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学分析

2015-05-30毕菲菲

科技与企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古筝

毕菲菲

【摘要】《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选自中国内蒙古草原上两个小女孩用生命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音律优美悠长,形象鲜明,内涵深刻,从技巧到新的音响运用及作品结构均突破以往筝曲创作的套路,是传统民乐与现代技法完美的结合。本文在介绍《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以期让更多演奏者、学者能够深入理解作品。

【关键词】古筝;草原小姐妹;创作特征

1、引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秦时盛行,所以又名“秦筝”,在我国流传以有上千年之久,因其音域宽广,音色清丽雅致,除独奏外也常用于歌舞、戏曲的伴奏和器乐合奏。又因许多曲目叙述哀情,也常被称为“哀筝”。刘起超、张燕作为江浙派古筝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古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1]。

前人对该作品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乐曲背景和演奏感情上,并未对此曲的演奏技法、创作特征出细致的分析。郑璇的《浅析古筝独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2],是对《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背景的浅要说明,对作品的结构、主题分析较少;雷欢的《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赏析》,从评析的角度,简略地分析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感情[3]。

2、作品介绍

《草原英雄小姐妹》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品讲述了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姐妹两个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4]”。姐妹两个也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草原英雄小姐妹”。可以说“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蒙古族的骄傲,是蒙古草原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008年,姐妹俩更是光荣的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古筝曲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张燕、刘起超根据琵琶协奏曲改编的。

3、音樂分析

3.1作品结构

作品采用中国古典大型乐曲套曲结构,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成。本文将该作品分为四个部分:草原放牧、暴风雪搏斗、战胜暴风雪后的喜悦、对党和国家的无限深情:

第一部分(1-4小节)可以看做是全曲的引子部分。这一部分的节奏为散板,没有明显的小节划分,旋律为五声音阶。引子部分的旋律在高音区以及倍高音区上演奏,清晰明亮,多处的琶音、刮奏等演奏技法,犹如流水般,表现出了大草原上一派欣欣向荣、安静和谐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出现了主题的第一次出现(4-15小节)。这一部分的节奏为2/4拍,左右手均采用了八分音符,运用了前符点的节奏,使得旋律活泼、轻快。主题第二次出现(16-23小节),这部分,对主题进行了变奏,左手依然是八分音符,但右手变成了连续16分音符,速度上明显感觉加快,表现出了小姐妹在草原上游玩嬉戏、你追我赶的情景。(24-39小节)右手变成了小搓的指法,在音响上,更加的丰满,其中24-29小节采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增加了跳跃感。(40-51小节)右手连续的摇指,加上左手的琶音,2/4转为了4/4,歌唱性质的演奏,又一次的向大家展示了草原上繁荣的景象,仿佛小姐妹手拿皮鞭站在辽阔草原上放声歌唱的景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三部分(52-93小节),这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在这一部分,出现了不协和的音程,例如5-#5之间的增八度,#5-6之间的减七度,不协和音程的出现以及音区一下子转到了低音和倍低音,立即向大家描绘出了,天气突变、暴风雪来临的场面。(54-64小节)右手采用扫摇的手法,表现出暴风雪的猛烈,左手的刮奏,仿佛是狂风呼啸,带有紧张感,刮奏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语言,为作品营造出了特殊的气氛。(65-75小节)主题又一次出现,此时,右手的主题旋律由低音区转为了高音区,右手仍然是扫摇,左手大搓的指法在低音区演奏,表现了小姐妹们同暴风雪做斗争的景象。(76-81小节)右手变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运用了快四点的演奏手法,节奏变得更加紧密,左手在这个时候,巧妙的将#5转为5。(82-93小节)双手快速的双抹和大撮、右手高音区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的演奏,仿佛暴风雪即将过去,马蹄声由远而近,象征着寻找、救援小姐妹的人群已经到来。

第四部分(94-134小节),这一部分表现出了小姐妹战胜暴风雪后的喜悦心情。(94-105小节)由前面第三部分的4/4拍转为2/2拍,右手高音区的摇指将主题时值拉宽,加上左手的和弦,使旋律明朗宽广,给人以激动、感激的心情,速度虽然不快,但情绪饱满。(106-114小节),可以看做是一个小的连接,旋律深情,同时拍子也由2/2拍转为2/4拍。(115-124小节)是对主旋律的又一次再现,这一部分的再现和第二部分的第二次主题再现不管是从节奏还是旋律、指法、和弦都是一样的。主题出现时音乐更加活泼、欢快,歌颂了小姐妹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125-134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的快四点演奏和双手的大撮指法结束全曲,使得情绪更加的热烈。

3.2创作手法

本曲的主旋律是电影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由作曲家吴应炬和巴·布林贝赫创作的《草原赞歌》的曲调片断所作的一支内蒙歌曲的曲调片断,经吴祖强、刘德海改编成琵琶协奏曲,又经张燕、刘起超改编为古筝曲。作品的主旋律始终贯穿整曲,虽然全曲多次的重复主旋律,但是并不是完全的重复,而是进行了变奏。第三部分中的主题,则是用扫摇演奏出来,配以左手的大撮,表现出小姐妹与暴风雪斗争的场景。进入作品的第53小节,采用了16分音符连续进行的音型,左手伴奏具有动力感,模仿了马蹄声由远及近,刻画了小姐妹的父母、乡亲在寻找两人过程中,焦急、担忧的心情。这一部分节拍不稳定,采用了变换拍子。这一部分也存在主题的伴奏,进入第65小节,主题旋律以分解16分音符的形式出现,伴随着着快速的弹奏,描绘了小姐妹勇敢地迎对暴风雪,竭尽全力保护公社的羊群的感人场面。

第四部分中,又是两个部分的主题,同样是变化再现,第一小部分是摇指,配以琶音、大撮,表现出暴风雪过去,小姐妹获救,激动心情。第二小部分,是第二部分的主题完全重复,又表现出了小姐妹活泼的特点和喜悦的心情。

人们对张燕改编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评价是“浙派所有的技法都融入在这首曲子当中”。这部作品加强了古筝的演奏技法,无论演奏技能还是音乐表现,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演奏此曲,从技术上要注意把握对旋律线条的精雕细凿、还要控制好音响上的强弱变化,要通过力度的对比来体现乐曲的魅力和刻画音乐情绪的变化。要深刻理解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的情感世界,才能把乐曲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的更具艺术感染力。

4、结束语

1964年,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成为所有中国人民的骄傲。1973年,吴祖强、刘德海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推出,开琵琶协奏曲之先河。1974年,张燕、刘起超改编的古筝独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再一次用古筝,这个中国古老的乐器,感动着所有人。自古筝考级以来,古筝考级教材也经过了多次的改编重整,但古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仍然是保留的级别较高的一首。可见这首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音乐上、还是技巧上都是十分突出的。是一首成功的现代古筝独奏曲。

参考文献

[1]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83.

[2]郑璇.浅析古筝独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J].黄河之声,2009,12.

[3]雷欢.筝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赏析[J].艺海,2007(04):69-70.

[4]李瑢.草原英雄小姐妹[J].新西部.2007(07):17.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
我的古筝之旅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