族文化中去寻求永恒,去求得自身求生意志、灵魂感应能力跟文化母体的永恒合一。于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一中国自古以来一脉相传的文学主题,便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基调。

白先勇利用中国传统的“人生如梦”拓展了文章的内蕴,又融合意识流技巧使钱夫人思绪在梦与醒,昔与今之间穿梭,使文章极富神韵。

“人生如梦”是中国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喟,是一剂安抚人生的良药,一种包含偶然与必然的无题。这篇小说的最终主题便是“人生如梦”,所以作者处处采纳“梦”的比喻和意象,使人产生梦幻境界的联想和印象。首先《游园惊梦》题目便点出“梦”字,而窦夫人那金光闪烁、富丽堂皇的宴会也同虚幻的梦境一般。更为重要的是,《游园惊梦》中引用的戏剧典故几乎都是关于梦的故事。贯穿全文的昆曲《游园惊梦》内容是杜丽娘入梦;程参谋与蓝田玉闲谈中的《洛神》也是一个利用梦来转换时空完成达成愿望的故事;关于《贵妃醉酒》作者则引用其一句唱词“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来点明主题。

以上这三个戏曲典故都是为了烘托钱夫人的梦。作者通过梦的隐喻,传统戏曲的和意识流的应用,将此描述的波澜横生。故事中的蓝田玉历经大起大落,她因昆曲《游园惊梦》而嫁给钱鹏志将军,风光无限,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动乱”,钱鹏志病死,她孀居荒凉的台南,凄凉无限。这些往事好比一场梦,对这场梦的回顾契机是窦公馆的宴会。在宴会上,钱夫人抚今追昔,眼前的景象和过去的风光交织,甚至达到了难解难分,眼花缭乱的程度。“昔”是钱夫人的梦,而“今”又何尝不是桂枝香等人的梦。欧阳子评论道“此篇运用平行技巧,以过去存在过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为依据,为‘原本,而在今日现实环境里制造大量之‘副本形象”,“今”则更如同一个空虚的幻影,虚虚实实,亦真亦假,人们被困在“游园”与“惊梦”的罗网中,如此循环,永止不息。这确是一种真正的历史沧桑感,一种属于所有人类的历史沧桑感。

白先勇小说的现代技巧是娴熟多样的,《游园惊梦》中的意识流技巧、叙事视角的自由转换,象征隐喻,反讽运用等,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意识流”是威廉·詹姆斯提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始,意识流成为了文学叙事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它来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在这篇小说中意识流技巧运用的自然圆熟,如:文中有一大段钱夫人的“内心独白”,她听着徐太太的《游园》心神激荡,今夕模糊,意识滑入了她只活过的那一次。这段瑰丽的的意识流描写,联想和回忆在过去和现实之间突奔,现实和虚幻在此融合,难解难分;感官印象和象征交织,通过蒙太奇式的拼接组合将她与郑彦青之间之欲望的蓬勃、钱将军病亡时的消沉刻画的淋漓尽致。前面是青春狂欲的生命意象,而后紧接的却是“枯白的茅草”、“黑窟窿”、“白床单”、“瘦黑的手”等令人震慑生畏的死亡意象。生与死行成强烈的对比,一面是对美丽的情欲与热望、流淌的青春和生命的追寻,而另一面却是她逃离不出的死亡梦魇。对于蓝田玉来说,她这辈子“只活过一次”,她的婚姻是一个青春女子与死亡的交易。这其实也是白先勇自己的青春挽歌,以及对苍凉人世的喟叹。

白先勇将西方现代的意识流技巧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因子圆熟的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了中国传统的世事无常的文学主题,那一代“台北人”在过去与现在,台湾与大陆两个时空交错闪回中咀嚼着人生的无奈与苍凉,以及属于普遍人类的历史沧桑感。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隐约感到作者对传统回归的困惑,如“钱夫人终于‘哑掉不能把此戏唱完,就是暗示中国的古典文化,到今日而戛然中断”;钱夫人的今昔感触及往日悼念,在台湾的不能融入和归属,并结合昆曲兴衰之暗喻,“《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年传统文化的一阕挽歌”;再如《牡丹亭》写的是还魂的故事,而在《游园惊梦》中则发出魂归何处喟叹,如王德威先生所说“如果传统抒情美典体现生命经验的圆满自足,现代作家所能感悟的,恰恰是这样圆满自足的形式/经验无从寄托。他们喃喃的叙述着欲望对象的消失,意象、質化系统的溃散。”由此我们也可看出白先勇等现代作家在向传统告别与回归中的困惑。

参考文献:

[1]《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欧阳子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台北人》,白先勇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游园惊梦><古典爱情>——现代中国文学的两度‘还魂》,王德威,联合报副刊,2004.

猜你喜欢

意识流白先勇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白先勇与《红楼梦》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白先勇称《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心理扫描认知观下的意识流小说的隐性语篇连贯新解: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为例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