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15-05-30杨帆等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西安文化产业资源

杨帆等

针对如何构建西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政府应当积极引导文化产业,有效组织和引导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覆盖面。明确以文化艺术为桥梁,搭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品牌优势。同时,从挖掘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入手,着力发展有特色、有潜力、有优势的文化品牌项目,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从而使得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西安作为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不仅作为中国重要的文明古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

从地域上来说,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西安市包括9个管辖区,分别是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和长安区。

从历史上来看,西安有三千一百年的建城史,并且有着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悠久的历史留给了西安宝贵的财富,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为西安留下众多宝贵的物质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6月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 9月7日上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发表演讲时强调,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深入合作,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早已出现,但由国家元首在公开的国际场合正式提出,尚属首次。而西安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旦该经济带建设推进,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国际间人员的往来将倍增,毫无疑问,这将为西安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无论是将西安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将会有力的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进程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复兴,而与此同时,新的历史语境也将刺激整个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样,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需要冷静客观的考察整个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充分分析出其先天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其发展期间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遇到的瓶颈,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出西安当下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针对切实可行的文化方案和对策。

首先应当看到,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曾经有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悠久,于是便有了“长安无处不遗址”的说法。目前,西安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54处,市级230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余座,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市因地制宜,在充分利用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稳步推进自身的城市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西安市将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同城市建设紧紧结合。具体到西安下属的各大辖区,西安曲江新区、西安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区、浐灞生态区、城墙景区、临潼和秦岭北麓文化旅游带等七个文化产业板块已初具规模。培育了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及文化保护业、广告业为发展重点的“六大行业”,并规划实施了西安城墙景区工程、大唐不夜城项目、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十二个重大项目,建立相对健全的立体化文化产业格局。这些项目有机的将西安文化艺术资源的娱乐性和市场性调动起来,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具备强大的消费性。通过这一有效地转换,使得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然而在文化产业与市场化相结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西安的文化艺术资源并没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整个文化产业的仍旧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加强文化艺术输入和输出。由于闭塞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西安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及推广形式相对欠缺。其次需要整合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从古至今西安都作为沟通东西南北的重要的纽带,它的文化艺术也应该起到横贯东西文明,贯通南北文化的效果,但是由于沟通不通畅有碍于西安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一直停留在本土,没有更好的展现及发扬出去。同时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同样也会形成一个刺激,也会更好的推进本土文化的发展。西安不仅要在“走出去”方面下大力气,而且也要更好的做到“引进来”。这样才会在接下来的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中有所突破和提高。

第二,宏观着眼,西安文化艺术市场需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品牌永远是文化艺术市场得以持久健康的重要保证。虽然西安文化产业市场一直在做类似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诸如纺织城、文艺路、大唐西市打造了一个文化艺术社区,可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就全国范围来看,能形成独特风格、别具特色的,并且铸有“西安”的品牌相对来说略有不足。虽然也推出了“梦回长安”、“长恨歌”等品牌,就全国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高。

第三个存在的问题,平台丰富,资源众多,但是没有形成合力。文化资源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据有竞争优势。整个西安文化艺术资源产业总量有待提高,整体结构有待完善。当前,文化市场的主体竞争力不是很强,企业投、融资渠道较单一。西安文化艺术发展有待加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动力支撑,一定程度会制约其快速高效的发展。

第四,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近几年来,西安市政府积极推进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承办了各大项目,因地制宜,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将成为西安市的支柱型产业。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便充分整合了传统人文资源和现代人文资源,同时注入了生态、低碳、绿色等大环境理念,构建了“培育三大街区、建设四大园区(基地)、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六大重点行业,形成多层次、多主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的新格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西安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有关文化艺术部门进行主动的适应市场,逐步转变以政府主导的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严格招标、集中高效采购、变换奖励机制、社会多方面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激活文化精品生产,以此激发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在有效组织和引导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享受财政基本投入的前提下,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覆盖面。同时,从挖掘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入手,着力发展有特色、有潜力、有优势的文化品牌项目,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从而使得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因此,为了更好的整合西安文化艺术资源,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西安文化发展情况,我们需要进行实地的考察,西安文化艺术资源的发展做成调研报告。通过对西安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透彻的实地考察与科学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把制约西安文化艺术发展的瓶颈抓出来,从而能更深入而不流于表面的考察整个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这样思考出来的对策也会更贴近西安的实际情况,使得相应的对策更落到实处。

(第一、第二、第四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第三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本文为西安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结项成果(项目编号:15W22)

作者简介:杨帆,西安文理学院讲师;田军,西安文理学院副教授;杨茜,西安思源学院讲师;高娟,西安文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西安文化产业资源
西安2021
Oh 西安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