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2015-05-30许冬梅

吉林蔬菜 2015年7期
关键词:耳片棉籽壳菌袋

许冬梅

浅黑木耳又名黄背木耳是食用菌中高温型耳类,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8℃,适宜春夏栽培,其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抗霉力和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它的营养同黑木耳相似,富含蛋白质和铁,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和排除体内垃圾等保健作用。

1 栽培方法

1.1 栽培料配方

①棉籽壳78%,米糠和麸皮18%,石膏粉1%,过磷酸钙1%,石灰2%。②玉米芯71%,棉籽壳15%,米糠或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2%。

1.2 栽培设施

搭简易棚,选择靠近水源,排水、通风良好,遮阳度较大的地方,用竹木搭建房架,用玉米秸、草帘做围墙,棚顶搭成人字型,上盖乱草,仅留一个进出门,房内用竹木搭耳架。

1.3 装袋、灭菌、接种

栽培袋常选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或15厘米×45厘米的聚乙烯袋,按配方加水拌料,含水量为60%~65%为宜,堆放1~2小时,充分吸水后即可装袋,每袋装湿料2~2.5千克,袋口套上专用颈圈,用有孔塑料膜和3层报纸封扎。

将装好料的袋子,竖直放于灭菌锅内,采用常规灭菌法,温度在98~100℃,保持8小时,后取出冷却至30℃以下,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入菌种。常用的菌种为沪耳1号、陕耳1号等。接种量一般为每袋5~10克。

1.4 保温促发菌

在保温、通风、较干燥的培养室内排袋发菌,袋子堆成“井”字形或三角形,放4~5层。这个时期以保温为主,适宜温度为25~28℃,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窗通风25~30分钟即可。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窗户用双层报纸遮光,一般培养40天左右,菌丝即发满全袋。

2 出耳期管理

2.1 开孔催耳,排袋出耳

菌丝发满后,再培养3~7天,当少量菌袋有原基形成时,可开孔出耳。先用2%高锰酸钾或3%~5%的石灰水擦洗菌袋,进行表面消毒,晾干后即可开孔,用无菌刀片在菌袋上开“×”字孔,每袋2~3排,每排3个,共6~9孔,孔径1~2厘米,也可开成0.5厘米宽的小条3~5个。注意开孔时不要损伤菌丝,刀片每划3~5袋要用酒精棉擦1次。然后堆成“井”字形放在耳架上,每天向空间喷2~3次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85%,温度25℃以上,并需要一定散射光。待5~7天耳基形成后,用塑料绳吊袋上架,袋间距离15厘米左右。

2.2 耳片生长期管理

2.2.1 保持湿度

随着耳片的不断长大,需水量也随之增多,耳房相对温度要提高到85%~95%,每天要向地面、墙面、空间喷水4~5次,本着耳片大,晴天多喷,耳片小,阴天少喷或不喷的原则,少量多次,始终保持耳片处于湿润状态。

2.2.2 调节温度,通风换气

黄背木耳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28℃,耳房温度应稳定在22~28℃范围内,高温季节要注意早晚通风,防止CO2浓度过大,氧气不足,耳片难以伸展,呈肉瘤状畸形。尤其在连阴雨时期更应多通风。

2.2.3 追肥

在耳片伸展期或转潮期用1‰~3‰的磷酸二氢钾或5‰的尿素溶液给木耳追肥,可增产20%~30%。使用方法:①直接喷耳片,隔天喷1次,连续3~4次。②浸泡,将采过一批木耳的耳袋,在菌丝恢复生长后浸入上述溶液4~8小时,补充水分和养分。

2.2.4 采收标准

耳片全部展开,边缘略卷,颜色由紫红转为紫褐色,稍有白色孢子出现,背面黄色,绒毛刚刚开始脱落,即为采收适期。  (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 272300)

猜你喜欢

耳片棉籽壳菌袋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