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2015-05-30罗晓波

南北桥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罗晓波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以主体意识来参与到地理教学全过程中,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质量  师生地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55

目前,素质教育是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新课标认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当然,这也给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地理学科兼有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性质,其综合性与地域性的研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尤为紧密,地理知识又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这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一定要求。因此,笔者将从教师的角度来提出一些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观点。

一、转变观点,适应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新变化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而大部分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受到束缚,并不能把握住教学內容的重难点,出现顾此失彼,重难点内容讲不透彻的现象,也让学生无所适从,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中的全球的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来说,在老教材中,此内容为重中之重,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而在新教材中,仅用了几句话和一张图片的内容来阐述。这样的改变,并不是说此内容的重要性降低。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做出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在把教材读懂吃透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合理分配时间,该合并合并,该分解分解,该讲的地方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二、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共同心理,在导入,授课,训练及课外活动等多个环节中,结合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选用合适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兴趣。这种心理状况会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与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力的探知欲,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高中地理贴近现实,可利用的素材十分丰富,因此,提高地理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也有很多。

(一)引用趣味性的故事引起学生注意

趣味性故事范围很广,例如与地理相关的诗词,笑话,游戏,名人轶事,传统故事等。地理知识内容与充满情趣的相关事物结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例如讲海陆间循环时,就可以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倒海不复返”一诗来进行导入。

(二)利用有关地图,图片,课件及音像资料来吸引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能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的限制,如身临其境,利于教学顺利开展。而且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能随时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灵魂所在。学会读图用图,做到心中有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要条件。如在讲“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同时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与“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学会知识的推导,加深其理解记忆。

(三)利用典故,史实来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真实的地理故事来进行导入,是非常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如在讲诉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以三国故事中诸葛亮火烧葫芦谷这一故事作为导入。这样不仅做到了学科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也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知识的积极性。

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而实践发现,这样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新型教学模式则是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而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结合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比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探索,老师为学生准备好各种教学工具与材料。首先从五谷导入农业,再用提问式方法来与学生一起推导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而后,通过老师下发的材料,为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要求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根据手中的材料推断自己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出其布局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在旁引导答疑,引导学生自己来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综合能力上的体现,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四、教给学生地理思维与方法

何谓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过程。我们说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教给他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多的是要这种地理思维贯穿学生一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思想与方法,才会让他游刃有余,水到渠成。这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五、关心学生,和谐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信任是交流的基石。同时一个开放的高质量课堂也需要一个相对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最后,师生之间要相互期待。学生期待老师带来更生动有趣的课堂,老师期待学生能更上一层楼,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进步。

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一定要求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观念。当然,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爱好十分关键,优良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手段,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保证。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