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实养成教育,树立基础文明

2015-05-30向远宏张凤霞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流动红旗督导行为习惯

向远宏 张凤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这里说的习惯就是指经过重复或练习巩固下来的,并变为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行为方式。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那么,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主场所,如何才能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及良好习惯培养呢?

一、确立目标

1、培养良好的习惯。

“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必将使他受益终身。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他们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首先应考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生活习惯 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必须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做事习惯:学生叠被子、洗漱、打扫寝室、教室、清洁区卫生。二是就餐习惯:学会整队入场,文明就餐,不浪费粮食。三是就寝习惯:按时就寝,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四是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头,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学会整理内务。

(2)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校里有教师仔细的讲解和辅导,走上社会后,更新知识主要就是自己自学。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那么,他走上社会以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直接要求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会自觉,是不太容易的,需要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自觉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此外,还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写字、说普通话和不懂敢问的习惯。

(3)培养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传、帮、带活动,培养学生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的团结互助精神。

(4)培养必要的安全意识。广泛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所有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敬畏生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其身心、知识、能力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2、培养良好的品质。

(1)保持校园卫生。让学生懂得校园整洁人人有责,明白爱校应从保持校园卫生做起,从我做起。

(2)节约水电。让学生知道学校的水和电都是公共资源,与自己密切相关;明白浪费水电就是浪费学校资源,就是浪费国家资源的表现;懂得省水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就是爱校爱国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节约水电的意识。

(3)爱护公物。让学生知道校内的一切设施、设备、物品都是公物,树立自觉爱校护校的意识,从小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3、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尊重生命。通过有意识地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关爱他人,懂得礼让,学会相处;懂得自我约束,尊重生命。

二、强调引领

“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学识、仪表以至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非常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马卡连柯认为:教师做的常常要比他们对儿童说的起着更大的影响作用,儿童领会他们看到的要比领会他们听到的更快更好。所以,只要我们有时间、有机会,不管是什么课程,都应融入养成教育的内容,注重自己的衣着仪表,讲究自己的文明礼仪,尊重他人,爱劳动、讲卫生,充分发挥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引领和表率作用。

三、强化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小,品性尚未定型,犹如炼好的铁水,及时浇铸,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是等铁水凉了,再想铸成理想的形状就难了。不良行为习惯和品质一但养成,再想校正,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养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诸如:

(1)在家做家长的“小帮手”,体验家长的艰辛,努力做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小公民”,体验公民的责任,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3)在学校做“好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做勤奋学习、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学生”。

(4)在社区(村组)做“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5)独自在家时做“小主人”,体验勇敢、自立,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一个良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富有耐性的训练才行。

二是要严而有爱。“严”有助于训练方向的保持和目标的达成,“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这个道理。但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能够增强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乐在其中,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督导

未成年人的意志力相对薄弱,学校要通过检查评比来及时地对其进行督促引导,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地养成。譬如:

1、设立督导岗。早晨,督导生在校门欢迎师生到校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同时检查师生的仪表、佩标和言行。课间,督导生分区域督导在该区域出现的不良行为,计入班级评比。

2、开展班级评比。设立“纪律流动红旗”、“卫生流动红旗”、“礼仪流动红旗”、“最美班级”、“文明寝室流动红旗”、“纪律最佳寝室流动红旗”、“卫生最佳寝室流动红旗”。

3、开展“五星”评比:设立“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礼仪之星”、“进步之星”,对学生个人的在校行为进行评比,周月累计,并在学校文化墙上进行张榜表彰。

五、合力推进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学生道德认识上的教化,肩负着对学生道德、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评价。家庭中养成教育,强调环境熏陶,重视行为的影响和教化,并根据统一的要求去督导。社会层面,着重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其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时常对其行为进行评估监测。因此,我们要重视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养成教育体系,加强三者间的相互联系,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流动红旗督导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一点突破好思考
一点突好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