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组织视角下学生党支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2015-05-28刘永栓申爱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永栓+申爱华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在校大学生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在组织引导在校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分析,现有学生党支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面临学习现状“外紧内松”、活动方式创新性差、学习制度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状,要着重从构建学生党支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主体框架、优化组织学习过程、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并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热情等方面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大学生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思考方式、价值理念等。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集中学习宣讲、讨论、研讨会等传统的党建学习方式面临效率低下、效果欠佳等状况,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党员思想学习的新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方式的转变已成必然。

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看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与实践

彼得·圣吉认为:“真正的学习,对于个人而言,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作为支部成员的大学生党员个体,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哲学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从其特点可以看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表层的学习,更是学习主体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容认识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固有的价值认知体系进行对比,理性对自身精神层面的价值思想进行评判,达成价值共鸣,进而纠正自身不合理认知,并用其指导自身实际行动的过程。同时,有效的组织学习可大幅消减个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迷惑,推动个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党支部大多以年级为单位组建,是高校党组织中最基层的单元结构,是深入到高校学生中的“毛细血管”。它深深扎根于学生群体的土壤中,学生党支部和支部党员的一举一动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周围学生的认知。学生党支部作为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行必要的组织学习和职能转变,这已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党支部面临的重要议题。

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理念。“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在“型”上,它不仅是一种学习风气和学习常态,而且更是一种集制度、组织、可持续发展、信仰于一体的互动循环系统。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一个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的组织并不直接等同于学习型组织,组织中的个体、团队以及组织本身都在通过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最终促进个体和组织协调发展。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单元,如从学习型组织视角对学生党支部进行学习分析,便能为其发挥价值观育人功能提供重要借鉴。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1.党支部“外紧内松”的学习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严格要求,开展了诸多学习实践活动。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欠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党员更倾向将精力投入到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学习或工作中,导致党支部所开展的活动往往缺乏有效的参与人群。另外,学生党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缺乏实质内容形式,例行党支部层面的学习实践活动,逐渐演变为集体学习活动和撰写总结感悟,达不到将学习深入人心的效果。

2.活动方式创新性差,对学生吸引力较低

学生党支部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并未根据学校党委和支部特点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党支部更倾向于沿袭以前传统的学习活动方式,通过举办宣传讲座、民主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致学习活动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党员和在校学生失去吸引力。

3.组织学习制度的缺失

完善的学习制度,有助于强化对党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使之成为党支部学习的常态,提高其学习质量。但在实际的党支部工作中,制度的制定和管理都集中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分党委(党总支)层面,学生党支部只是被动的管理对象。针对学生党员的学习,学生党支部只是从量上进行了规定,而对于实际学习效果无法考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不能靠强制来进行,但为保证每位学生党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需要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制度上的规定和约束。

4.学习动力不足,持续性较差

学习实践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认识—实践—再认识”不断循环的过程,从而促使个体真正领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达到思行合一。而现有党支部所进行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多只是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并没有将教育实践内化到每次党支部活动中去,单纯就学习而学习。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校大学生更多看重眼前实际利益,部分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缺失,主动学习的热情较低。在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双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不足。

高校学生党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1.以个人、团队、组织三层次学习为基础,构建学生党支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主体框架

组织学习不同于个体学习的活动,对于组织化过程学习来说,它是一个社会或集体现象,要求有共同的交流基础和协调的探索程序。组织之所以能称之为学习型组织,其核心在于组织内部的个人、团队和组织本身协调一致,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适应性学习,优化组织和个体知识结构,最终提高整体能力并获得竞争优势。

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党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总结概括了中国主流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面对面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党员改变自身固有的心智模式,学会用服务群众的思想与周围同学相处。学生党员要看清自身知识、思想水平与优秀党员之间的差距,努力学习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将其应用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通过学校党建工作、主题党日活动、联系新发展党员等各种活动平台不断深化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每位党员锻造成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带动广大高校师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力量,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党员所形成的个人学习成果需要在团队学习和讨论中进行分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丰富、层次鲜明,团队共同学习有助于避免个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上所产生的各种偏见,加深学生党员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面的认识,最终引导学生党员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学习团队可以在同班级党员的基础上建立,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并及时总结和分享沟通、学习和讨论新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体价值体系有效融合。

组织学习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要根据所在学院自身的文化、学科专业特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自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愿景。学生党支部要对支部内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思考,总结学习规律、特征并与党员个体和学习团队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同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将学习和实践活动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

2. 建立学生党支部组织学习过程模型,优化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

根据实际,可以将学生党支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分为应对学习、吸收实践和反馈提升三个阶段。

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新思想、新内容进行有效的应对学习。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将会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学生党支部要形成一种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精神的有效机制,并且能够将新内容有效传达给学生个体,保持学生党支部永远处于理论学习的前沿。针对各时期宣传的侧重点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的演变,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发现,并将新思想、新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组织个体,在个体、组织两个层面有效进行学习。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最终要落实到公民个体的实践层面。在吸收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断和新思想的同时,党支部应该结合自身支部特征进行认真消化吸收,并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向广大高校学生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实践活动,树立共产党员学习楷模,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定期反馈学习实践效果,建立学生党支部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知识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本身是一项浩瀚而庞大、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学生党支部通过反馈发现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学习并予以改正。要根据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反馈学习实践效果,优化学习实践方法。同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构建学生党支部实践活动的知识库,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将遇到的问题予以梳理和总结,为以后学生党支部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3.坚定学生党员崇高理想信念,激发学习热情,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持续动力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氛围,凭借着学习活动,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提升。从彼得·圣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学习型组织本质上还是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这一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学生党支部也不例外,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取决于学生党员个体。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相当部分学生羞于谈论共产主义理想。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敏锐注意到这种形势,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深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传颂“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坚定共产党员崇高理想信念。

为更好地调动每位学生党员学习的热情,学生党支部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以提升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与动力。让学生党员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组织给予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好地激励个体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去,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循环。同时,学生党支部通过配合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通过身边的好人好事加强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实践的长效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党支部要认清自身的职责使命,持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学生党组织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育政治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富强美丽的新中国。

本文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索”(项目号:DJ20140211)的结项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Senge P M.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M]. NewYork: Bantam Doubleday Deli,1990.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模型、本质特征和设计原则[J].中国管理科学. 2002(04).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