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陆游爱国词悲剧性比较

2015-05-30孙成功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辛弃疾陆游悲剧

孙成功

【摘要】辛弃疾陆游这两位出色的爱国词人,虽然他们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爱国词作却呈现某些相似的生活情感和艺术价值。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两位词人的创作进行剖析比较,并进一步探讨他们词作的悲剧价值。

【关键词】辛弃疾;陆游;爱国词;悲剧

辛弃疾陆游都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尽管他们爱国抗金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但他们谱写出的蕴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词章却有很多相似的感受和风格。辛弃疾一生写词六百余首,代表他最高成就的则是充分反映民族斗争这一尖锐主题的爱国词;陆游为诗名所掩,词历来不够受重视,其实,陆词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其中的爱国词同样表达爱国者的心声。本文将对两位词人的爱国词作悲剧性进行剖析比较,以期从整体上对两位出色的爱国词人及词作有更清楚的解读和把握。

一、为国忧愁的凡人悲剧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千百年来,辛弃疾的爱国词拨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这当然和他那“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词中那种“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①的思想感情浸染着人们。满腔爱国激情被压抑的悲剧贯穿辛弃疾的一生。所以我们读辛词,无不被他那悲壮的情绪所感染,豪气中总有悲从中来,愁满纸面。这种深沉的悲剧色彩,无疑表现了那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本质,反映了时代的痛苦。辛弃疾用词抒写救国的抱负和受摧折的悲愤,他的恨和愁皆为时为世为君为国为民而发,形成融汇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时代雄浑悲壮的词风,而这种深沉的悲剧性正是南宋前中期特定时代的酝酿和现实的催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②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蕴含着自己怀才不遇的人生悲剧。

比辛弃疾稍早的陆游,反对投降,匡复中原,是他矢志不渝的理想。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夕,经历了“儿时万死避胡兵”(《戏遣老怀》)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杀掳掠的种种暴行,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抗敌报国的种子。时代的风云变幻激起了陆游满腔悲愤之鸣。他挥动凌云健笔,写下了大量气壮山河的爱国诗词。陆游采用各种手段来抒写自己对国家的忧愁,作为一个普通文人他更深的忧愁带来更大的悲剧。

辛弃疾和陆游都有着普通文人对国家的危困担忧和愤慨,但辛弃疾和陆游均因不被知遇,使他们不得不“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抒情主题自身的原因造成辛陆作为普通人的悲剧。

二、壮志难酬的英雄悲剧

青少年时期,辛弃疾就有“横槊气凭陵”(《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的英雄气概,但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自己又功业无成,托时感事,悲慨横生,因此他的词始终透出一股悲伤.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剧,是词人爱国情深的重要体现,也是英雄豪杰为苍生造福的博大胸怀的体现。正是这种英雄的悲剧震撼了千百年来读者的心灵。

陆游基本上是一个文士,套用清代谭献的一句“衣冠伟人③”。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诗情将略”(《汉宫春·羽箭雕弓》),虽则他也感到风云突变,但是他绝不相信功业从此幻灭,兀自“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汉宫春·羽箭雕弓》)。在《诉衷情》中: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词人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既然陆游是“衣冠伟人”,辛弃疾是疆场斗士,他们的词中所呈现的主题风格便因社会角色和主体意识的不同而各呈异彩。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续集》有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④。二人的作品各有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但由于思想基础相似,现实遭遇相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英雄情结相似,因此抒情主调是一致的,辛陆二人用同样的抒情笔调在不同的词风下演绎相似的英雄悲剧。

三、时代悲剧

整个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苟安政策,所以朝中大臣以投降派为主,这些投降派,大多是奸佞之人,由于他们的种种伎俩,辛弃疾一直受到打击。淳熙八年,御史王蔺弹劾他“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家田里”,面对奸佞当道的残酷现实,辛弃疾仍义无反顾,用他的笔来书写对统治者和当权的投降派的强烈批判和讽刺。这其中最著名的有《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⑤。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担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从淳熙五年以后,陆游因投降派诬加“所为多越于规矩”、“嘲咏风月”⑥等罪名连续罢官,后来因为支持韩侂胄北伐,又大受投降派打击,连官俸都被克扣,最后官职也被罢免,他在闲散的同时仍然不忘国家。

辛陆二人为了自己的爱国理想,即使面对奸佞当道的严酷现实,也不放过一切同投降派进行斗争的机会。他们的爱国之词表达的是时代的悲怆,悲凉与悲愤,或大声而高远,或小声而凄清,一种处于历史与现实相交汇之际的伟大孤独感,个体的高远意志情怀裹挟时代的风云与历史的忧患。他们的爱国之词厚重深远的悲剧性包含着他们的担当精神、忧患意识及因受压抑而产生的对时代悲剧的悲慨。

四、悲剧价值及意义

英雄悲剧和时代悲剧在辛陆悲剧人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陆游一生,反对侵略反对迫害,渴望建立爱国功业,结果只落得“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忧愤以殁的悲剧。辛词的悲壮雄浑,沉郁顿挫更多的是时代的产物,其词所表现出来的悲剧性也是他与时代相结合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对陆游、辛弃疾爱国词的悲剧性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对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作出准确的认知,而且可以藉此窥见南宋前期词学思想以及稼轩派内部风格走向的多元性。缪钺在《论辛稼轩词》中这样写道“自稼轩外,南宋作壮词者,如张元干、张孝祥、陆游等,最佳之作,亦具斯美,惟尚不能如稼轩造境之丰融”。可见即时是同为豪放词派的陆游辛弃疾,他们在词的创作思想、表现内容和主题风格诸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蔡义江.陆游诗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缪钺.诗词散论[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8.

[4]叶嘉莹.南宋名家词讲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5]谢佩媛、李永田.国学经典[M]词[C].北京:北京书店出版社,2004.

注释:

①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817页。

②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③谭献《复堂词话》,《词话丛编》本。

④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引自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0页。

⑤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 12 页。

⑥元脱脱:《宋史》卷三九五《陆游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2058页。

猜你喜欢

辛弃疾陆游悲剧
伟大的悲剧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除夜雪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