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具慧眼解文本,引导学生用语文

2015-05-30陈钧玲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突破口外祖父梅花

陈钧玲

在阅读教学中找准了突破口,就找准了教学各环节的纽带,正如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研究课文,欣赏课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突破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欲望、思维的火花,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梅花魂》这篇回忆录,以倒叙的手法给孩子们勾画出了一位远在异乡的老华侨,也就是“我”的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那份深情。梅花身上秉承的坚强、气节正是老华侨的化身,也是老华侨眷念故土的寄托。整篇文章以梅花喻人,以梅花魂喻国人之气节。透过“我”的记忆,追溯了我、外祖父关于梅花发生的五件事,虽然在叙述上有详有略,但无论是外祖父赠梅,望梅、还是护梅,其实都是在揭示梅花身上蕴涵的魂魄,影响“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认真解读文本,寻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

一、抓住文眼,教活一课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抓住“文眼”,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教学本课时我把“文眼”作为一个板块来设计课堂教学,以点带面展开相关的教学实践,使文本的精华成为课堂的精彩。课的伊始,我从“魂”字入手,由此引出“情”。

师:魂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板书“魂”。

师: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引出文章中心问题:课文中的梅花魂是指什么?以问题方式直奔重点段,让学生读外祖父讲的那段话。(学生潜心读书,勾画相关语句,批注阅读感受;之后,我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相关语句,引领学生品读、议论、想象、感悟。)然后,回头再问:“外祖父为何要对‘我这个五六岁的孩子说这些呢?”

这节课我由“魂”展开话题,解词语,悟句子,层层阅读,书愈读愈美,情愈读愈深。老师用心寻找了一个恰当的突破口——“文眼”,才能够如此游刃有余地凝聚起课堂的灵魂。

二、词语突破,细品语言

这篇课文比较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选找教学突破口,抓中心词,关键词,通过这些词语进行教学,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通过细读文本,我发现《梅花魂》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就是透过词语“分外爱惜,常常,常会,唐诗宋词,总是,轻轻,慢慢,又,总,四个愈,四个最……”透出了外祖父的思乡情和爱国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词语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由文引词、学文解词、由词悟情、拓展用词,而透过这样简单的词语教学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从而深入细节描写。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范读,请生发现不同,抓住“又,总”进行重点教学。引导学生明白“又,总”字体现了每一年梅花开的时候,作者每每看到梅花都会想起漂泊他乡的外祖父,而这“又和总”也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怀。理解“冷艳,幽芳”,体会梅花的清高品格,同时相机教学叠词“朵朵,缕缕”,师:作者用得多好啊?用这样的叠词把梅花的冷艳和香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咱们今后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么美的叠词。由此通过感受叠词运用的美丽,彰显作者的语言特色,同时也感受到“朵朵,缕缕”中的每一朵,每一缕都透出了外祖父的思乡情结,这样不仅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而且还达到理解人物情感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告诉我们:“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分外爱惜”这个词,从而突破全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分外爱惜)

(1)抓住“分外爱惜”,你又是从哪些细节看出了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唯独、轻轻、慢慢)请你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随机指导朗读。

(2)抓住玷污:(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师追问:外公训斥的是谁,你读懂了些什么?随机指导朗读。“玷污”能不能换成其它的词(弄脏),体会高尚的,珍贵的东西被弄脏了才称之为玷污,以此可以看出,在外祖父的心里梅花是高尚的,不可侵犯的。

(3)抓对比,你们有什么发现?(不甚在意,分外爱惜)(分外爱惜,稀罕)

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和细节描写,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在外祖父心里的地位。而我就在这无痕的词语突破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进而学会用语文。

三、解构文本,突破重点

一篇文章无论篇幅多长,总有其重点内容。抓住重点内容,就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读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课文里有三次写外祖父流泪,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形下落泪的?引导学生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来概括。接着按照学生的初读感受理清文章结构:一、写真梅,思外公谈第一次流泪;二、写墨梅,思祖国谈第二次流泪;三、写绢梅,忆离别谈第三次落泪。

在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品“真梅”、品“墨梅”、品“绢梅”三部分来解构文本,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情感,从而达到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目的。最后结合板书回归全文,再一次了解文章的结构,以独特的视角让学生品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细节描写,在学习这些写作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达到理解课文人物思想感情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在品悟理解中扎扎实实地学会了学语文的方法,会用语文。

一个好的突破口便如同抽丝线剥茧之初的丝头,只要能找到这个丝头,就能有条不紊地一层层剥去茧的丝线,最后终于得到茧。而要得到这个茧就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文本,读进去,更要走出来,独具慧眼,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只有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构,找准“突破口”,课堂才会风生水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突破口外祖父梅花
灵感不是等来的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梅花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寻找突破口巧解算式谜
梅花引
反腐败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