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艺术化身

2015-05-30吴德铭

世界文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

吴德铭

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普金总统专程回到他的家乡圣彼得堡,亲临“二战”胜利广场,向列宁格勒英雄保卫者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和鲜花;同时看望和慰问了当年保卫战幸存的老红军战士。普金在回顾那场史无前例的酷烈战争和峥嵘岁月时,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此言不虚。普金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普金就积极投身于那场卫国保乡的激战,并在前线流血负伤。普金的两个亲哥哥在列宁格勒遭到长期围攻时,因患疾病无力救治而不幸夭亡。尽管普金与他们从未见过面,他仍特意到胞兄墓前祭奠了一番。

壮丽而开阔的“二战”胜利广场,位于这座世界名城的南大门,即莫斯科大街的终点,它是为纪念列宁格勒军民战胜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入侵而建造的。

从1941年9月8日开始,列宁格勒被敌军包围了近900天,仅炸弹和燃烧弹就投掷了17.7万枚,致使苏联民众2.1万人在空袭和炮击下丧生,65万人冻饿而死,在保卫战中英勇捐躯的苏军将士则达30万之多。但是,德寇最终没能征服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而列宁格勒军民的顽强抵抗,不仅把希特勒的势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始终牵制在西北战场上,并大量消耗了德国的重要武装力量,对苏军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两大战役起到有力的配合作用,也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铭记这一可歌可泣的震古烁今的历史篇章,缅怀先烈,教育后代,1963年3月28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在当年浴血奋战之地开辟胜利广场,建立纪念设施。该址距离当年卫城战的前线仅有9公里,1945年7月列宁格勒举行庆祝胜利大游行时,就在这里搭建过凯旋门。经过10年的方案征选和筹备工作,1973年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根据专家和群众的意见,确定了由苏联人民艺术家米哈依尔·阿里库申教授和人民建筑师谢尔盖·斯别朗斯基教授、瓦连金·卡缅斯基教授完成最终的设计任务,并赶在卫国战争胜利30周年纪念日前落成。米哈依尔·阿里库申因建造普希金纪念碑而荣获过1958年度列宁奖金,他在1990年6、7月间曾应中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艺术委员会邀请来华访问。

为此,人民自动捐款、集资,鼎力支持施工,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加义务劳动,于1975年在胜利广场中央建造了一座高达48米的花岗岩方尖纪念碑。纪念碑矗立在列宁格勒至莫斯科和基辅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上,位置适中,视野开阔,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望见它的英姿。据介绍,1941年战争爆发的最初几个星期,这一带设置了密密麻麻的反坦克的障碍物,使列宁格勒的南大门固若金汤;1944年1月27日战败的德寇终于狼狈溃退。1945年全城居民又是在此地热烈欢迎凯旋的战士们。整个纪念碑的设计庄严大气、简练朴实,暗红色的碑身嵌有表示年号的金字:“1941—1945”。碑前安放的一整块花岗石上,巍然耸立着一位工人和一位战士的塑像,他们下垂的一只手分别握着铁锤和钢枪,俨然一副经历过紧张战斗之后充满豪情而又潇洒自如的英雄气概,这座雕像被命名为“胜利者”是很贴切的。纪念碑两侧即广场两端的入口处,是对称的两排青铜铸造的群雕。碑后是一个很大的混凝土塑就的圆形矮墙,矮墙上的豁口象征苏联军民最终突破侵略者的围困和封锁。矮墙内壁上镌刻着列宁格勒英雄城奖章和苏联政府令。1978年,在纪念碑的后下方又建设了一个露天的环形纪念大厅,该圆厅直径40米,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厅内的深色大理石墙壁上,900个弹壳形状的壁灯如同熊熊燃烧的长明火炬,象征着反包围战的900个日日夜夜,昭示着苏联军民大无畏的卫国精神永不熄灭。大厅的纪念馆里还有900块青铜板,记载着当时每天发生的重大事情,赞扬了军民并肩抗战的不朽功业。南墙的一块洁白的大理石上,刻有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光荣奖章的列宁格勒保卫者共652人的姓名,以及所有参加保卫战的单位、企业和居民点的名称。圆厅中央有一尊六个人组成的雕像,一般命名为《封锁》,也有人称之为《挽歌》,它的主题就是展现列宁格勒人在封锁时期的苦难煎熬和顽强不屈,充满了悲壮的艺术气质和人道主义精神。看呵,在群雕的中心,一位蹲在地上的母亲紧抱着奄奄一息的女儿,力图挽救她垂亡的生命;其左边挺立的一位身躯高大的妇女双臂托着死去的孩子,昂首挺胸地凝视着远方,她那极度悲愤的眼睛里似乎已烧干了泪水,只有仇恨敌人和蔑视死神的坚锐目光;左边的画面,则是一名挎着枪支的战士,正在把一个因过度饥饿而昏迷欲倒的妇女扶立起来。这尊由妇女、孩子与战士构成的雕塑,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大厅两端各陈列着一幅巨型的约50~60平方米的镶嵌画,作者是列宾美术学院教授安·梅尔尼柯夫和他的学生谢·列宾、伊·乌拉洛夫与尼·弗明。东边一幅名为“1941”,正中表现战争初期人民群众送别奔赴前线战士的壮烈情景,左侧是在被封锁的环境里坚持生产自救的妇女形象,右侧是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谱写《列宁格勒英雄交响曲》(即第七交响曲)的动人身影,而这部交响曲不仅极大地鼓舞了保卫者们的士气,也在欧美的反法西斯战场产生了积极影响。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是苏联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曾创作过15部交响曲及戏剧、电影、舞蹈音乐。这位出生于彼得格勒并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大艺术家,当时白天以志愿消防队员的身份投入家乡保卫战,夜晚则从事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音乐创作。那部《列宁格勒英雄交响曲》从1941年9月动笔,完成于同年12月27日,共分“战争”“回忆”“祖国的原野”“胜利”四大乐章。列宁格勒广播乐团首次在战火纷飞的前线演奏了这部愤怒与抗争交响的伟大史诗,纵然后来全团大多数人都牺牲了,只存活了一位指挥和十五名团员,但那战鼓般豪壮昂扬的旋律震撼了阴霾密布的天空,激荡了几百万颗正在流血的爱国红心,支撑军民们鏖战到最后胜利。肖斯塔科维奇自己也说过:“这是关于我们向法西斯的斗争,关于我们未来胜利的史诗,我把第七交响曲献给我生长的城市列宁格勒。”这部交响曲当年即获首名斯大林奖。它在“二战”中也风行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它被拍摄成微缩胶卷空运至太平洋彼岸,仅在美国就公演了62场,并通过无线电波飞遍世界各地。

环形大厅西边一幅名为“胜利”的巨画,则是描写战争结束后人们向保卫者们致敬、对死难者们哀悼的情景。

应该说,“二战”胜利广场上的两排青铜群雕最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因而也是最令人瞩目的。左边的一排有四组雕像,分别是《飞行员与水兵》、《狙击兵》、《搬运铁轨》和《挖战壕的人们》。右边的一排雕像是《士兵》、《女铸工》和《人民志愿军》。这些雕像都雄踞在高低不等的单个石座上,尽管构图各不相同,节奏和层次富有变化,但是它们表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各种场景和侧面,揭示了共同的思想主题,融合成统一而严谨的艺术风格。雕塑的主要创作者是现实主义艺术大师阿里库申教授等,他们亲身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的人类大灾难和世界大浩劫,对于战争的血腥和苦难感同身受,具有切肤之痛,故而,他们能以无限丰沛的激情、高屋建瓴的视角和无比敏锐的洞察力,从浩如烟海的生活元素中选取、提炼最本真、最典型、最生动的题材,去塑造极富思想概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

列宁格勒的胜利广场和英雄保卫者纪念碑的意义,不仅在于设计构思和艺术造型的宏伟壮观、精美绝伦、超群出众,更基于它永远铭记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我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要亲临其境,亲眼观看一下这些真实的生活写照,瞻望一下用无数生命和血泪铸造的历史丰碑,都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程度不同地受到一次心灵的震颤和精神的洗礼。因此,这个不同凡响的卓越的艺术工程,理所当然地闻名于世,其主要设计者、建筑者斯别朗斯基、卡缅斯基和阿里库申都当之无愧地于1978年荣获了国家最高奖励——列宁奖金。2006年7月13日,中国雕塑家访问团专程参观、考察了圣彼得堡的胜利广场,大家认为,“这个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和环境包括建筑的规划,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国雕塑家和城市规划专家、建筑师学习借鉴的地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这个胜利广场尽管没有挂牌,却自然而然地成了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从耄耋之年的老红军将士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经常列队前来瞻仰、祭奠,敬献花圈,对当年的卫国英雄和殉难者们深表缅怀。许多男女青年都自愿来到这方圣地举行婚礼,他们身穿美丽的礼服、披戴洁白的婚纱,把最鲜艳的花束捧放在纪念碑与群雕之前,仿佛是在感激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为子孙后代赢得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祈求他们的在天之灵永远荫庇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猜你喜欢

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
棘龙形象保卫战
俄列宁格勒一期2号机组永久关闭
俄列宁格勒二期2号机组即将装料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125克黑面包打垮希特勒
打赢蓝天保卫战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地球保卫战(4)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