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创作随谈

2015-05-30吕昊霖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身份艺术家

吕昊霖

艺术创作是个体心灵劳作,个人人格特性的表现是艺术创作规律的根本体现,因此,艺术创作者的身份应体现为个人身份。艺术创作中的个性追求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有本质的不同。在本文中,“身份”主要不是指艺术家,而是特指生活在复杂社会关系和时代背景下的“80后”青年一代艺术家,他或她同时拥有的其它身份,比如,性别、民族、情感经历、社会地位、地域、国家、年龄等。当然,本文主要论述艺术家的身份对艺术家创作的内在影响。

艺术是一种个人性创作

唐代画家张藻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此可见,艺术生命之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二是自我内心的情感。但无论是自然还是内心感情都是对自我生命情感的承载。每一幅作品都是画者的一种心境,这是由于人的情思所致。我在进行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做一次分析和总结。去思考我到底想表现什么,或什么是我想要的效果。最后我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触动和自己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的任务是创作艺术作品,而这种创作必须建立在艺术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并融合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独特性思考。对艺术家而言,身份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方式与生存方式。艺术家取得什么样的身份,介入什么样的语境,决定着艺术家对世界的审美感知与个性化的审美风格。伦勃朗对美术史影响是巨大的,他使荷兰美术在世界上放出特殊的光彩,伦勃朗坚持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充分利用明暗关系加强画面的艺术效果,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而相互渗透。但是伦勃朗前半生和后半生的身份却是截然不同的。30年代的伦勃朗是位宫廷画师,手里有着很多的宫廷画订单,早年的画面风格欢快,清晰,笔触敏捷。而随着《夜巡》遭到订单者的强烈不满后,他一下变成了极度落魄的画匠。这种身份的变化也是他的画面风格发生了极大地转变,画面变得厚实,凝重。显而易见,身份的变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出生的时代正是典型的“80后”一代。我们是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当我们还是孩童时期,我们看的都是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听的都是青春偶像的爱情歌曲。当我们再长大一些到了我们“青春期”时,一些和我们同龄却写出我们不敢说的话语的青春叛逆作家韩寒,郭敬明等人开始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里。随着千禧年的到来,网络又成了我们新的精神寄托。我们疯狂的迷上网恋,网游……直到今天。我发现我们这一代总是被动的跟着时代走或是被时代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浪潮推着走。一些不断产生的“诱惑”始终伴着我们同行,并引领着我们的方向。其实我们一直很被动,我们一直很孤独,很无奈。感觉“浪潮”一步步的把我们推向边缘。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为之很烦恼,悲伤。随着“80后”一代这些烦恼,悲伤等情感因素的产生。这让我为之产生很强烈的心理感动。我想这就是我所想要表达的主题。“80后”也随之成为了我的特殊身份,我创作的中心也围绕着这一点位展开。

“身份”情感对作品精神传达的影响

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必须把他对于各种生活现象的认识情感凝聚在形象身上。而这种形象的选择必然和艺术家的身份息息相关,否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就是零。在我毕业创作的七幅《身份的表演》中出现了三种折纸小生灵。折纸小生灵的出现可以说是我们“80后”一代最熟悉的形象了。“千纸鹤”,“青蛙王子”和“企鹅先生”他们三种的不同“身份”也最能概括我们“80后”一代的集体情感。

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千纸鹤还代表你对美好的追求,你对亲人的祝福。日本天后歌手美空云雀,她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那就是《千纸鹤》。在这首歌里,美空云雀用她那哀而不伤,急而不怒,韧而不妥的曲调,讲述了一个死于原子病的女孩的故事。里边没有过激的言辞,她只是把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当这首歌传到大洋彼岸后,在美国广为流传,当年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人早已两鬓斑白。已退役的蒂贝茨上校泪流满面,痛哭失声,为当年犯下得罪行忏悔。 此后,千纸鹤与毕加索的和平鸽一起,传遍世界,成了和平的象征,寄托人们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也为美空云雀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千纸鹤是表达我对身边的同龄人寄托无数的愿望,祝福和期盼。希望那些和我一样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憧憬,但此时却很无奈孤独的“80后”一代能有他们如愿以偿的未来。

想必大家孩童时都听过格林童话《青蛙王子》的爱情故事,说的是英俊的王子被一个狠毒的妖婆施了魔法受到严厉的惩罚,永世变成丑陋的青蛙!要想变回人形,除非一位少女亲吻并嫁给他。故事的结局是青蛙王子最终变回了原来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结为夫妻。而当下的“80后”一代,一群被时代寄予厚望的佼佼者,却在构建爱情中一点点的吞噬自己的青春和理想。现实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他们的理想,就连爱情,也剥离的所剩无几,也许除了今天和昨天,没有人再敢奢望明天的爱情将要往何处。迷惘成了唯一的代名词。也许对于“80后”来说,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未来,才是爱情的坟墓。对于马上就奔向社会的我们,谁能对大学期间的这份爱情承诺什么。对于身后这座美丽的城市不断高涨的房价,谁又能对爱情憧憬什么。就像是画面中一个个的“纸青蛙”被罩在瓶子里,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美好,自己却亲身感触不到。而外面的世界也同样能看见他,但却没有一个公主能亲吻到他。

有一只孔雀,聪明、能干,全身色彩斑斓。它来到企鹅王国求发展,但没多久就遇到了困难。企鹅王国纪律严明、组织僵化,内部充斥着冷冰冰、刻板官僚的文化。虽然孔雀的才能有目共睹,但它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做事风格却让企鹅们感到不舒服。孔雀的这种“脱颖而出”反而成了一种罪过。最终孔雀不得已选择了离开。也许是生活的压抑,也许是自己真的厌倦这种都市高节奏,高强度的生活状态。然而青春年少时残存的梦想却不断的敲打着自己短暂的青春,一次次的怦然心动过后总会带来一些青春的躁动。这可能就是现实与幻想间的差距,即使如何想去逃避或学找适合自己的出路都不得不活再这些一个现实,残酷,冰冷的社会中。因为你没有这样的选择,不是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适合你自己,而是你冥冥之中早已被选择了。马上面临毕业的我们就要进入各种各样的社会岗位,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独特个性,一个个都要被抹杀,就像是一块有棱角的石头投入水中,若干年后所有棱角都会被磨平,一个个都会变成表面光滑的石头。

然而,艺术创作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再现”的真实。比如珂勒惠支描写母亲主题的一系列版画,和梵高刻画农鞋的油画,都不只是呈现了个别的存在。而是在与存在者整体的关联中使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得以传达。珂勒惠支所描写母亲的形象,更多是向我们再现黑暗,恐惧的战争,传达德国大部分母亲对战争的抗议,而非描述母亲本身。而梵高画中的农鞋,则从农鞋这一事物的存在中,揭示了农妇的生存状况,敞开了农妇的世界。我的一组《身份的表演》中的“小生灵们”同样是反映“80后”一代的情感体验,揭示了“80后”不同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对人生的态度。“他们”以不同的身份扮演着处在社会中的各种“80后”一代。“他们”就像是现实中的我们的缩影,每天经历着自己的人生。在显现中,“千纸鹤”,“青蛙王子”和“企鹅先生”越质朴,越不加修饰,越纯粹,情感就越如其本性般的传达出来。而这闪耀嵌于作品中的亮点就是美。

“艺术创作只有发现内心,才能真正的进入内心。”——贝多芬。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说,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在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之前,必须要对自己的情感做一下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只有在艺术家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带着情感去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然而,对情感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的同时少不了要对艺术家自己的身份作出定位。我是谁?即:艺术家对自我身份的态度,是其追求一生的终极目标还是获得最大化利益的手段与方式。我在那里?即:艺术家身份的显现空间有多大,是仅限于工作室的创作空间还是更宽泛的展示空间。我如何说话?即:艺术家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观众(公众与权威)对其身份认定与肯定。

而“80”后一代艺术家特殊的身份,对于情感的产生和艺术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上辈人恪守着传统,坚持着高尚的时候,可能需要转换一种思维角度,透过那些狂妄、叛逆和另类,去接纳其中的创新、发展与前进的“80后”一代。其实,和任何新生代一样,80年代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上各种问题,面对与上辈不尽相同的各种压力与诱惑,这都是一种必然,他们中有人会成功,会在新兴的领域中做出成绩;他们中也有人可能会落魄,做出令上辈不齿的行为。我想通过我的创作作品能让更多的迷茫一代走出束缚他们的“瓶子”,在面对外界各种繁华,诱惑时能做出自己的理智的判断,走向美好的未来。希望更多的“80后”一代能通过我的作品重新的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世界。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版画系)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身份艺术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跟踪导练(三)(5)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