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毒工厂”谁来评定?

2015-05-30成言

环境 2015年7期
关键词:汕头格力电器

成言

日前,部分网站转载刊登某省电视台一则报道。仅看标题,“最毒工厂”“全球最毒”的字眼,已让人畏之三分。果如所述,这样的工厂想建成才怪!

报道格外强调被采访者“教授”身份,在文字旁白中还特别注明“因为专业,所以有发言权”。某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的副教授在接访中自称,对于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行业他再了解不过了。就目前国内的技术来看,提取这些电子产品中的重金属势必会造成污染,因为在他平时的课程中就经常要做此类的实验。采访还将该工厂与当年汕头贵屿拆解业比较,担心沦为下一个“全球最毒”地区。

说句实话,从报道获悉,格力公司准备建设这样的废旧电器回收公司(暂且不论建在哪里),笔者还是为之一振。每天生产销售那么多新电器,自然也要为淘汰报废的旧电器找个好归宿。日本、欧美等国外大的电器制造企业都按照要求,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回收系统,国内却相对滞后。如今,作为国内电器制造大企业,格力公司建立这样的回收公司,目的正是为解决电子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理当点赞才是。

道理很简单,现实很复杂。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回收工厂建在哪儿,处理工艺是否先进,环保能否达标。笔者没去工厂现场,但去过汕头贵屿多次。我想,作为一家上市现代化企业的新建项目,与贵屿早期手工作坊加工的粗放状态,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如今的贵屿通过大力的环境整治和引进大型的现代化企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回收工厂工艺是否先进、环保能否达标,笔者不敢妄加臆断。应由第三方客观评价,绝不是哪个个人“说了算”,不管他是不是教授。作为负责任的媒体,也应审慎报道、客观报道、全面报道,决不能“先入为主”或“以偏概全”。

其实,不论是医院、农贸市场还是变电站、垃圾收集站等此类公共设施建设,许多人都知道应该建设却都不想建在自己附近,这就是“邻避效应”使然。面对各方利益和诉求,如何评定,如何抉择?笔者认为,各方应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法律的程序(包括信息公开、意见征求等环节)来处理。所谓“有理不在声高”。不能谁会叫、谁叫的响,就听谁的,导致部分建设项目出现“一建即闹,一闹即停”的局面。如此,不仅损耗了社会资源、社会效率,而且动摇了法治信仰、法治权威。

为此,正如总书记所言,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决不能让那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蔓延开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各方应以理性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法律的程序,处理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汕头格力电器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奥田电器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电器创新设计两则
诗画汕头
汕头海关查获侵权玩具
海格力斯和仇恨袋
格力玩“多栖”
格力 大玩家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