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交融百媚生

2015-05-30陈学富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旅者感情理性

陈学富

古人对作文、读文有这样精辟的理解:“作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写作离不开抒情,没有真挚的情感,再好的语言也味同嚼蜡。人是充满情感的精灵,更是理性的动物。写作不仅需要热烈的情感升华和情感思维,更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和理性思维。

从我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来看,有不少考生不太注重情感与理性的密切关系,将情感与理性割裂开来,导致作文问题不少:或苍白单薄,感情匮乏;或机械模仿,情感失真;或泛滥成灾,情感失度;或重文章体例,重文章语言,重表达技巧,轻审题立意,轻思维深度,轻思想内涵。学生过度关注一己之感,钟情于感性的倾诉,不对生活作细致观察,不对社会生活作深思反问,不对事物现象作因果分析,使文章缺少理性光辉,言之无物,空洞玄虚。

情感思维强调主观对客观的感觉,更富于激情,更有利于对情感的揭示,其思维方式是具象或形象思维,其精髓是美。

理性思维更强调客观、规律、普遍性,更富于冷静,更有利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其思维方式是抽象或逻辑思维,其精髓是真。两者尽管有区别,但行文中又是密不可分的。在写作实践中,只有将两者有机融合,才能使文章魅力百生。

要使情感思维和理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写作中运用自如,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真情从“实感”中产生。如果缺少生活的“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我们要善于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与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入到作文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或缺少感染力了。不能体现“我”对生活感悟的文章,情感必然是苍白的。如2012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人在风中》:“当钢铁的森林取代屋舍的恬静,我们不能改变的是赤子之心。天津的哥马志刚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至诚至善之人。他载过一位盲人,盲人下车后给他车钱,他拒绝了,并说:‘我不伟大,但赚钱比你容易点。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也许社会的发展速度会让人们的心灵蒙了尘垢,但我们要掸去这层尘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是啊,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高楼大厦取代传统民居,开发区取代自然名胜,而‘瘦肉精‘毒黄瓜‘回炉面包则体现了人心在‘现代风‘唯利是图风中的改变,而这些被‘风吹倒在潜规则洪流中的人们是不是也缺少一颗赤子之心呢?”文章围绕着“一切都在改变,但赤子之心不能变”展开论述,紧扣马志刚和当时的社会热点材料,表达了对坚持社会正义和坚守人性真善美的呼唤,情感较真挚,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和忧思。

抒情,往往要借助某一具体的事件、景物作为“凭借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若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若借写景来抒情,“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如2012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落叶牵思念》:“我捡起落下的柿子,兴奋地跑向奶奶。奶奶坐在大摇椅上,手中摇着大蒲扇,安详地看着我兴奋的样子……奶奶撑起拐杖,缓缓走过来,帮我擦擦脑袋,然后变戏法似的又掏出几个柿子,笑着看我破涕为笑的窘样,我抓起柿子,一个劲地往嘴里塞,汁水到处都是,奶奶伸出手帮我擦干净脸,我眼睛一瞥,夕阳的余晖映射到奶奶的背上,发出金灿灿的光。”叙事性作品中作者往往将其评价情感融化于艺术形象之中, 通过情感思维塑造艺术形象。本文段展现了祖孙两代人的亲情,通过一系列动作、外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慈祥的祖母形象。再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淡然处之藐情殇》:“一棵古树,千万年的岁月成长,年轮的千曲百转;一棵古树,是寂寞淡然的,春来它便绿,秋至它便枯;但是,一棵树的生命里流淌着千万次生死的轮回,虬劲盘踞的老树根,深深抓住大地的心脏,延伸百里,与天地同生,汲朝露晨曦;与天地同死,淡看风月繁华。”通过古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淡看生死轮回、繁华枯荣的理性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隐藏着对立与统一、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偶然与必然、整体与局部、正面与反面、主要与次要、现象与本质、静止与发展等丰富的哲学内涵,要写出佳作,就要跳出现象本身,从客观的角度层层深入,挖掘事物所包涵的哲理,只有这样,才能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同时要立意创新,要敢于对生活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避免人云亦云。如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方圆之道》:“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内心完满富足,才有余力修缮人格品质,而后才能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所谓‘不忧不惧,所谓愧疚。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我们常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文章由浅入深、客观、辩证地分析了如何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展现出作者深厚的理性思维功底。再如2014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心旅》:“人生如旅程,而心为旅者。在这并不一帆风顺的旅程中,逆境、失意常常阻挡着旅者的步伐。除了要克服这重重困难的考验,旅者还必须在每处绮丽风景旁作出抉择,在每个分岔路口前作出抉择。是流连驻足还是大步向前,是孤帆飘泊还是崎岖独行?如此看来,旅者犹豫不决是很难抵达终点的。”作者将游者的旅途比着“人生的旅途”,角度新颖,立意不凡。

在写作中, 必须利用情感思维。但是,又绝不可“感情用事”,绝不可任感情的潮水恣意泛滥。还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指引, 控制自己的情感思维, 要对自己的感情加以检验。即使是正确的情感, 也要掌握分寸, 还要考虑艺术效果。有时需要以自己的火山暴发般的感情点燃读者的感情;有时又需要按捺自己的感情, 只是不动声色地设置某种关系、联系,造成某种情境, 刺激鉴赏者, 使他们自己通过自我感受、自我思考激动起来。如2014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流连于平凡的幸福》:“有些人痴心于一次次超越,从失败者的枯骨上踏上巅峰,可也许是高处不胜寒,在最初的自豪与骄傲过后,便有如刺骨冷风的孤寂袭来,痛入骨髓。有些人流连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幸福,人生对他来说便如一次读书的过程,从白纸黑字中咀嚼,感悟平淡如水的美好。有人说,高三是当时痛苦、过后幸福的人生阶段。但是若有可能,我却希望永远将时间静止在高三,因为在这时,有我最爱的家人陪在我身边,逗我开心,让我从紧张中暂得喘息,有我最爱的挚友与我相互扶持,共同培养一棵名叫梦想的树。”文中既有充沛情感的倾述,又饱含着理性的思辨色彩,既激发读者情感共鸣,又能启发读者深思。

情感思维属于艺术的世界,理性思维属于科学的世界。在写作实践中,只要能够做到情与理的完美交融,就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你的文章意深情长,理透情浓。

猜你喜欢

旅者感情理性
带着感情
我是个旅者
起 点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登山靴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