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溪穴 填精壮阳太溪妙 通络安眠堪称奇

2015-05-30崔晓丽

中老年健康 2015年7期
关键词:太溪内踝肿痛

崔晓丽

太溪穴名字出处

“溪”与“隙”字相通,有缝隙的意思,这个穴位在内踝之后,凹陷大深之处,所以称为“大隙”,也就是太溪。另一方面,肾经的气血从涌泉而出,经过然谷,到了这个穴位,就像进入了溪涧,所以叫做“太溪”。这个穴位从名字上看,与水关系密切,而肾主水,所以能调肾中阴阳。

太溪穴位置

归经:足少阴肾经。

解剖结构:浅层是拇长屈肌,深层血管主要是胫后动脉、静脉,神经分布主要是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

快速取穴法:内踝尖和跟腱连线之间的凹陷处(下图)。

太溪穴功效

按摩太溪的作用

补肺肾阴:按摩太溪可以有效调理和改善肺肾阴虚引起的消渴、咯血,吐血、衄血、咽喉肿痛、耳鸣、耳聋、口中热、咽干、唾痰如胶、牙龈肿痛、尿黄、便秘、肺肾两虚之咳喘等症。

通经活络:按摩太溪可以有效缓解足跟痛、下肢,尤其是小腿部的酸痛等痛症。

艾灸太溪的作用

填精壮阳:艾灸太溪对肾精亏虚及肾阳亏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聋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男性性功能减退、女性习惯性流产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寒通络:艾灸太溪对一些外感寒邪及由于本身肾阳不足引起的脚跟冷痛、麻木,以及小腿不适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太溪内踝肿痛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温暖手脚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太溪穴:汩汩溪流归肾水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损伤肿痛疗效观察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