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

2015-05-30王小勇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高中地理

王小勇

【摘    要】现代教育提倡向素质教育发展,中国目前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仍然以高考选拔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应试教育。高中学生面临着各科学业的压力。因此,各门学科更应该加强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减轻学业压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提高课堂效率  专题讲解  习题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112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不在于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的数量,而是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习到关键的知识,也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能够采取多种方式提高课堂任务效率。本文将针对高中地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讨论。

一、高考题型导入

当今高考考查的方式已经逐步向灵活性、拓展性发展,因此考查的重点不再是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加以记忆,而是注重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付诸于实践。所以,就对任课教师日常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应用的培养。但任课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下无法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任课教师只能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实践分析。

现在的高中教育目标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有时也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作用。例如,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可以对高考题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针对不同题型的解答方式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高考题型中有实践的探讨,学生也可以通过对题目的解答和实践的过程和方式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巩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实践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对题型的了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通过高考题型的讲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初始阶段,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高考题型的筛选,选择出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高考题目,在课堂教学之前将题目告知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题目进行解答。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会对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如果在解答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寻找,加强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进行,任课教师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准备练习高考题目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如果学生对相关知识不理解,也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寻求帮助,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可以取长补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高考题型的讲解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通过长期练习的方式增强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专题讲解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到的内容范围比其他学科广。上可达宇宙星系,引导学生探索天文,下可达地心引力,引导学生穿越层层岩石,平视则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环境。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体系非常庞杂,如果任课教师不定期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逻辑思维将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负面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定期开展地理专题模块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高中地理的课本内容可分为行星、地球、大气圈、气候、水圈、岩石圈、地表形态、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人口、城市化、农业地域、工业地域、交通运输布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森林开发和保护)、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旅游资源、城乡规划、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地理信息技术等模块,模块之间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地理的特色是要将学习到的地理知识通过整体性和区域性的思维相结合,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践。因此,在考试中,题型常常是综合性题目,节选每一章节中有联系的部分题目,根据整体性的逻辑体系,让学生分析相关环境的形成原因和管理办法,还会节选地域环境中的典型地域,让学生结合区域性与整体性的思维,针对本区域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内容的逻辑体系十分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提取部分知识、重新组成新逻辑体系的能力。但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较弱,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类问题,定期要求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增强建立新逻辑体系的能力。

考题通常是以典型区域为例题进行的分析和变换,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模块的教学模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学。例如,根据中国的地形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等地形,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課本知识对中国的典型区域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影响下,由于大气圈、水圈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地形。结合课本总体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区域分析过程加以了解。

定期进行专题总结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任课教师在讲解、训练、提问的过程中也会了解学生对相关逻辑体系的掌握情况,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弥补漏洞,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习题练习

因为高考将地理这门学科划进文科的范畴,使很多人认为地理的学习方法应当遵照文科的学习方式进行。但地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串联掌握,还要对每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抽取,与其他模块的内容进行重组,重新组成新的逻辑体系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培养,才能在短暂的考试时间里正确解答题目。

因此,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可以根据高考的题型的变化,筛选出典型例题供学生日常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课本内容加强理解,也可以训练自己对课本内容重组的思维能力,练习短时间内重新串联课本知识的能力,应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高中地理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需要练习的习题也非常多的学科,因此任课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压力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课堂效率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高中地理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校体育的两课两操两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