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言不再“同言”

2015-05-30朱逊

江苏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童言个性化

【摘要】儿童对语言有一种天然的期盼与渴望,他们总想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惊奇,他们总盼望学会没有听过的新鲜有趣的话语。学校应该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上儿童语言成人化、模式化倾向日益明显。丰富童言刻不容缓,一线教师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善于挖掘儿童语言的多样和丰富,让每一个儿童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

【关键词】童言;个性化;表达方式

【中国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31-02

【作者简介】朱逊,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3),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小学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善于“变成小孩子”,欣赏儿童的童真,尊重儿童的“童言”,保护儿童的“奇思妙想”,理解儿童的“无意过错”,而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儿童,不要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如何让每一个儿童在课堂上敢说、会说,让他们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张扬,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探究丰富童言的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提升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低年级模式:创设情境,激发童趣(可以尝试以故事、动画、图片等来创设情境);品味语句,感悟“童言”(提供简单的“童学小助手”,可以设计“我来读一读”“我来圈一圈”“我来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应用,表达“童言”(可以模仿课文句式说一说、写一写)。

中高年级模式:学会质疑,“童言”归纳;细读文本,感悟“童言”;讨论交流,“童言”讲述;迁移运用,“童言”表达。以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

一、我能行

(一)预习任务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二)预习内容

1.我会读。

樟树、繁衍、稠密、粗壮、周恩来、蓬蓬勃勃

搬家、瞻仰、崇敬、保持、宋庆龄、枯枝败叶

2.我知道。

课文共分()自然段,描写了()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和(),以及()的可贵之处。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二、我会学

(一)阅读任务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2.樟树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3.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

(二)学法提示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樟树的?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3.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出它的可贵之处的?用“  ”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合作交流

三、我应用

查找宋庆龄的有关资料,然后以“我心中的宋奶奶”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请先写好提纲)

二、探寻丰富童言的策略

1.咀嚼文本,感悟童言。

比较阅读,悟其形式。通过比较阅读,读悟“童言”表达形式。如:教学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我修改为:“蝴蝶有白的、黄的、绿的、金的等颜色,很好看。”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明白:萧红当时才四岁,小孩子看东西应该是很简单的。作者在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经历的事,不拘形式,多么贴切有趣啊。

内外结合,悟其特点。品读感悟,用儿童的视角,感悟童言的特点。仍以《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为例,围绕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不说茂盛,而说它“活”了,这就是儿童的语言啊。再引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片段,体悟萧红自然直率、稚拙浑朴的语言风格。

2.思维碰撞,提升童言。

讨论交流,张扬个性。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我在教学苏教版五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请他们就“如果副官长不向大黑骡子开枪,彭德怀真会向他开枪吗?”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学生分别从“彭德怀不会开枪,因为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和“会开枪,因为彭德怀的话就是命令,而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两角度展开了精彩的辩论,学生充满个性的发言,令我不禁为之连连喝彩。事实证明,“辩论”使每位学生都乐意参与,能有效训练思维与口才,张扬儿童的个性。

才艺展示,提炼童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以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为例,课堂上,我故意让大个子的学生表演“将军俑”,再让学生评一评,于是,有的学生说:“身材算是魁梧,但是人应该昂首挺胸,将军可不是胆小鬼!”有的学生说:“我补充一点,表情应该十分自然、毫无畏惧。”……学生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表演的形式带领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信养成。

3.因势利导,呵护童言。

生成童言,因势利导。有时候学生的回答一出口,教师就会感觉到精心预设的答案是多余的。如:教学苏教版一下《蚂蚁和蝈蝈》中的“小蚂蚁怎样背?”时,我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一下,如果蚂蚁搬的粮食很重很重,咋办?这个学生脱口而出:“可以用拉杆箱。”这生成的话语,体现现在儿童的生活,我没想到,“你想的办法真好!怎样使用拉杆箱,你能边说边演示吗?”

“意外”童言,学会呵护。还是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小蚂蚁为什么在夏天搬粮食,能在春天搬吗?”“这个问题说明你爱动脑筋,下课后老师和你一起研究。”我赞扬了他勇于质疑的精神,引起了他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能充满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达。

4.适度迁移,运用童言。

学习形式,编写童谣。在教学苏教版五下《月光启蒙》时,我先让学生读童谣,感受童谣的语言特点,接着再让他们打节奏,读出童谣的情趣与韵味,最后尝试创作童谣。“小朋友,起得早,阳光锻炼身体好。先学大雁飞,再学小狗跑,天天锻炼身体好……”这是其中一位学生的创作内容,在创作中他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体验生活,历练童言。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而又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推动儿童语言的发展。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这一做法,让学生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培养了在真实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童言课堂的实质是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内心的话,学会运用语言,使童言不再“同言”,让美丽的花骨朵能自然绽放。

【参考文献】

[1]张宇凌.论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儿童视角[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

[2]李宇明,汪国胜.中国儿童语言研究概述[J].语言学通讯,1988(3-4).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童言个性化
童言·童画
童言·童画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图案的艺术表达
竹兄弟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