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道”与“周行”考辨

2015-05-30朱晓薇

东方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诗经

朱晓薇

【摘要】本文从娄先生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在前人各方资料的基础上,对《诗经》中的“周道”与“周行”进行了再次研究。分别分析“周”、“道”、“行”的字义在历史上的源流演变,并结合它们在《诗经》中的出现情况及其在同时代的文献中的运用情况,提出自己对“周道”“周行”释义的看法。

【关键词】周道;周行;诗经

近日拜读娄可树先生的《“周道”“周行”作何解》(《咬文嚼字》2005年第3期),娄先生文中对《诗经?小雅?大东》中“周道”、“周行”意义的解释观点颇新。娄先生认为《大东》中“‘佻佻公子,行彼周行,‘周道如砒,其直如矢”的“周道”与“周行”,不应该如贾兴安在《道路赋》(《随笔》2004年第2期)一文里解释为“周王室主持修筑的通往各地的道路”,而应该解释为大路。娄先生提出“周”应当为“通达”义,不应当训为周朝。然而,娄先生训“周道”、“周行”仅参考了《文心雕龙?体性》与《诗经》中的例句,较少参照古书古注,不免令人心生是否夹杂主观臆断的疑惑,虽然“诗无达诂”,但对字句的深入探究却是解读《诗经》的重要途径。故笔者对《诗经》中“周道”、“周行”含义的含义作深入探析。

《诗经》中“周行”共出现三次,“周道”出现五次。而将历代注家对“周行”与“周道”的注解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而“周道”的释义基本上解释为“大道、大路”。“周行”的释义较多样,其历代注解主要可以分以下几类:

一为大路、大道。朱熹在《诗集传》:“周行,大道也。古者于旅也语,故欲于此闻其言也。”

二为周之列位,郑玄:“周行,周之列位也。好,犹善也。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则置之于周之列位。”

三为至美之道,《毛诗注疏》:“我有嘉善之宾,则爲之鼓其瑟而吹其笙……燕食以享之,瑟笙以乐之,币帛以将之,故嘉宾皆爱好我以敬宾,如是乃输诚矣,示我以先王至美之道也。”①

四为苏辙《诗集传》中说:“周,忠信也。鹿食于野,无所畏忌,则悠然自得,……我有嘉宾,而礼乐以燕之,从容以尽其欢,使其自得如鹿之食苹,则夫思以忠信之道示我矣。”②

而历来诸家也没有对“周道”与“周行”作出明确的区分——在《诗经》中,两者究竟是同义互换关系,还是词义包含关系?本文就在下文中尝试探讨这些问题。

《说文?口部》称:“周,密也。从用,口。“段玉裁申之曰:“善用其口则密,不密者皆由于口。”

郭沫若先生1933年所写的《卜辞通纂》中提出“周”的本义应当为“象田中有种植之形”。③黎汉鸿先生在《郭释周字疏证—《古代汉语》教学札记之四》③对这一说法从“周字和畴字的关系”,及“周朝得名之由”两个角度做了进一步的论证。④在此不作赘述。

据李恩江先生研究,甲骨文中,“周”字一般用作方国名。金文中,“周”字也大抵用为名词字,比如“宗周”、“成周”等。周法高在《说文诂林》中说:“因周为农业社会,以后稷为祖,故造字象田中有植物以表之,纵横者,阡陌之象也。”据此,笔者认为《说文》段注及苏辙《诗集传》等从“人言、忠信”的角度,对“周”字的解释均是将“口”由区别符号理解为表义的形旁造成后人误解。

此外,“周”在《诗经》中共出现53例,除去我们需要讨论的“周道、周行”的“周”,笔者对余下的46个“周”字的意义做了一个统计,如下表:

周王室、周朝、周国 曲折,引申为

环绕、周围 密 人名 地名 通假

30 1 1 7 6 1

由表可见,“周”的含义在《诗经》中多指周王室,当然也有本义“密”或“曲折、周围”、人名、地名等意义的句例,但是后者一般在上下文语境中能够较明显地辨别出来,如:“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周围或旁边);“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旗承祀,六辔耳耳”(人名)。而有的观点特意将“周”训为“通达”等意义,以便表示“周”非特指周王室,笔者以为是曲意附会之迹明显,而以“道”与国名相结合的例子,在《诗经》中并非仅有“周道”。

(1)在《诗经?南山》中也有“鲁道”的用法: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2)“夫齐、楚道远而望大,不可以困往。”(《国语》)⑤

(3)“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儀礼》)⑥

可见将作为国名与道相结合,是先秦较为常见的用法。因此,笔者认为“周道”与“周行”的“周”应当训为“周朝”。

《康熙字典?酉集下?辵部》中罗列了“道”在十种古辞书中的十四种解释,能够运用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除去特定结构(如地名)外,尚有道路、言说、引导等含义,及至《广韵》中为“道”的抽象意义做了注解:“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⑦

道的金文字形为       ,本义即道路。据考证,在西周时这种把道解为道理、道德的观念还没有产生。⑧《左传》中所记载的天道,最早是用來指日月星辰运行所遵循轨道的,并没有道理、道德的意思。从道路的道发展为的道理的道,也就是从实体的道发展为抽象的道,是从老子《道德经》开始的。

“行”,甲骨文作  ,金文作  。由甲骨文的字形可以看出,“行”字本义即表示四通八达的道路,如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说:“ 象四达之衡,人之所行也。”⑨《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许慎的说法显然是脱离了“行”原本的字义,如商承柞《殷墟文字类编》:“古从行之字,或省其右作彳,或省其左作于,许君误认为二字者,盖由字形传写失其初状使然矣。”《诗?七月》中即有“女持懿筐,遵彼微行”,毛《传》云:“微行,墙下径也。” 由此可知,“行”字的本义及其在合成词中的意义,皆可指道路。

在《诗经》中对“周行”解释的争议多集中在一下两例中:

(1)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卷耳》)

(2)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鹿鸣》)

除“大路”外,有以“周之列位”作解,也有以“先王至美之道”和美好的德行此种抽象意义作解。

对《诗经》中“周行”的词义,《荀子?解蔽》谓:“《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这里只是说到采卷耳者一边采卷耳,一边想着“周行”,所以易满之筐也没有满,以此说明心无旁骛的道理。但是,“周行”是什么意思却没有说明。后人依荀子之意将“周行”解释为道路抑或是周之列位,似乎都可以说得通。《左传》明确解释了“周行”之意,《左传?襄公十五年》述楚康王时任命令尹、右尹、司马、莫敖等官员之事以后有如下的评论:

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心。《诗》云:‘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也。

杜注:“周,遍也。诗人嗟叹,言我思得贤人,置之偏于列位。”依《左传》,“周行”就是周遍列位,“寘之周行”意指贤人都能被安排在合适的官位。此说影响很大,后来毛传本左氏说,释《卷耳》:“寘彼周行,谓:‘寘,置。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郑玄笺申毛传之说,谓“周之列位,谓朝廷臣也。”不过后代对此说法也是众说纷纭。如清儒陈奂《诗毛氏传疏》即谓“毛传以怀人为思君子,官贤人以周行,为周之列位,皆本左氏说”。也有怀疑者,如清儒方玉润就直接批判《左传》之说:“殊知古人说《诗》,多断章取义,或于言外,别有会心。……左氏解此诗,亦言外别有会心耳,岂可执为证据?况周行可训行列,执筐终非男子。‘求贤审官是何等事,而乃以妇人执筐为比耶?”⑩笔者认为方玉润之说有理,理解词义不能脱离诗篇。《卷耳》中女子所思之人,当为行役奔走之人,故“周行”解为“周道”更切合全诗篇义旨。

“行”字的字义发展在先秦时期较“道”更为成熟,范围已经涵盖部分抽象意义。这一现象从同时代的先秦文献中可知。《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据台大学者刘文清先生研究,书中“行”字多用为道路、行走、行为、行动、施用等较早期之引申义。⑿ 《易经》中的“行”字,有时是用具体的事象,如道路、行走。有时则引申为抽象的意义,如行为、行动、施用。到了后来《易传》中,“行”字则不仅进而引申有德行、运行、流行及抽象的道路等义,且出现“吉行”、“天行”、“志行”、“上行”、“贵行”等语词,而涵盖了天道、阴阳关系、事理顺逆等抽象的思维,如:

(1)道路(抽象义)

《易传》的“行”已可引申为抽象的“道路”,而和具体的道路不同。如:“终则有始,天行也。”(《蛊?彖》)“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剥?象》)

《尔雅》:“行,道也。……古人谓天道为天行也。天行健,地势坤,相对为文,言天之为道也健,地之为势也顺耳。”《尔雅》此段解释中,“天行”与“地势”应当为对文关系,因而“天行”与“地势”一样为名词,如《乾?象》所说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因而“天行”即天道,而天之道可知而不可见,故此“道”非具象意义的道路。

(2)德行

《节?彖》:“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又《小过?象》:“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行过乎恭”之“行”系德行义,意指君子应重德行,唯不应过于恭敬。

可见,当时“行”字的含义并不如“道”字一般单一,释为具体道路或者抽象的含义均是正常现象。而字词的释义会受到诗旨的影响,后人在注解时更加以特定的时代背景,故而理解繁多:

(1)宋魏了翁《毛诗要义》:“故嘉宾皆爱好我,以敬宾如是,乃输诚矣,示我以先王至美之道也。”

(2)顾广誉《学诗详说》:“《传》周行训至道,《集传》以为言其礼意之厚如此,庶乎人之好我而示我以大道。严氏亦谓‘以告我者为相爱,盖道之使言也。燕礼于旅也语,所以通下情求规益,叠山谢氏又谓‘所望于嘉宾者,讲圣人之道德,谈先王之礼乐,并得其义。《笺》所云‘示当作真,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则真之周之列位,此于文势不顺,且是以文王为以爵秩动人也。又《序》‘忠臣嘉宾得尽其心,正在此二句,顾氏学诗之说允矣。”此处否定了“周之列位”的解释,因为“于文势不顺”。

(3)郭晋稀:行,在《诗经》中大多数训道路的“道”,偶尔有所引申。比如:“于彼行潦”、“厌泡行露”、“谓行多露”(谓训奈,《经传释词》未引此为例,说者多误)、“女子善怀,亦各有行”、“遵彼微行”、“以先雇行”、“行有死人”、“涸酌彼行潦”、“人尚乎由行”,凡此诸行字,都作道路讲,旧注皆同,各家之说也无异辞。⑾

整合前人的学说、资料,加之同时代的文献资料中“行”字的运用情况,笔者认为“行”在《诗经》中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含义主要为具象或抽象的“道路”和行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而正因“行”的名词含义较“道”范围更广,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在《诗经》里,有时“行”作为名词可以表示名词“道”的含义,而“道”的名词形式往往仅表示为道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诗经》中“周道”的解释应当较为统一,为周朝的大路,也就是周朝修筑的直道。而周行的情况较复杂些,《诗经》中“周行”凡三见,除《卷耳》“寘彼周行”以外,《鹿鸣》有“示我周行”,《大东》有“行彼周行”。在《诗经》的时代,“周行”是一个多义词,在以上三项中就存在多义现象。《大东》篇与《卷耳》篇通过分析,我们均可以将“周行”理解为大路的意思,而对于《鹿鸣》中“示我周行”的理解,除了结合字义的发展,我认为还需要结合诗旨。

宴饮是继祭祀之后周代一种重要的礼乐活动。周代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宗法等级社会,宗法等级制度是维护周族统治的重要支柱。“周代重大的祭祀活动多是由族长、宗子及宗族内部的重要人物参与的集体祭祀,這种合族祭祀之后思维族内宴饮期在把先祖的赐福播于众人,同时起到了和睦九族、沟通上下、规范德仪等作用。……故周代宴饮‘非专为饮食,而是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⒀同时代的宴饮聚会不仅在《诗经》中有记录,在其他文献中也有记载,它们都体现了上文所述“和睦九族、沟通上下、规范德仪”的作用。且先秦祝酒词多以颂美宴会主人为主,宴会主人或为君王,或为社会地位高贵的君子。举《诗经》中的诗篇为内证,更能说明问题:

《小雅?天保》云:“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小雅?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天保》内容为歌颂周王美德,《南山有台》同样为一首宴饮诗,内容应为祝寿与颂德。同样,《鹿鸣》即是一首典型的宴饮诗,写席间有“鼓瑟吹笙”的乐舞助兴,又有“承筐是将”的礼敬规矩,《诗序》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崖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王国维先生在《观堂集林》中就曾对《鹿鸣》的适用场合做过论证:

升歌之诗以雅颂,大夫士用小雅。乡饮酒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诸侯燕其臣及他国之臣亦用小雅,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大射礼乃歌《鹿鸣》三终,左氏襄四年传,又歌《鹿鸣》之三,三拜。

诸侯燕其臣及四方之宾,皆升歌《鹿鸣》之三。则两君相见,自当升歌文王之三,不得越大雅而用颂也。⒁

饮宴是为了交流感情,弘扬道德,“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桃,君子是则是效”,其最终目的仍不脱“示我周行”。因此,若将本篇中的“周行”释为“先王的至美之道”是可以顺应全文的思路与主旨的,而后世经学家将其引申为儒道仁义等内涵,倒可能是由于经学主导的时代思想所限,只是有所偏颇了。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诗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朱熹 《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54。

[4] 高亨 《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 黎汉鸿 《郭释周字疏证—《古代汉语》教学扎记之四》,《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注释:

①[汉]毛亨,《毛诗注疏》(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附释音毛詩注疏,卷第九.

②[宋]苏辙,《诗集传》(小雅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

③郭沫若,《卜辞通纂: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九号·畋遊一六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83,539页.

④黎汉鸿,《郭释周字疏证—《古代汉语》教学扎记之四》,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⑤黎汉鸿,《郭释周字疏证—《古代汉语》教学扎记之四》:周字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按照文字学见形思义的原则,周字的本义应是种了作物的田地.其概括词义是田野。何以证之?一是从周字和畴字的关系证之.寿和周古时是通用的.《周礼·甸祝》:“调牲凋马.”杜子春云:“调、祷也。”《说文》:“凋,从示周声(都浩切)。”

⑥二是从周朝得名之由证之。《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因太王(即古公宜父)所居周原,故号曰周。”《诗·大雅·杯》就描绘了这块平原的景象:“周原瞧燃,茧茶如怡。”郑笺:“广平日原,周之原地在岐山之南,腆胶然肥美,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怡也,此地将可居……。”从诗原文和郑笺可看出,周原得名之由,实在是因为那里是广阔的水草丰茂的原野.故郭释周字“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是有根据的。

⑦國语·晋语二,十三经注疏本,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 .293

⑧仪礼·士冠礼第一,十三经注疏本,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 .

⑨《康熙字典·酉集下·辵部·部外9畫》:▲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⑩冯茂名,《鹿鸣》与周代礼乐制度

?罗振玉撰,《殷虚书契考释三种》,北京:中华书局,2006,文字第五·一四〇.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卷一国风.

?刘文清,《周易》经传“行”字字义分析,周易研究,2007年第5期。

?郭晋稀,诗经蠡测 修订本,巴蜀书社,2006.11,20-21。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

?王国维,《观堂集林·释乐次附天子诸侯大夫士用乐表》,卷二·艺林二》.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诗经 凯风》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