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

2015-05-30梁丞丞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国化探析马克思主义

梁丞丞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中国落实马克思主义,需结合中国国情,以中国实际情况为依托,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指中国共产党、党的理论工作者以及社会人民群众。这些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位置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了中国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为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细化并落实到具体中国国情中,也就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具体化。在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化”。“化”实际上一个重要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以及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下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进行研究,对其主体特征进行分析。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意义

现行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解释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这简单的解释中,虽然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却缺少一定的中国化主语,中国化的主体不明确,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进行分析至关重要。这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动向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趋势。学者指出,由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解读,使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认识局限于单一的人群。人们对于中国化主体的思考往往趋向于匿名主体方式思考。进而使得主体化发展不能深入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解读,首先需要对中国国情进行升入了解,通过“化”的过程使得两者能够实现共融。而中国化的主体就是“化”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中国化的动能因素[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特征

(一)自然性

经过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指,能够实现思想认识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人和组织。其中对于“主体”的解读不尽相同,首先,主体代表着大多数,也就是中国元素中大部分;其次,与客体相对应,能够对其进行支配,实现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特征进行分析,其主体具有自然性、意识性以及社会实践性。但是从更为具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体首先是由思想的存在物体,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自然物。因此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特征为自然性[2]。

(二)民族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中,其主体除了具有自然性,还具有民族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主体特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性具有更大范围上的宏观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实现的民族文化的对接,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民族发展上的支持。首先,实现中国化的前提就是,对中国文化充分了解,在民族文化中找寻与马克思主义相互融合的部分,以文化促进发展;其次,中国化需要对民族精神进行传承,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民族精神则是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支柱,以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最后,对于民族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社会进步[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概念解读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

1.指导理论先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因此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中核心主体。第一,中共产党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的思想领导组织,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具有比较完备的指导理论。该理论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不仅能够体现出社会发展规律,还能对人民生活建设活动进行指导,并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胜利。中国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下,实现了革命胜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就运用其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继而逐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中的核心主体地位[4]。

2.集体领导形式

在中国共产党中,主义实行的是中央集体领导形式,在马克思主义领导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高超领导力量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集体领导形式有效的避免了职权垄断,能够充分发挥出各个方面的优势与力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集体领导下,中国建设与实践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集体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展现出其科学性,是我国社会进进步的行动指南[5]。

3.大无畏精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主体,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大无畏精神,在这样的品质支持下,帮助中国社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二)科学研究理论领导者

科学研究理论领导者这一特殊的人群,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之一,原因就是其在教育以及学术等方面贡献突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理论领导者在专业知识上,以及外国文献翻译上造诣颇深,不仅能够以专业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进行解读,还能在西方文化色彩影响下,将其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因此可以说,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另一组成部分[6]。

(三)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主体部分,人民群众从数量上占据了主体的地位,原因有三:

1.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创造者。研究表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主角,不能缺少,一切活动的社会意义都是围绕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社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民族发展离不开民众集体智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

2.人民群众能够有效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中是实践者,实践出真知,人民群众能够在实践环节中实现中国化的主体感悟,并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理论的形成提供素材,促进社会向着更加深远的方向发展。

3.人民群众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进理念进行检验,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理论以及特殊,从社会发展中吸取精华,对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并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体理论。世界不能脱离了人民群众而单独存在,人民群众中所总结出的实践经验是具有感召力的社会发展契机。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这三者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实质上都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简单的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引导者,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帮助理论研究者以及人民群众各尽其职,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进行互动,注意体现在各行业中,以先进的思想进行引导行业发展,并以领导人带头的作用实现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而中国化的客体是与主体关系重大,产生联系的社会环境。这些社会环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提供发展基础,进而实现主义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局面,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首先,中国共产党为第一中国化主体,对其它两个主体起到方向指引的作用,为主体发展树立旗帜。其次,理论工作者这一主体则是中国化中当的方针的落实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进行执行与实践。而人民群众则能推动中国共产党指导方针发展,为其中国化主体提供源源动力。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将没有任何意义。中国共产党需要立足于人民群众才能,实现为其提供服务。这三者在,客观环境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四、结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其中分别为:中国共产党、理论研究者以及人民群众。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马克思理论付诸于实践,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效推动了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永乐.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历史进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

[2]张泽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岳强.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生成与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李爱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D].南开大学,2014.

[5]陈明辉.马克思主义价值评价思想中国化发展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9.

[6]洪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研究现状及述评[J].西安社会科学,2011,06:1-3.

猜你喜欢

中国化探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VR阅读探析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