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是丝绸?

2015-05-30熊崧策

国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帝国丝绸罗马

熊崧策

中国文明和西亚、欧洲、非洲的交流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车子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西亚和欧洲,经历漫长的发展和传播,至迟在公元前13世纪出现在商朝,不过传入的通路应该是草原。中原和西域之间建立的联系也不迟于此时,商王武丁的嫔妃妇好的墓中就出土了产自和田的籽玉。但这条古老的通路一直缺乏一个统一、概括的名称,直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国》之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一名词。

概念的提出

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地质学调查,采集了大量的地质学标本。回国之后,李希霍芬在大学任教,并整理中国的考察资料。自1877年始,他撰写出版了论著《中国:我的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5卷论著,2卷地图)。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论述了中国与中亚、印度等国家、地区的古代交通贸易路线。同时,他还注意到丝绸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交往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在历史上,希腊、罗马有关中国的词汇Seres、Serica等,都来源于丝绸一词。因此他创造了“丝绸之路”一词。他将“丝绸之路”定义为“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连接中国与河中(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中国和印度之间丝绸贸易的通道”。他根据《史记》的记载,把这一道路开通的时间定为张骞通西域之后——公元前114年正是张骞第二次出使归来的年份。

在李希霍芬之后,德国地理学家、汉学家赫尔曼根据史籍记载的丝绸在罗马帝国的情况,对“丝绸之路”的概念进行扩充,认为这一道路应该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帝国的边境地区叙利亚。他们二人的观点构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定义: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古代中国与印度、中国与罗马之间的交通道路。随着中亚和中国西北的考古学发现,学者们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出现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玉石之路等等提法。

但是,用丝绸作为这一通路的标志还是再经典不过,在古典时代,中国对旧大陆文明的影响最大的东西莫过于丝绸。

丝路的贯通

中国毫无疑问是丝绸唯一的原创国,对人类文明的这一贡献为世界所公认。按照古史的说法,丝绸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的。从考古资料上来看,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过一个“半割”的蚕茧,属于仰韶文化遗存。蚕丝不易保存,所以目前最早的实物标本是1959年出土于浙江吴兴钱山漾的丝带、丝线和一块丝质的绢片,距今大约4700年左右。商代青铜礼器下葬时经常包裹着丝绸,出土时带有丝绸痕迹,周原西周古墓发现过工艺精美的玉蚕。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字,与丝有关的字超过100个,《说文解字》收录丝旁字达267个,这些字多跟工艺和产品相关,说明当时中国的丝织产业工艺复杂、产品线丰富,仅绢就有纨、缟、绡、纺、纱、缣等种类。

中国丝绸西传的时间,至今未有定论。

有学者说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女神等雕像身上穿着透明的丝质长袍,不过没有什么坚实的证据。从新疆、南西伯利亚、克里米亚半岛考古发现来看,丝绸大概是在战国中期开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走的还是欧亚之间的草原之路,游牧于黑海、里海、咸海一带的斯基泰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无疑是欧亚草原之路的开拓者。此时,货真价实的“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只不过处在自发的、民间的、无组织的状态,一直没有繁荣和畅通,常常因为一些民族和国家的战争和纠纷而时断时续、飘忽不定,也缺乏食宿与安全保障。当欧亚大陆上出现幅员辽阔的统一帝国,丝绸之路才有可能向正规化、常态化发展。

第一个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贡献的大帝国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前550~前330)的波斯,它是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的时代(前522~前486),帝国领土东至印度河,北到中亚,西到爱琴海还有埃及。帝国修筑了四通八达的商道,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驿站制度。御道从爱琴海东岸的以弗所直通国都苏撒,每隔25千米设置驿站,全长2000多千米,可以让波斯帝王吃到从爱琴海捕捞的鲜鱼。帝国东部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沿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米底之路,进而经巴克特里亚抵达印度。所以说从东地中海到兴都库什山此时已经贯通,丝绸之路西段初具雏形。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为马其顿国王。两年后亚历山大的军队开始向东开进,侵入小亚细亚、叙利亚,南下埃及,再向东进入两河流域,灭亡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直抵锡尔河和阿姆河下游,最终达到印度河以西。亚历山大的帝国比波斯帝国还要大上一圈,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全臣服于马其顿铁蹄之下。虽然由于亚历山大的突然去世,帝国昙花一现,迅速被几个部将所瓜分,但希腊文化还是影响或主宰了整个东地中海和西亚、中亚的文明世界,这些地方有的从游牧民族迅速城市化,有的模仿希腊钱币、雕塑希腊神像、上演希腊戏剧,处处追求“希腊范儿”,这股“全球化”进程,让丝绸之路西部完全连成一片。

在亚历山大死后一百多年,丝绸之路的东端,秦统一中国,不久汉帝国建立,对周边的辐射能力逐渐加强。此时,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完全贯通,就差帕米尔高原到河西走廊这一段了。最终,张骞成为了那个说起“丝绸之路”时第一个被提到的人。

帝国政治之晴雨表

在张骞之前,希腊人是有可能通过游牧民族获得丝绸的,只不过数量极少,“赛里斯”就是当时的希腊人对东方一个可与北印度相提并论的国家的称谓。从对它的描述来看,“赛里斯”绝不会是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笼统、模糊的对产丝国的称谓。罗马人第一次见到丝绸据传是在公元前53年,这是在张骞通西域,丝绸得以大量进入中亚之后。当时罗马执政官、叙利亚总督克拉苏和安息人在卡莱遭遇,战役中安息人亮出了一种镶着金边、色彩斑斓的军旗,在阳光下让罗马人心旌摇曳。罗马人最终惨败,克拉苏也被安息人砍掉了脑袋。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军旗就是丝绸制造的。

卡莱战役后不久,恺撒穿着丝绸衣物出现在公众场合,立即从独裁者变身时尚达人。从此,丝绸成为罗马上流社会最重要的潮流元素,考虑到希腊罗马文化对人体美的热衷,再没有什么比丝绸更能彰显这种审美情趣的了。以至于元老院认为丝绸损害了他们的名誉,公元前14年,元老院禁止男性臣民穿着丝绸,对女性使用丝绸也进行了一些限制。而禁令似乎也没起什么作用,公元1世纪,尼禄皇帝的导师、哲学家鲁齐乌斯·安奈乌斯·塞内加便在《论善行》中说:“我曾见过一些丝绸制成的衣服,它们既不蔽体,也不遮羞。女人穿上它实在不能说自己不是裸着身子。这种衣服是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花巨资从不知名的国度进口来的,这是为什么?为的只是让我们的妇女们在公共场所也能像在她们的私房里一样,裸体接待情人。”

罗马还是不可逆转地成为最大的丝绸消费国。丝绸轻便、不易腐烂,这让它易于长途贩运,而光洁、柔软、易于染色等特性又让它有成为奢饰品的潜质。与恺撒同时的维吉尔认为丝是从树上梳下的精细羊毛,此后大约六百年间,罗马人一直没搞清楚丝绸到底从何而来,有人推测这是因为中国人对技术进行了保密,让工艺的传播进行得十分缓慢,丝绸在罗马人心目中总有一种神秘感。再加上做丝绸中转贸易的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又喜欢高价垄断,为此经常和罗马以及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发生战争。需求量大、价格高、完全依赖进口,丝绸成为罗马帝国最为至关重要的商品。罗马帝国的海关条例、和平条约、商行章程大都和丝绸有关,政府为了增加收入,专门有丝绸税。丝绸有时还充当了货币的职能,政府囤积丝绸保值增值,有“丝本位”一说。丝绸价格甚至成为了帝国政局的晴雨表。

在中国,虽然政府禁止老百姓穿丝绸,但丝绸的生产毕竟有赖于民间,所以古代中国人恐怕难以想象,丝绸在西方的重要性能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

猜你喜欢

帝国丝绸罗马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