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2015-05-30彭海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8期
关键词:刘庄总公司集体经济

彭海红

刘庄村位于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是发展集体经济的老典型。60多年来,刘庄村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如今的刘庄村,已经成为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的现代农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

一、坚持“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经济运行机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刘庄面临着“土地、村办企业到底是分还是不分”的巨大考验。当时,村党支部书记史来贺带领刘庄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央文件,深入分析刘庄实际。他们认为:第一,刘庄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已经有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形成了一百亩的农田九块以及与之配套的水渠。在这种情况下,分田到户就会造成大部分农业机械的浪费,势必会影响刘庄机械化的进程。第二,刘庄集体经济有了一定基础,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转移到了工副业。如果对村办企业、设备等一分了之,势必会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认清了前进方向的刘庄人,在史来贺的领导下成立了刘庄农工商联合社(现发展为刘庄农工商总公司),制定了“集体经营,继续前进”的工作方针,创造出了具有刘庄特色的“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集体综合经营、专业分工生产、分级承包管理、奖罚联责联产”。

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是刘庄的集体经济组织,村里的集体资产都属于总公司所有。刘庄村委代表全体村民拥有对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的所有权。农工商总公司所属农业、工业、商业各企业是由总公司投资组成的相对地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计盈亏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说:

“集体综合经营”,即刘庄农工商总公司作为刘庄村集体经济的实体,在“五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支配人力、物力、财力,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原则下,对各行业进行系统管理。总公司内部各企业实行互补互助,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共渡难关。

“专业分工生产”,即各专业人员基本固定,但在农工商总公司内部可以相互调动、相互有偿协作,做到定而不死、活而不乱。

“分级承包管理”,即各专业建立不同形式的责任制。每年初,农工商总公司和各专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订出各单位的年度承包指标,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奖罚联责联产”,即各专业按照承包合同规定,若超额完各项指标,到年终拿出超额部分的30%进行奖励;若完不成任务,则按完不成部分的20%进行处罚。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刘庄村依靠农业合作社的优势解决了全村温饱问题;70年代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改变了单一农业格局;上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刘庄人民找准高科技制药这一突破口,建立了华星药厂,为刘庄集体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90年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村企改制潮流,刘庄坚持走集体统一经营的道路,实现村级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刘庄把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路。

二、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分配制度

刘庄一贯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伴随着刘庄集体经济60多年的发展历程,按劳分配大体经历了工分制(1954年——1984年,1958年除外),工资制(1958年),按劳分配、奖罚联产的分配形式(1985——至今)等三个阶段。同时,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符合刘庄实际情况的方法和措施来确保按劳分配制度的实现。

刘庄的分配制度通过基本工资、奖金和年终再分配来实现。此外,还有退休制度、集体福利事业等内容。按照刘庄人自己的话说,这是两种渠道的分配,一个是按劳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合理差别;另一个是社会福利的分配,是按人头分配,凡是刘庄村民都一样,这体现的是人人平等和共同富裕。

基本工资是对职工付出劳动的基本报酬。刘庄分配制度中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由上世纪50年代的工分制演变而来的工资分配的20个级别。第20级为最高工资,工资额为180元。每级工资差是9元。工资并不是每月发放,而是到年底同年终分配一起兑现。在刘庄,人人都有工作,弱智和残疾的村民也不例外,村里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因此,年终每个劳动力都能领到工资。

奖金是促使职工更好地完成任务的一种奖励手段。奖金的多少取决于各生产单位完成任务和创造效益的情况。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根据下属各企业完成任务的情况、创造效益情况定出该企业所得奖金数额;而企业又会根据各车间完成任务的情况定出该车间所得奖金的多少;接下来,车间会根据班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定出它该得的奖金。奖金是每月一发,现金结算。由于和生产的效益挂钩,生产一线的职工、干部的奖金要高于非一线的职工、干部。

年终再分配是刘庄村民生活水平的反映。年终再分配的总额是年度总分配额与基本工资的分配总额和奖金的分配总额二者之和的差值。而个人年终再分配所得的数额则与年终再分配系数、个人工资分配总额密不可分。年终再分配比例系数是年终再分配总额与基本工资分配总额的比值,它直接反映着个人年终再分配的水平。每年的年终再分配系数都会调整。由于个人年终再分配额直接以个人基本工资分配额为基数,所以,没有工资的人,进一步说,也就是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人,不参加年终再分配。

福利制度为刘庄村民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刘庄党委对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既要把群众带富、带正,还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群众真正达到既富裕又幸福。刘庄建立起了完善的退休、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分配的内容有40多项,几乎包括吃穿住用行各方面。令外界称慕的刘庄村民别墅由村里统一安排、免费提供,每户472平方,人均120平方,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可抗八级地震。中央空调、闭路电视、集中供暖、集中供气、车库等等,均免费。

三、坚持党的建设落在实处,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从老书记史来贺,到刘庄村现任党委书记史世领,始终把“让群众跟党走”作为刘庄村党组织必须忠实履行的政治责任,要求党员始终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刘庄党员的共同信念,也成为刘庄群众的共同追求。

刘庄的党建工作既靠言传,更靠身教。史来贺在谈到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时曾说,“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应具备两种基本素质:一是好人,用农村的话来说,就是要公道正派,不捣鬼;二是有能力,现在搞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没有能力不行。当一个支部书记,不仅要学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还得会做经济工作,会做组织工作,会解决群众当中的具体问题……”史来贺在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干了51年。他从当干部那天起就立下了“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誓言。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几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演绎着“党员干部就是要不怕吃亏”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刘庄涌现出一批河南省和全国的先进人物。比如,被刘庄人亲切地称为“老黄牛”的李安仁,曾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刘庄党委副书记刘名宣的母亲夏治香,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主管农业的刘庄党委副书记张贵龙,曾获全国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刘庄农工商总公司现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刘庄村村民,用史来贺的话说,他们是“刘庄党委培养起来的管理大军”。

在刘庄,党的建设不是空头的口号,而是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一次次的实际行动。“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是刘庄党委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目前刘庄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制度、定期选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学习制度、谈心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意见表达和反馈等多项制度,保证党的建设落在实处。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挑战,刘庄党委将灵活的形式与创新的内容相结合,将共性问题的大会制度与个别问题的谈话制度相结合,及时分析解决党员、干部、群众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在关系刘庄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刘庄的党员干部敢于站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决定刘庄发展前途命运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刘庄的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带领刘庄群众克服困难、共度难关,为刘庄的发展和村民的富裕幸福保驾护航。

四、坚持村民民主,实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农业生产组织,不仅是实现协作生产和集体劳动的组织,而且是实现劳动者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组织。其原因就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能够保证成员之间的完全平等,而且能够促成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实现。

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体化使刘庄村民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在这种制度下,村级经济的发展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成为村民共同的事业。

实现村民民主,是刘庄落实集体所有权和村民主人翁地位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而民主选举则是刘庄实现村民民主的第一步。2005年,刘庄村实行换届选举。全村952名有选民资格的村民参加了选举。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方式,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当时,史世领全票当选。此后,依照法定程序,刘庄村委会于2008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民主选举,在原村委班子成员基础上,增加了王连太、杨勇、刘军伟、吕利娟、职丽霞等5名年轻人。目前,刘庄村的14个姓氏,357户人家,没有宗族、派系之争,也从未发生过贿选、打击报复现象。

通过扎实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丰富的民主实践,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是刘庄民主政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2008年,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刘庄更加重视发扬民主精神,以史世领为代表的刘庄村领导班子带领刘庄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集全村群众智慧和力量,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将危机风险减到最低,体现了集体经济的强大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群众

刘庄人深谙“集体主义精神是集体经济的灵魂”这一道理,持续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先进文化教育,源源不断向村民灌输和传递正能量,塑造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刘庄“六十年红旗不倒”的思想和群众基础。

刘庄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有三条:一是根本性的问题经常抓,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爱党、爱国、爱集体、共同富裕等思想教育要经常抓;二是规律性的思想提前抓,如针对取得成绩时容易自满,提前抓谦虚谨慎教育;针对形势变化,要进行提前教育;三是新发现的苗头及时抓,注意新出现的苗头,出现了就抓住不放,做好思想教育。在实践中,他们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组织职工、村民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职工、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觉悟,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注重榜样的力量和示范效应,常年持续开展先进党员、劳动模范、“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评优学先进活动,营造“人人当优秀,人人学先进”的氛围。

2009年4月,习近平到刘庄视察。在了解了刘庄的发展和村民的生活之后,他动情地说:“刘庄人民的生活比蜜还甜啊!”

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庄人民会在富裕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刘庄总公司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共青团中国盐业总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钢铁战士刘庄
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论国有资产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以“许少雄诉海洋渔业总公司上诉案”为对象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山水难相忘,归云去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