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非公义的“维权”

2015-05-30邢少文

消费者报道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义立场维权

邢少文

如果只将眼光聚焦于微博、微信、新闻媒体的“舆论场”,你会发现,这个国家总是让人担忧不已,处处是“负能量”:天津又大爆炸了,股市则跌得一塌糊涂......

但回归到个体的生活经验,你会发现,现实世界与舆论场上呈现的世界其实有很大的不同,一切并没有那么糟。造成这种错位的原因,并不只是个体生活认知的偏隘,更多与舆论场本身“吸引眼球”的本能冲动有关,戏剧性是平淡生活中人心的向往。

而对舆论场话语权的争夺,也是人性中“自私”的表现,即对自我利益的维护。“站在谁的立场”说话,是一个真命题。

所谓维权,实质就是利益的博弈。这个世界并不存在超然于一切利益之外的观点,通俗地讲,更多时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在消费者维权领域,亦如是。并非所有的消费者维权都具有天然的正义,“弱者”之称如果超越法律范畴,可能就沦为“刁民”。

比如,不久前发生的天津爆炸案中,虽然爆炸波及范围内房屋受损的业主让人同情,但许多人提出“政府回购房屋”的要求却也让人费解。按照《侵权责任法》,受损房屋应由爆炸事故的直接责任方——天津港集团赔偿。政府部门如涉及行政审批和监管违规,则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不涉及民事赔偿责任。

然而有意思的是,天津政府向外表示,回购受损业主房屋的方案正在考虑当中;这些受损房屋的开发商也提出回购方案,比如万科以100万元回购业主尚未入住的已售房屋。只能说,政府和企业的举措有着“平息民怒”,并借机进行“良心营销”的考量在其中。

联想到媒体时有报道的一旦房价下跌,就有业主跑去砸开发商售楼部,要求开发商赔偿的行为,只能说,这样的举动并不符合这些“维权者”平日念兹在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仅仅只是个人利益至上的表现而已。

利益决定立场的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近段时间来关于股市“救与不救”的争论,股市从近5000点一路狂泻数日之时,呼吁救市的声音空前强烈,然而政府资金入场并不能挽救狂跌,于是许多人转而骂政府的救市是“扭曲市场”,人为托市。甚至于清理场外配资,去杠杆化这样进行合理监管和调控的举措都被归为“罪魁祸首”。合着救与不救,都是错。

但实际上,不说机构对政策的利益把持,即使对普通散户而言,救与不救,也只取决于自己在股市中亏了多少钱——毕竟,谁会高喊着“自由市场”的口号光荣就义呢?

规则只“为我所用”等于是破坏规则。一些人批评媒体监督是“选择性曝光”,实际上只是由于他们的利益受损了,因为媒体“负面报道”一出,其所持企业的股票会受到很大波动,损失惨重。因此,实际上他们并不喜欢这种舆论监督。而这与他们平素所要求的“舆论监督自由”并不相符。

在一些具体的维权案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功利性,仅仅只是为了让企业赔偿得更多,就利用媒体炒作,将事情闹大,以此要挟企业,一旦企业满足其要求,就立刻认为媒体的报道是“多管闲事”。

用谎言对抗谎言,离真相愈远。而只讲立场,不论是非,亦无公义可言。

猜你喜欢

公义立场维权
维权去哪里?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辛公义爱民如子
扬 善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公平正义视野下对洞穴奇案法学思想的探究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论荀子的“德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