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钩婉转 铁笔纵横

2015-05-30梁选锋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习书刻刀首都师范大学

书法家梁选锋

梁选锋,1976年生,号敔堂、祉盦,别署冷香轩主人、游刃吟红馆主人,黑龙江宝清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专业本科毕业。1991年入翟墨先生门下学习书法;2006年始自修篆刻。现为丁社社长、中国篆刻网总版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双栖印社社员。

明清印坛,扬名一代者多如繁星。予治印宗法徐辛谷、吴缶翁,至若民国诸家,偶有心动,辄效其法,以览其趣。徐、吴印风一遒丽,一雄浑,虽各擅珠玑,然趣异而轨同。两家皆身兼浙皖,印从书出,印外求印,自成绝特。予宗之,亦有取舍增损。略述四则曰:徐氏俗媚浮夸者,吴氏荒率臃滞者之篆法,予弗取。此其一。吴氏印面布置多让下边栏,徐氏多抑下边栏,予皆取让下之章法。此其二。两家冲、切刀兼用,予增以披、摆、斫之刀法。此其三。予逞拟秦抚汉之能,重于品读,而摹两家之迹甚鲜。此乃欲求其神玅,免刀笔入彀之故。此其四也。窃以为,专徐、吴而持之,须用闳融通。今虽难及,终当自成一格。思于此,忆及初涉治印之旧事,堪可慨叹。

予生于丙辰,家在松花江东、依兰道南之宝清。束发之年,从翟墨先生习书。习书必用印。某日,翟师嘱友人为予刊印两方。其时予浅视治印之道,不喜其刻。既不喜,惟自刻。取橡皮擦充印材,易刚锯条为刻刀,执圆珠笔成印稿。器讹手生,丑怪颇夥。忖度关窍,终不得法。冬去春来,一日浏览吴颐人先生编《青少年篆刻五十讲》,始知治印关乎印材、工具、临摹、创作、历代印风等诸多要诀。予习书幸遇翟师传授,治印却无良师解惑。习书首重临摹,锤炼心手之力。艺事相通,学印何独不然?古印即良师,刻刀即毛笔,印谱即字帖,信可为之。自此,心无碍,谢交游,栖小楼,骎骎乎入焕彩生风之境。如此近两载,酷暑严寒,未曾暂废。予摹刻《十钟山房印举》过半之际,辍于异地求学。及弱冠入京,忧烦公事,更无暇临纸摹石。然书艺印道犹灿然之气久荡于胸!忽忽十载,欣有天缘,予修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得赵宏先生指点印学,登堂窥奥。进而纵观历代印风,确立宗法楷模。而立之年,不问俗务,萧淡静深,寄托美技。岁月珍如拱璧,予一废十载。吁嗟哉!

昔人断章扬子云雕虫之言,薄篆刻为小技。彼一时,此一时。自予重拾刀笔,始有茹古涵今之志,晓其于方寸间彰显万物,于法度内幻化乾坤。盖大道也。然艺事无止境,虽有通衢之途,却无捷径可求。必循规矩,敏心手,广见闻,明病忌。如此积学日久,自可免堕野狐下乘。又如,睹今日之刻,虽有小病,但无力改作。眼高手低,此乃常然。若他时还顾,必有奇思生发。方知日有获益,年有新境矣。予生晚,每不得与徐、吴同时为憾。唐人舒元舆有言:“李阳冰独能穷入篆室,隔一千年而与李斯相见”。今生予能见辛谷盘银钩而婉转之姿、缶翁搦铁笔以纵横之态耶?

猜你喜欢

习书刻刀首都师范大学
在研字习书中提升小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
习书作画益寿延年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趣图
情注翰墨 书法写就晚年
趣图
郑建国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