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领巾学当小中医

2015-05-30邱瑶

少先队活动 2015年8期
关键词:孟河医派名医

邱瑶

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该《指南》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这四个字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脉相承的。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所在孟河镇,是我国中医药孟河医派的发祥地。学校少先队多年来依托这块风水宝地的文脉资源,坚持带领少年儿童走近家乡名医,了解孟河医派的医德精神,并让队员们在“学做小中医”和“争做小药农”等饶有生活情趣的活动中感受中医文化,学习中医知识,体验中医医术,践行中医精神。尤其是队员们能在小药农活动中识草药、采草药、种草药、背中草药口诀,这样的活动既富文学性,又有趣味性、实用性,是不可多得、一枝独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好活动,值得山区和农村少先队组织借鉴。

利用地域资源、注重生活实践、充满儿童乐趣和创新争章评价是这个活动的四大特色。

中医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医学的完美结合。孟河医派,是近30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世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说。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借助孟河医派这一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弘扬孟河医派文化精神的少先队品牌文化,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创新少先队活动的探索之路。

一、文化背景:以人为本,探索提炼承国医

为了打造学校的少先队特色文化,学校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分析和研究,寻求新的生长点。“说宝贝,我们没有。孟河是块宝地,埋藏着孟河医派这个大宝藏,是谁也抢不走的……”少先队工作专家的一席话,让学校豁然开朗。

“宝地寻宝终见宝”,经过对孟河医派的深入了解,学校终于提炼出了孟河医派文化精神的核心,即“博爱、诚信、博学、创新”。“博爱、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脉相承、互相契合。所以,传承孟河医派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有了“根”和“魂”,学校打造少先队特色文化的方向逐渐清晰和坚定,少先队活动接了地气,有了活力。

2008年3月,学校成立了一支特别的红领巾社团——同德堂红领巾社团。社团名取自一位名医开设的药店名“同德堂”,寓意以德为先,同心同德。社团中有一支孟河医派文化宣传小队。宣传小队的队员们行动起来,他们寻访孟河四大医家故居,走访四大名医的弟子,收集孟河医话、孟河医林轶事及孟河医家的诊疗故事,回到学校后广为宣传,还当起了学校附近孟河医派陈列馆的小小讲解员。孟河医派文化宣传小队犹如一支开路先锋,擎着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传递着孟河中心小学少先队打造孟河医派文化品牌的声音。

二、育人环境:走近名医,特色环境润心灵

孟河中心小学的校园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道两边专辟50米的孟河医派文化长廊,以医家名字命名的道路贯穿校园,如丁甘仁路、马培之路、巢崇山路、巢渭芳路、费伯雄路等;以孟河医派精神核心内容命名的大楼高高耸立,如博爱楼、诚信楼、博学楼、创新楼;队员创作的主题书画作品静静地在连廊、楼梯口等处接受四方来客的检阅。漫步校园,随处可见连廊、横梁上的名医名言,文化主题墙、博爱墙、诚信柱、博学园地,还有少先队创新成果展示窗。学校积极构建孟河医派文化的环境体系,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各中队的教室也变了一番模样。围绕孟河医派文化的核心精神,各个中队纷纷自取中队的队名,凸显“博爱、诚信、博学、创新”的精神要义。每个中队都拥有了一块孟河医派文化展示墙,用来展示中队特色文化活动的情况,展示队员对孟河医派文化的学习、感悟和运用的心得。

环境的变化,无声的语言,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表达着学校少先队弘扬中华传统优秀中医文化的决心。

三、特色活动:仁心仁术,务存精要乐践行

孟河医派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丰富起来。

“我是小药农”实践基地 学校编写了一套《孟河医派》校本课程,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背上药箩,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带着课程教材上山采集常用的草药,看到和书里的草药图片相似的植物就细细对照,了解这种草药的名称与疗效,碰到不清楚的就回到家上网搜索,或走进医院向老中医请教。通过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不少常用中草药的药用价值,感受到名医们在当初采集和研究草药过程中的艰辛,学习寻求新知的不同途径与方法。学校的一块空地被开辟成为中草药种植基地“百草园”。经过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孟河的东、西山区盛产八十多种药材,这为百草园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药材物种资源。全体队员在辅导员的发动与带领下,有序地进行中草药的种植与养护,认真地记录药草的生长情况,查阅草药的医用价值。队员们在劳动中体验着快乐,还吟唱着他们自己创作的歌谣,如《小伯雄三字歌》和《孟河医派美名扬》等。歌谣唱道:“说孟河,道孟河,孟河中医美名扬。颂费马,道巢丁,医术高明人人夸。费伯雄,心仁慈,傲居医坛有建树。马培之,慈禧请,药到病除赐福字。丁甘仁,有思想,集资办学扬医派。巢渭芳,爱家乡,为民服务人敬佩。小学生,学名医,名医精神代代传。”如今,如果有队员手弄破了,他们会立即将基地里的马兰头先捣烂,然后按敷在伤口处,先做初步的止血;队员们还会把收获的枸杞、红花晒干送给退休老师泡茶和泡脚。通过参加中草药种植基地活动,队员们不仅学会了一般的种植养护药草的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文艺创作能力,懂得了劳动能带来快乐与财富,丰富了少先队文化活动的内涵。

“我是小中医”实践研究 学校以大、中、小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我是小中医”实践与研究活动,人人争做“小伯雄”。全体队员参观了孟河医派陈列馆,感受到了中医的源远流长与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古镇医人》和《宝地寻宝》纪录片;部分队员还参与了《孟河医派》纪录片的拍摄。队员们自发组织参观中药房,倾听药剂师的介绍,观摩药剂师准确称量药材,了解各种加工后的中草药的形状、气味等特点和功效,感受到名医们对中草药材配方的严谨,重信誉,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名医诚信待人的高尚品质;队员们走进中医院向老中医学习切脉,明白了学习或工作时要心静、凝神、专注;在中医古方的记录和交流中,队员们根据身边常见的病例,收集了预防感冒、甲流,治疗腮腺炎等药方,丰富了对中医药的认识。

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 学校以省儿童研究学会课题《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孟河医派精神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强化孟河医派文化精神的融通浸润,催生了“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雏鹰争章特色活动。学校设置了四枚以四大名医名字命名的雏鹰奖章,即小伯雄章、小培之章、小渭芳章、小甘仁章,以及一枚总章,即孟小名医式好少年章。各个年级分别设置奖章三级考核指标,并将指标进行细化、显性化,便于自我对照、相互监督和鼓励。大队部把此考核指标印在队员的成长记录手册上,使每一位队员都加入此主题活动,让每一位队员都把获取特色奖章、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四、活动成效:多管齐下,成人成才促发展

在孟河医派文化的浸润下,校园正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全体队员积极参加中草药种植基地活动,种植了红花、蒲公英、皱皮木瓜、射干等药草,轮流管理,细心养护,从认识了一些身边常见的中草药,到了解了一些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拓展了知识面,丰富了队员对中医中药的认知结构。

通过文化熏陶、特色活动、雏鹰争章、各类评比,队员们继承孟河医派文化精神并付诸行动,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能宽容待人,乐善好助,讲求诚信,关系和谐。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态度更端正,不良习惯减少了,学习效率提高了。队员们的行动还带动了教师和家庭的参与。从学校到社区,正掀起学习孟河医派文化的热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孟河中心小学的少先队特色文化建设的课题《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孟河医派精神的实践研究》获得了江苏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同德堂红领巾社团获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少先队文化建设在省儿童研究学会第十一次年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小渭芳中队获常州市优秀特色中队;青青草中队获新北区四星级特色中队;小甘仁、小渭芳红领巾社团均获新北区优秀红领巾社团;“雏鹰展翅,争当孟小名医式好少年”活动在常州市五届五次少工委(扩大)会议中进行了经验交流;民族精神月活动获常州市优秀活动;“我是小中医”活动分别获常州市、新北区一等奖;“一个也不能少”获新北区优秀队活动等等。

面对未来,孟河中心小学继续将孟河医派文化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继往开来,锐意创新,走少先队文化特色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孟河医派名医
从学术传承角度探讨孟河费氏流派对湿证的认识和发展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金陵医派——金陵名家周华龙平衡“五点法”为主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证选粹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让名医们上线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