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热(温泉)资源的产业开发

2015-05-30武英宇高杨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本溪温泉旅游

武英宇 高杨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热(温泉)资源、形成的地质特征,并提出相关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与产业规划。

关键词: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热(温泉)开发

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9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公园划分为三个园区,二十四个景区和十七个景点,面积102. 9平方公里。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以岩溶、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所组成的地质遗迹为主体景观特色,结合隽秀、旖旎的山林、河湖风光和珍贵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集科考、科教、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于一体,科学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浓郁、具极高美学观赏价值的国家地质公园。在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其水资源类型多样,可分为湖、河、泉3大类,其中包含多样的泉水类型,有冷泉、温泉、热泉和矿泉等。

在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地热(温泉)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已经利用开发的有汤沟热泉、温泉寺温泉。更有夏天泉水冰凉、冬天泉水滚烫的桓仁县沙尖子地热异常现象。在沙尖子,有一处地热异常带,带内有四个异常区,每个异常区内都有冷点和热点,热点终年热,冷点终年冷,冷热点相距约100米。

一、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热(温泉)资源

本溪的主要地热(温泉)资源有温泉寺温泉、汤沟热泉等。

(一)温泉寺温泉

温泉寺原名狗儿汤, 1626年努尔哈赤曾在此疗伤,康熙年间建寺一座,乾隆年间重修时起名“温泉寺”。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植被繁茂,风光秀美,历史上被称作“东北之第一胜境”。

温泉寺的温泉发育在青白口系南芬组一段蛋青色泥灰岩地层当中,区内西侧F1断裂是控制和运移地下热水主要构造,泥灰岩地层以36-42°的倾角向SW方向延伸,在地下千米深处被F1断裂错断。

温泉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通过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渗入地下深部,经深部加热形成的地下热水,地下热水通过F1断裂从地下深部向上运移,当到达与泥灰岩地层交汇部位时,地下热水进入泥灰岩节理裂隙中,或聚集于泥灰岩中被储集起来,或沿NW337°构造断裂带溢出地表,形成了温泉。泉水出露标高为199.84m,高出太子河 34.84m。温泉涌水量为127m3/d,水温40-42℃,水中含有K、Na、Ca、Mg、F、Cl和大量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及放射性氡,属于低矿化度、弱碱性的氯化物硫酸钠型水,对治疗关节炎、风湿症、皮肤病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二)汤沟热泉

汤沟热泉位于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草河掌镇,景区森林面积21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植被完好、生态自然。温泉水自白垩系下统小岭组火山岩—流纹岩的节理裂隙中涌出,地热面积14000平方米,水量充足,日涌流量达3000吨,水温76℃左右。热泉含碳酸钠、碳酸锰等多种化合物和矿物质,对关节炎、风湿症、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疗效显著。景区内山峰错落、危崖高耸、林娇花媚,景色宜人。建有疗养院多处,并建有杨靖宇将军主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纪念碑以及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是本溪著名的疗养圣地。

二、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热(温泉)形成的地质特征

本溪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Ⅱ)太子河——浑江台陷(Ⅲ)辽阳——本溪凹陷的中部(Ⅳ),受凹陷总体构造直接控制,凹陷两侧地壳升降差异运动现象突出,地质构造发育(断裂、褶皱),渗蚀强烈。构造形成地貌在区内普遍存在,如:断层崖、断层谷、桌状山、单面山以及新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二级堆积、侵蚀基座阶地。地表突出的地质构造现象也预示着地下深部大断裂复杂,以及形成地下热水的各种因素。

本区断裂构造为一条燕山旋迥大断裂,自鞍山南侧到抚顺新宾,长达100多公里,挤压带宽15~50米,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80°,断层两侧平移间距24Km,并切割寒武系——白垩系整套地层,直接通过本溪市城市中心。这是一条延伸长、切割深的壳断裂——超岩石圈断裂。在本溪市彩屯、彩北煤矿井下1000多米开采揭露证实,该条大断裂的存在。现定性为微弱的活性断裂,这条大断裂的局部地段为地下热水形成提供了独立缝隙空间,也是导水、传熱的有利通道,如:本溪温泉寺热泉。

另外,本溪市城市中除了该条大断裂通过外,还有北东向断裂有28条,其中较大断裂构造4条;北西向断裂也有20多条,其中较大断裂3条。

在辽阳——本溪凹陷中沉积着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中的灰岩、页岩、泥岩,以及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的砂岩、砾岩、安山岩,通过深部钻孔揭露,奥陶系冶里组结晶白云岩为主地层厚169米,壳甲山组泥晶灰岩、砾屑灰岩地层厚161米,马家沟组厚层花斑状白云质灰岩地层厚432米;石炭系本溪组灰黄色页岩地层厚149米,太原组黄褐色石英砂岩地层厚108米;二叠系山西组粉砂岩地层厚165米,下石盒子组中厚层石英砂岩地层厚206米,上石盒子组石英砂岩、页岩地层厚1110米;侏罗系小东沟组砂质页岩地层厚170米;白垩系小岭组安山质角砾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地层厚916米,大峪组砾岩地层厚304米。从白垩系地层到石炭系地层厚度达3128米,如果地下深部某些地层缺失,即从白垩系至石炭系地层厚度也在2500—2700米。奥陶系地层顶板以上有如此厚地层,并且又多是涌水和不含水岩层,这对于奥陶系地层储热、封闭、埋藏条件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对深部地下水的加温加压都是极为有利的。按地下地温梯度每100米增加3℃,2000多米深度至少有50℃以上。

另外从辽阳——本溪凹陷地层分布来看,以及多次断裂的破坏和重叠加作用,地下深部奥陶系地层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变形,给深部地下水储热、封闭创造了有利空间。

三、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热(温泉)旅游产业开发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正处于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的时期,作为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的最主要代表的温泉旅游,急速升温,逐步发展成为了一门新兴产业,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现代温泉至今已发展至第四代:第一代温泉是单纯的洗浴,人们简单地在泉水里泡一泡就结束了。第二代温泉是室内度假温泉,主要功能是保健,以温泉宾馆为主要开发形式。第三代温泉是环境温泉,除了保健功能外,突出了休闲功能,以温泉度假村为主要开发形式,以露天温泉及优美的环境为主要特色。第四代温泉是主题游乐温泉,是在第三代温泉产品的基础上突出了游乐功能,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保健、美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最受欢迎和最具竞争力的度假温泉开发形式。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但公园内的大部份温泉开发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代洗浴、第二代保健的程度,因此打造第四代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热(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的当务之急。

温泉综合开发项目的目标,实际上是打造“以温泉休闲为基础、以会议度假酒店为重点、以休闲养生地产为核心”的“温泉休闲综合体”。

从功能业态上看,“温泉休闲综合体”主要包括“温泉休闲中心、会议度假酒店、运动游乐项目和温泉养生地产”五大核心功能板块。

以综合发展为方向,“温泉休闲综合体”要有多元化产业体系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温泉对于休闲产业的聚集效应,面向市场需求,整合休闲资源,形成休闲功能聚集与休闲产业体系,构建温泉休闲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三类产业:

第一是养生产业。以温泉泡浴为基础,将养生、健身、医疗、康复、美容、护理、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养生手段深度结合,形成温泉养生中心,这是“温泉休闲综合体”发展的根本基础。

本溪地处辽东山区,中药资源丰富,是人参、鹿茸等多种名贵道地中药材的主产地,本溪正在打造“药都”的品牌,因此,利用中医药结合温泉资源,打造特色养生温泉旅游产品,将形成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热(温泉)旅游产品的独特品牌。

第二是会议产业。以温泉水疗为吸引,以会议度假酒店为载体,以会议接待为重点的温泉会议产业,能吸引更多慕本溪国家地质公园之名而来的会议团体。

第三是运动游乐产业。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处辽东,四季分明,山水溶洞,胜景相继。在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体,在不破坏自然风景的前提下,建立大型水上游乐园、滑雪场等运动游乐主题公园,既能满足亲水休闲游乐市场群体的需要,又能和政务商务休闲会议客群、度假物业的客群的需要结合在一起。

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地貌景观奇特,自然景观和谐优美,其中地热(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合理利用此资源,开发独特的温泉旅游产品,将会使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 关于本溪地区地下热水资源的地质构造及勘查开发条件分析[EB/OL].http://www.exam8.com/lunwen/ gongxue/gongyesheji/200902/1166523.html.

[2] 翁望飞,冀倩,张涛.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划分及发展方向浅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

[3] 走向温泉综合开发时代[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501886527d3240c8447ef70.html.

[4] 蔡衛民,熊翠.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温泉旅游为核心的辽东旅游产业的错位发展研究,课题编号:W2013283。

作者简介:武英宇(1978.11- ),女,辽宁辽阳人,辽宁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地域文化。

猜你喜欢

本溪温泉旅游
KAI BEPPU温泉酒店
铭湖温泉
铭湖温泉
旅游
高阳台·本溪枫叶
本溪红叶
露天温泉
本溪:理顺体制让基层稳定了
本溪水洞游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