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养,让孩子坐上成长头等舱

2015-05-30石蕊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8期
关键词:游学陪伴家长

石蕊

中国有句古话: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是说女孩子只有物质富足见过世面,长大才可能少受到一些物质诱惑,成为有修养、懂礼仪的人;男孩子应该经历磨难,多遇挫折才会有所作为。所以,“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成了不少家长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然而,什么是真正的富养?“富养”真的就能成就一个女孩,“穷养”真的对男孩子有益吗?

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无论家有男孩还是女孩,大多数父母不希望孩子再吃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苦,都尽可能地给予孩子一个相对富足的生活。许多对孩子“富养”有加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孩子的“生日趴”,父母的攀比赛?

“妈妈,我爱你,谢谢你!”在幼儿园过完生日,6岁的晶晶一放学,就嗲嗲地扑到妈妈的怀里。晶晶是我好朋友栗云的女儿,正在幼儿园上大班。大多数孩子会在幼儿园过生日,每当拿回小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晶晶都会跟妈妈说:今天谁谁谁真幸福啊,所有的小朋友都给他鼓掌,还唱生日快乐歌,他还能请自己最好的朋友上台领第一块蛋糕呢。等我过生日,一定要请我最好的朋友浩浩吃第一块蛋糕……

听着女儿一次次讲述小朋友过生日的情景,看着她羡慕的表情,栗云决定女儿生日时也要隆重庆祝。到了生日那天,她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本动物百科全书,又定制了686元的特大生日蛋糕,再加上冷餐会饮料食物和各种生日礼帽和道具,这个“生日趴”花掉3000多元。

看着孩子幸福的表情,栗云虽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但还是忍不住跟我们诉苦:给孩子过个生日真不容易,几乎花掉了一半月薪。即便这样,自己办的也就是个普通的生日趴,这所省优质幼儿园的大多数孩子家经济实力都很强,有几个家长直接请小朋友和老师到五星级酒店举办欢乐儿童生日派对,纪念礼品都是价值几百元的进口巧克力礼盒或者各式各样的乐高玩具,开销两三万。唉,孩子的生日会,简直成了家庭实力的比拼,成了一场隐形的攀比!

反思:是孩子的攀比心作祟,还是父母的“富养”心态误入歧途?

对于孩子的生日,家长重视和精心筹办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次用心的生日会将成为孩子长大后的美好回忆,孩子也能从中体味父母的关爱、伙伴的友爱之情,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感财富。但是,家长为了自己的虚荣,不惜花费几百上千甚至几万,表面上看是担心孩子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而不得不大操大办,是为了孩子的被“攀比”,实际上是家长不正确的“富养”心态在作怪。这不仅会对孩子的早期社交心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还容易滋生孩子的虚荣攀比心理。

富养处方

1、认清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停止物质攀比是第一步。家长应该认识到,对孩子物质上的富养永远不可能与其他家庭处在一个起跑线上,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财富基础各不相同,靠在物质上比、赶、拼,总有一日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2、与孩子一起交流生日的意义,让孩子知道,生日是对于一个人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刻,庆祝生日可以有很多形式,幼儿园的“生日趴”只是其中之一。你可以在今年的生日为自己种下一棵小树苗,明年为妈妈送上一份自己制作的感恩礼,后年为每位同学送上一份自己手制的“陪伴感谢卡”……重要的是让别人因为你在生日当天的分享,而一起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而不是等待别人为你送上祝福生日的物质惊喜。

3、重视生命中某些重要时刻的仪式,让孩子从物质的“富”攀比,走向心灵的“富”成长。与孩子一起来制作“生日时间胶囊”,把每年生日中自己的感悟和有趣难忘的经历记录在小卡片上,第二年生日时打开这个“生日时间胶囊”,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游学”成热潮,留学就要趁早?

每年临近寒暑假,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总会收到一些海外游学的宣传单,对此,教育部等四部委曾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出国夏(冬)令营,原则上不组织低年级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但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几年,这种假期游学现象越来越多,每年花上三四万让孩子去国外游学的家长大有人在,甚至有学校主动和留学服务机构联合起来组织孩子出国游学。海外游学,正在成为我国中小学生过假期的一种热潮。

与此同时,留学生也呈现低龄化趋势,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4年里,去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明显增加,中国小留学生以往占到总数的50%,而现在已经超过了60%。每个学生每年学费最高可达1.4万澳元,每周还需超过300澳元寄宿费用,算起来,一年下来仅学费和住宿费就要支出人民币十几万。

反思:游学真的能够帮助孩子晋级名校,留学一定能够成就孩子的未来吗?

能让孩子出去见见世面、增长知识是很多家长的初衷,但是目前国内组织的大多数“游学夏令营”,“游”的成分远远大于“学”,仅仅一两周的走马观花式交流学习,对许多低龄儿童意义不大。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国外的中学高校大多也放假,游学的孩子最多是看看校园,听讲解员讲述校史,这与一般的出国旅游差不多,费用却贵得多,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性价比很低。而小学生和初中生是否适宜留学,也是教育界一直争论的事情。虽然国外的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确做得好,但小留学生因为自制力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去了国外有的不仅没有过上快乐的留学时光,反倒成为问题少年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留学真的没必要赶早班车。

富养处方

1、游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本身是不错的。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开阔一下眼界完全可以。对普通家庭而言,却没有必要非出国游学才行,可以与孩子一起在家“游学”。像现在国外很流行的“虚拟旅行”一样,家长可以在假期与孩子一起,去网络上把憧憬的国外名校的图片彩打出来,搜集国外名校的视频资料给孩子看,再一起去图书馆搜集关于国外名校的校史类书籍和杰出校友的传记,然后制作一期“家庭游学报”,这样有利于孩子深度了解一些国外知名学府的方方面面,比蜻蜓点水般的实地游学经济实惠得多,而且“家庭游学报”也有比较好的收藏价值,可以激励孩子为以后考进这些知名学府而努力。

2、告别“海外镀金”的留学情结,从孩子具体情况出发,与孩子一起探讨他的未来。作为家长,首先要意识到留学只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和体验,成为“海归”并不能保障未来的人生一定成功。因此,对孩子的留学选择,家长最好等孩子到了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心智较为成熟之后,与孩子一起探讨,而非盲目从众、自以为是地决定,高额的留学费无法确保能给孩子“砸”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电话里的爸妈,能给孩子多少快乐?

诗雨是我在一个偏远乡村做阅读活动时认识的女孩,她有一双芭比娃娃一样的大眼睛,上小学四年级,眼神中却有比同龄人早熟的忧郁。那天我们在举行关于童年记忆的讲座,我问她童年最想要的是什么。她回答:“我想要我的爸爸妈妈。”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一个孤儿,后来才知晓,她的父母都在很远很远的广东打工。诗雨告诉我,她已经两年多没见到爸爸妈妈了,只有每个月一两次的电话,这两年妈妈快递给她的衣服和鞋子老是买小,她怀疑妈妈至今还把她当成两年前春节时候回来的样子,已经不知道她又长高了,脚又长大了。听诗雨讲,在他们班级里,像她这样与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孩子有一大半,他们许多人与爸爸妈妈的亲密接触,就是在每月那短短的电话里。诗雨问我,“电话里的爸和妈,为了让我过得更好,他们必须离开家吗?”我无法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只能安慰她,等攒够了钱,爸爸妈妈就会回家了。

三年级的西贝比诗雨好一些,她出生在城市,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上最好的小学。每个周末父母会与她共度一天,另外一天则带着她在舞蹈培训班、少儿英语口语班等各种兴趣班中不断转场。有一次,我去她所在的学校进行儿童文学作品读书会,她在会后上交的一篇读后感中写道:“我从上小学开始,每周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一天,其余的日子都被留在了外公外婆的家里。他们给我穿名牌的裙子,让我上最好的小学,为了让我生活得更幸福,他们拼命工作,但我总觉得我并不幸福。”

反思:再苦不能苦孩子,挣钱是让孩子过得更好的唯一选择?

在我国乡村城镇化进程中,许多父母被迫离开家乡去打工谋生,滋生出了庞大的乡村留守儿童群体,孤独带给他们心理、生活上的阴影,已经成为了社会转型期一种无法逃避的隐痛。而在城市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把孩子扔给老人甚至保姆,自己忙着事业忙着赚钱,城市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这一二十年间一句高度流行的标语。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年来,父母们物质上富养了孩子,精神上却亏欠了孩子。

富养处方

1、家长应该认识到,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缺少父母陪伴的童年终究是不完整的童年。锦衣玉食、重点学校不是孩子童年的必需品,父母的陪伴却如同阳光、氧气一样,缺少它,我们的孩子或许真的变成了富环境下的“苦菜花”了。

2、与孩子建立一条“亲子专用热线”,这条热线可以用邮件、小纸条、许愿瓶、即时通讯工具来传递信息,保持每周与孩子有三次以上的亲密连线,把这当成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会比以往更近一些。

3、成为孩子童年的守护天使。放下一切借口和顾虑,从此刻开始,想一千种方法和可能,回归到孩子身旁。每一个孩子都是为了父母而坠落凡间的天使,你没有理由不爱护他,不陪伴他,尤其是在他尚且年幼的时候。相信你的陪伴与守护,是给他最好的关爱、最贵的礼物。

究竟该如何富养孩子?

当今时代,如何养育好孩子正在成为父母所面临的挑战。正如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所言:“我们十分了解和同情那些想要履行责任而又完全没有准备的父母。父母和孩子一样需要接受训练。当我们对孩子的挑衅做出新回应,我们就可能发展出新态度,为和孩子的和谐关系开创出新途径。”富养孩子没错,但真正的富养,养的不是物质,而是内心。只有内心富足,孩子才能始终觉得快乐。

1、“富养”应“养”之有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家庭中也会产生出一千种不同心性特征的孩子。我们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性,对他们的教育采用最适合他的方法与理念,“养”之有道,而不是跟风其他家庭。当然,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应该有个度。如果过度穷养,让孩子在贫穷恶劣的环境中成长,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安全感、自卑、孤僻的性格,也可能导致他们仇恨家庭和社会,形成攻击性较强的性格;而过度富养,父母什么都顺从他,容易导致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也可能导致孩子形成“嫌贫爱富”的价值观。

2、放慢脚步育儿,摒弃急功近利的育儿心态。说到底,现代家长对孩子的过度重视与宠爱,都是浮躁的育儿心态在作怪。对于一朵花,你能尊重它的花期,等待它的盛放,而对于自己亲爱的孩子,又有多少家长能放慢脚步,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呢?我们不妨抱着一颗平常心,陪伴孩子把童年过得慢一点,单纯一点,自然一点。

3、给孩子多一点陪伴,用更多的精神“富养”,滋润他唯一又宝贵的童年。心理学家胡慎之表示,用足够的爱给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非常重要。生命只有一次,童年也只有一次,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家庭经济不宽裕,不能成为父母放弃对孩子进行精神“富养”的借口,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可以对孩子进行“富养”。翻看不少伟人和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从没有人提到他的父母让他上了最好的幼儿园,为他买了最贵的玩具枪,让他住上了最好的别墅;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与物质无关的东西。爱因斯坦很怀念童年时候亲手做的三个小板凳,作家莫言说他的灵魂寄托在对故乡的回忆里,国际安徒生文学奖得主、《一切从童年开始》的作者谢尔盖·米哈尔科夫最怀念自己童年时看过的一本书……这些都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童年记忆,却又对一个孩童的成长弥足珍贵。

4、富养的概念非常丰富,但大多数父母只领会了它最基础、最表面的意思,即物质上的富养,对于其他深刻的内涵却忽略了——富养包容度很大,比如:视觉的富养,孩子需要看得见的丰富,看书,看自然,让眼睛去捕捉一切;触觉的富养,让孩子用手去抚摸小草的成长,用脚在沙滩上奔跑;感觉的富养,体验喜怒哀乐的情感,让心灵更饱满……这样富养,让孩子见多识广,心胸开阔,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高贵气质,有朝气,有力量。

笔者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坐上成长的头等舱,在将孩子送往头等舱的道路上,父母需要付出的,不是金钱、财富,而是最亲密的陪伴、尊重与爱。

(作者系管理学博士,资深童书出版人,儿童文化研究者。)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游学陪伴家长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家长请吃药Ⅱ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