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风俗——“进屋”

2015-05-30傅朗宇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房子风俗趣事

傅朗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爷爷的老家四明山,乔迁新居,就是当地人口中的“进屋”,有着它独特的仪式和风俗。

去年腊月,爷爷家的新房子造好了,就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进屋”。那天凌晨5点,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大人们开始祭祀了,祭的是土地公公、灶神和祖先。只见案台上摆满了食物和水果,我伸着手指一盘盘地数着:全鱼、全鸡、全鸭,咦?全猪怎么就只剩下一个猪脑袋嘴里叼着一条猪尾巴?这样子可真逗,我忍不住捂着肚子笑个不停。二伯伯见了,忙解释说:“整只猪个头太大,案台上放不下,用猪头叼着猪尾巴就表示了一整只猪。嘘,快别笑了,你爷爷要开始祷告了。”只听爷爷口中念念有词,先是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接着把进屋的好消息告诉祖先。爷爷那神情认真而又虔诚,我不禁垂下脑袋,静静地聆听。

吉时已到,爷爷从老屋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盆火种,口中高喊着:“老傅家进屋啰!”大伯、二伯和爸爸紧跟其后,他们手中分别拿着锅、碗、瓢、盆。走在最后的奶奶拿着扫把和簸箕,把预先撒在屋外小路上的钱币扫进簸箕里,再倒进新房子里,据说这是期盼今后这个家庭能财源滚滚。爷爷把火种放到新屋子的灶里,又在上面搭起柴,灶台底下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把我的小脸都映得红扑扑的。

随后,爷爷一声令下:“开始安床!”于是伯伯、爸爸抬起床架,阿姨和妈妈笑嘻嘻地抱着一大摞被子、床单开始安床、铺被。安完床,奶奶吩咐我和哥哥们到新床上滚滚。这可算轮到我们做主角了,我们可不得卖力嘛!

不知不觉到了晌午时分,我跟着奶奶把提前装好的糖果、花生和馒头挨家挨户地分给左邻右舍,和大家一起分享乔迁之喜。天色渐暗,大门前的红灯笼却依然在诉说着喜悦的故事,更多亲朋好友聚在爷爷的新家里共享 “进屋酒”,大家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爷爷家的“进屋”真是既隆重又喜庆,一天的仪式看得我眼花缭乱。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家是每个人的根,家乡的风俗和习惯是每个人身上流淌的血脉,儿孙们走到哪儿都不能忘记,都要把它代代传承下去。”小小的我似乎没能完全听懂爷爷的话,却牢牢记住了家乡的风俗传统和爷爷告诉我们的道理。

(指导教师:秦佳)?

写作亮点:小作者以儿童独有的视角将家乡的风俗“进屋”写得生动有趣,儿童独有的好奇心则是组建文章内容的法宝。虽然本文写的“进屋”是儿童眼里的趣事,然而文中爷爷、二伯伯等长辈们富有深意的话语,让本文在有趣的同时又具备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你还可以这样写: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风俗。然而要想写出特色来,还需注意写作视角。譬如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大人们眼中吃饺子就是一顿团圆饭,在儿童的眼中则可以是一件趣事,如:如何往饺子中包硬币,如何给饺子做记号,如何研究煮饺子,如何看着做着记号的饺子被大人吃到嘴里……你家乡有什么风俗,你又有什么见闻感受呢?写一写吧!

猜你喜欢

新房子风俗趣事
太平风俗美
黄鹂太太的新房子
小狗的新房子
镇上的新房子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三只小猪de新房子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