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景区建筑与自然交融的设计研究

2015-05-30万依依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花草树木房顶交融

通过对柬埔寨塔布茏寺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分析研究,归纳了柬埔寨塔布茏寺建筑与自然交融形式,提出了将顶部嵌入、墙体嵌入、门窗嵌入的旅游景区建筑与自然交融的“嵌入”策略,以此为中国旅游景区建筑与自然交融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而使中国旅游景区更具有意境与吸引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柬埔寨的塔布茏寺介绍

柬埔寨的塔布茏寺意为皇家寺庙,公元1181年,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登上王位,大兴土木以及公共工程,塔布茏寺就是他为纪念其家庭而兴建的最早的寺庙之一。寺庙整体采用巴戎寺(Bayon)建筑风格,由大型的石头堆砌而成的佛教寺庙,是吴哥古迹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塔布茏寺这个古老的建筑被一种当地人称作“蛇树”的卡波克树(Kapok)粗大的树根茎干盘结缠绕,粗壮得发亮的树根树茎伸到屋顶,缠上梁柱,探入石缝,裹起回廊,攀上门窗,它们无所不在,几乎与庙宇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卡波克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寺庙,同时也支撑了寺庙,到了今日无法将它们分开,形成自然天工与人为建筑相交融的奇特现象,塔布茏寺周围的巨树生长力极强,日子久了,巨树的藤蔓就长到了塔布茏寺的石块中,慢慢地撕裂了围墙,盘踞了房顶,变成了寺庙的一部分。现在看到的塔布茏寺已经完全是一个树和庙的共同体,形成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充满了神秘色彩。

柬埔寨塔布茏建筑与自然交融的形式分析

塔布茏寺的树根爬满了寺院里里外外,形成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交融,其交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顶部嵌入、墙体嵌入、门窗嵌入。

1. 顶部嵌入

如图1一颗耸立的大树孤独地嵌入在塔布茏寺建筑群的房顶中间,渲染、烘托出塔布茏寺的冷落、凄清之气氛。

2. 墙体嵌入

如图2粗大的树根茎干盘结缠绕嵌入了塔布茏寺周围围墙,衬托出佛塔一副历尽沧桑的神情。

3. 门窗嵌入

如图3盘根错节的巨树探入了石缝,嵌入了塔布茏寺门,使建筑与大树交融在一起,形成于自然与人文建筑完美结合的奇特景观。

中国旅游景区建筑与自然的交融的研究

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已成为现今研究景区建筑形式的重要课题,主要是想表达一种回归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情结,也是未来旅游景区建筑发展一个重要方向。

建筑怎样与自然融合,有的建筑师甚至给出了有点极端的说法,认为在建筑周围种树,树越高大建筑越能适宜于周围环境,当自然高出建筑3倍以上,这就是一个十分和谐的景观了;这样的观点虽然绝对,但也说明大多建筑师都愿意将自然与建筑相结合,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相对于自然来说是静止的、人为的,在旅游景区中建筑与环境存在着不可统一的本质不同,而借助有生命的自然这个媒介,能削弱这些不同,同时对建筑和自然共同构景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对柬埔寨塔布茏建筑与自然交融的形式分析,我们可以利用顶部嵌入、墙体嵌入、门窗嵌入这三种形式于中国的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中,使自然与建筑交融,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 “顶部嵌入”在中国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目前中国在房顶嵌入花草树木还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方面还有待于提升,管理机制有待加强。房顶嵌入花树木能较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健康危机和经济危机。

房顶相当于一个人工沙漠,夏天太阳直射时,屋顶温度可超过60摄氏度,一般的动物植物都无法生存,某些耐旱植物生存时,由于缺水,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暂时停止,并不能达到人类所期望的结果。

把房顶建成人工湿地,其耗水量可达到同等面积的水面的2倍,森林的4倍,草地的8倍。耗水量越大,其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越大,降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能力越大。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采用“人工湿地”对房顶嵌入花草树木,相当于将沙漠直接变成湿地,其生态贡献将是最大的。

房顶嵌入花草树木方式可以分为:草坪式、组合式、花园式

草坪式:采用抗逆性强的草本植被平铺栽植于屋顶绿化结构层上,重量轻,适用范围广,养护投入少。此型可用于那些屋顶承重差,面积小的住房。

组合式:允许使用少部分低矮灌木和更多种类的植被,能够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但是需要定期养护和浇灌。此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与拓展型相比,在维护、费用和重量上都有增加。

花园式:可以使用更多的造景形式,包括景观小品、建筑和水体,在植被种类上也进一步丰富,允许栽种较为高大的乔木类,需定期浇灌和施肥,要考虑周全。

总之,将花草树木嵌入在中国旅游景区建筑房顶上能够提高景区的绿化覆盖,使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融入建筑空间,创造空中奇观。

2. “墙体嵌入”在中国旅游景区建筑中的运用

将花草树木嵌入在中国旅游景区建筑的墙体中能够美化环境,回归大自然;节能环保,使得建筑物室内冬暖夏凉;营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环境等等。将花草树木嵌入墙体中可以采用铺贴式墙体绿化技术。

铺贴式墙体绿化技术:就是将花草树木嵌入建筑墙体山时,无需在墙面加设骨架,是通过工厂工业化生产:将平面浇灌系统、墙体种植袋复合在一层1.5mm厚高强度防水膜上,形成一个墙面种植平面系统,在现场直接将该系统固定在墙面上,并且固定点采用特殊的防水紧固件处理,防水膜除了承担整个墙面系统的重量外还同时对被覆盖的墙面起到防水的作用,植物可以在苗圃预制,也可以现场种植。其优点是对地面或山崖植物均可以选用,集自动浇灌,防水、超薄(小于10cm)、长寿命、易施工于一身;缺点是价格相对较高1。

总之,将花草树木嵌入墙体中,能使混凝土的墙面上呈现花园,能使建筑物变成天然的空调,能使我们的旅游景区的建筑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3.“门窗嵌入”在中国旅游景区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旅游景区建筑的门、窗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之为建筑的“眼睛”,尤其大门是进出之处,位置显露,因此,将自然嵌入大门最容易引人注目,从而赋予游客最直观感受的第一印象。将自然嵌入建筑的大门将其融为一体,能改善了大门周围的小气候环境,冬挡风、夏送荫,提高了大门建筑的实用性;体现旅游景区不同风景格调;凸显主题特色,呼应内涵意境。

将自然嵌入建筑的大门的方法:

(1)根据大门建筑的轮廓,设计出不同的绿化造型。如果大门建筑曲折多变,绿化造型则应简洁明了,如果大门建筑平直单一,绿化造型则应错落有致。

(2)充分利用各种绿化设施,如花台、花架、花坛、树池等,从而取得大门建筑与花草树木的均衡、协调、统一。

总之,将自然嵌入建筑的门窗,最主要的任务是凸显主题特色,提炼景区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征,将传统与现代、外来与地域、乡土与时代进行结合,传达景区的主题意境。因此,在景区建筑大门的设计中,应以大门衬托景区主题,起到造势的作用,通过大门风格点出该景区的主题内容,给人以与该景区“构思”相呼应的印象。

结语

自然“嵌入"建筑或者建筑“嵌入”自然,其目的是将建筑与自然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连接、融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嵌入策略要求设计师首先要寻求契合点、介入,经过一系列设计操作最终使建筑与自然产生共生、形成“嵌合体”状态。建筑因自然而苍劲、自然因建筑而妩媚,二者共同构成了富有诗意而互为衬映的独特景观,使置身其中的使用者能切身体验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作者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万依依(1989-),女,重庆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花草树木房顶交融
去露营吧
没有房顶的家(下)
没有房顶的家(上)
真美
爱护自然,让环境更美好
爱护花草树木
没有房顶的木房子
花草树木怎样过冬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房顶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