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璞归真

2015-05-30盛钿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柴烧个展陶艺

盛钿

林添福以厚实的传统陶技艺为基础,一甲子的岁月在起起浮浮的陶师生涯中度过,传统陶厂最没落的1980年代转型艰辛,在不断努力突破困境与坚持下,加上他个人独特的美学风格,并透过父子薪传百年的超高温柴烧技艺,创造出林添福独特台湾硘的陶艺美学。

返璞归真蛇窑柴烧

1994年台湾省陶艺学会于林添福的蛇窑举办柴烧研习活动。该次活动是台湾新柴烧陶艺的重要转捩关键,由于现代瓦斯窑、电窑、自动窑的兴起造成传统柴窑没落多年,再度因现代陶艺重新燃起以柴烧作为陶艺创作的火焰,恒发陶瓷厂也从此改名“竹南蛇窑”。这次的活动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让当时的陶艺界重新认识传统蛇窑的柴烧之美;二是将几乎失传的传统柴烧技艺转化成现代柴烧陶艺创作的表达方式。林添福回到他最熟悉的“蛇窑”重新出发,也走出一条和陶艺界完全不同的现代柴烧陶艺之路。

当时陶艺界追求自然落灰与火痕变化,可以说是传统蛇窑的“缺点”,但传统柴烧追求的釉色美感和现代柴烧陶艺所追求的朴拙美感之间的冲突,林添福以丰富的经验技艺,很快地“转念”,以往古老蛇窑的各种“缺点”,如今反而蜕变为新的陶艺美学语言。而这样的朴拙之美,对林添福而言实在太易如反掌,因此他不能满足于众说纷纭的潮流,反而不断转化传统陶精髓的一面,重新诠释成为现代陶艺的美感。

林添福将司火技艺传承给儿子林瑞华,也乐于指导不断来拜访学习现代柴烧的年轻后辈,自己仍维持传统陶技艺风格,逐渐转化和提升传统陶器的美感,以更简约的器型让柴烧的各种美感自然流露。父子俩不断尝试提高柴烧温度的实验,从传统技艺到陶艺创新共同研究各种陶土火痕与自然落灰的质感,传统灰釉、泥釉等柴烧特色对他来讲也是驾轻就熟。在传统陶的基础上,林添福的作品有浓厚的台湾民艺的气息,却展现了非常现代观念的陶艺创作精随——返璞归真;父子俩亦师亦友,不断切磋、自我挑战各种陶艺创作表现,造就了林添福在八十岁以来的十年每年发表新作举办个展,完全走出属于自己的陶艺之路,也开创属于台湾硘的美学文化。

开枝扩叶——蛇窑家族

儿子林瑞华现为竹南蛇窑第二代窑主,自己设计建盖小型柴窑——“化十窑”“如意登窑”“方华窑”三座,走向不可思议的超越世界最高温的柴烧创作领域;父亲林添福就是他的导师。媳妇邓淑慧更积极推动传统古窑的文化资产保护,撰写台湾陶窑文化专书,为台湾传统陶业活化而努力。现今“竹南蛇窑”转型为“竹南蛇窑古窑生态博物馆”,园区内重建了七式台湾的传统古窑,将林添福的陶艺技艺与台湾陶窑文化不断拓展延续。蛇窑家族的学员既有学习传统陶技艺的也有钻研现代柴烧陶艺的,从地方文化走向国际交流,老干与新枝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开花结果。

九十个展——世界级陶艺家

林添福从八十岁起每年举办个展至今,九十高寿仍创作如新,可以说创下世界级的陶艺成就;其深厚的基本工夫令人叹为观止,加上他聪慧的天赋、勤学与苦练、永远如孩童般的乐观进取,成就他一生辉煌的陶艺成绩。

全世界会拉坯的陶艺家何其多,但能创造经典器型——“长景瓶”“长寿福气福”等,一眼就能辨识的代表作的,就非常稀有;能繁复写实造型的雕塑家何其多,而能化繁为简创造出表现窑技与火艺的“简单瓶”“神灯壶”这样的陶瓷艺术家,世纪难逢。我们在2015年有幸能为林添福九十大寿举办新作个展,同时回顾他将近一世纪的经典作品,何其幸福与光彩!

猜你喜欢

柴烧个展陶艺
杨海固个展:浮现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陶艺柴烧活动】
“疯狂”的陶艺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学陶艺
做陶艺
如果你还爱我
向京个展
王心耀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