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在堂识小(十九)

2015-05-30杨未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黄易阴刻拓片

杨未君(石家庄)

徐无闻“火眼金睛”识伪拓

古砖瓦作伪由来已久。砖石碑刻的研究与玩赏大多以拓片为主,造假之物以拓片形式出现,更多了几分迷惑性。然而伪终究是伪,在“火眼金睛”下终归要现了原形。徐无闻一则拓片题跋,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砖拓辨伪的实例。

《徐无闻藏金石集拓》(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91页载有《北魏正光二年砖》拓片一纸,纸边有徐无闻朱墨长题(图1)(图2)(图3)。题跋内容为:

此纸十六年前杭州林乾良同好寄赠,当时诧为少见,未及细查。今读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册,载涿县砖刻,砖面阴刻文与此同。砖侧刻隶书一行云:乾隆丙午泉唐黄易得于济宁。因亟出此纸对堪,伪刻之迹昭然,不辨自明矣。

庚午岁谷雨

无闻灯下

拓片为阳文,五行四十五字,内容为“大魏正光二年……范阳郡涿县……”云云。这则题跋及拓片颇能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又是一条和涿州有关的“乡邦史料”。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卷第107页载有此涿县砖刻的真身。拓片(图4)系阴刻,砖面文字和砖侧黄易的刻跋合为一图。说明文字为:

“北魏正光二年(521)四月三十日刻。原在河北定兴。乾隆五十一年黄易得于山东济宁。砖高28厘米,宽20厘米,隶书。侧刻黄易题名。”

黄易(1744-1802),号小松,钱塘人,是清代金石学代表人物,书法篆刻家。黄易曾在济宁做官,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为“西泠八家”之一。黄易的收藏在清代金石学家中享有盛名。

此砖或出土于定兴。定兴汉魏时属幽州范阳郡涿县,故题为《涿县砖刻》

可见伪砖即以此为本,并非臆造,只是将原砖阴刻翻模,砖面文字变成了阳文。不见原砖拓片,的确难以判断。俗话说,要想知道什么是假的,先得知道什么是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此辨伪实例或许还说明了一个道理,除了多看实物,读书也是识古、辨伪的基本功夫。

猜你喜欢

黄易阴刻拓片
刍议阴刻玉雕的价值构成与取向
学生作品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黄易致李衍孙《春晖札》再考
浅谈塞上碑林红石峡的书法艺术和历史价值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浅谈玉石微雕阴刻艺术
浅谈河北蔚县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