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探究方式实施

2015-05-30安勇

求知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民族历史情境

安勇

摘 要:历史课堂问题探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问题探究的方式要恰到好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应注重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材料教学,顺应中考命题,这样才能有助于探究有效性的最大发挥。

关键词:历史;探究;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探究的方式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展开,要求进一步细化探究式问题的实施细则,深入思考更加顺畅地对问题探究的方式予以把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懂得历史发展规律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看本质而不是只看现象,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去看待历史问题。”这就说明,历史课堂问题探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一过程,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密不可分,这样有助于集思广益,发挥合力的作用。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分享在实施过程中自己的体会,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历史课堂应宽松开放,注重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历史课堂要在宽松的氛围下有序展开教学过程,情境设计是为了质疑、为了启发、为了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总之情境设计一定要真实,要联系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要让学生感到新、奇、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对教材中描写的当时的情况进行模拟与再现,老师饰演当时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的君主,需要招纳治国人才。因此,顺势而为,选取几位同学来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针对某一主题如“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等进行个性风采演说、各流派间的激烈讨论与辩论,演绎了现实版的“百家争鸣”,将课堂氛围烘托到了极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鼓励其各抒己见,以达到对历史教材的内容形成更深刻理解的目的。

此外,历史教师在具体分析教材的基础之上,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为学生编写合适的历史剧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演出,为枯燥的历史知识增加一些趣味性,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开放性,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初中历史应把握课程标准,注重材料教学,顺应中考命题要求

历史学科综合特征比较明显,涉及多学科知识,其横跨古今,知识结构也比较复杂,涵盖了国家、民族、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善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与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初一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一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地图及提问方式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然后通过相关图片、资料进而引导得出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是各民族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发展;民族融合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从而顺畅导入新课。

(1)提供史料,分析史料,培养审题答题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第二部分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引入史料材料,对于文言文材料,需要在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看懂材料,分析材料,历史学科的史料阅读,要求是紧扣关键词语,以掌握句子的核心意思为目标,获取有限信息,为问题探究积累素材。

(2)构建历史空间概念。训练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是必须要借鉴地理学科,丰富的历史地图传递的历史信息真实可靠,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高,不失时机灵活运用,既是探究的前提条件,也是探究的实施过程。让学生知道“五胡”指代哪些民族?他们内迁到了什么地区?这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趋势。

(3)梳理历史时间线索。串联起历史的时间脉络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学习历史学科,原则上不求死记硬背历史时间,而是把握每个历史时代的特征和历史潮流。为此,每到一个特征鲜明的时期,我都会给出当时朝代更迭顺序图,让学生掌握当时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才能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潮流。

在以上历史将课堂的问题探究方式的实施过程之中,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得到了有效应用。在当今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学习更加需要这一平台展开日常的教学活动,这有利于更好地营造课堂的开放氛围,将历史内容与知识更为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其历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的探索,也激活了历史课堂。

总之,历史课堂问题探究的方式的实施,是个纷繁复杂的系统过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上,构建以问题探究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探究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历史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们的民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护患情境会话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