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丽江曲项琵琶

2015-05-28杨曾烈

艺术评鉴 2015年7期
关键词:洞经南音丽江

杨曾烈

丽江曲项琵琶是明清之际随着洞经音乐的引进而传入的四弦弹拨乐器,在丽江洞经乐队中代代相传,是演奏丽江洞经音乐的重要传统乐器。对它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探索,是研究丽江洞经文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曲项琵琶源流简述

琵琶,弹拨类弦鸣乐器,也作枇杷、批把,是我国民族乐器中表现力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被誉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像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此为以弹奏方法而得名。音乐界一般认为此说法较为可靠。

在我国古代,琵琶分四弦、五弦两种。五弦琵琶传自印度,简称“五弦”,直项,其形较之四弦窄而小。到宋代,五弦琵琶已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云南丽江曲项琵琶即属四弦曲项琵琶之列。

据《隋书·音乐志》载,东晋时期(约公元356年前后)梨形音箱的曲项琵琶由波斯(今伊朗)经新疆龟兹(即今之库车)、甘肃一带传入我国北方,因此亦称龟兹琵琶。南北朝时期(公元551年前后)传至南方,其形制为四弦四柱(柱亦称相或品,系音位装置)只有颈上端的四个柱(亦称相),没有品位;横抱;用拨子弹奏。此时曲项琵琶开始盛行。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代宫廷燕乐(燕通宴)有十部伎,即:燕乐伎、清商伎、西凉伎、龟兹乐、康国伎、疏勒伎、安国伎、高丽伎、天竺伎、高昌伎。除康国伎外,其他九部乐中都使用琵琶,可见唐代琵琶使用广泛之一斑。在这一时期,琵琶还传到了日本,现日本正仓院藏有奈良时期(公元710—794年)传自唐土的琵琶五件。

近代我国世俗音乐各乐系、乐种的很多乐队中都使用琵琶,如鼓笛系乐种的十番乐、十番锣鼓;笙管系乐种的大相国寺坐乐;琵琶系乐种的北方弦索、福建南音、潮州细乐;唢呐系乐种的潮州大锣鼓;胡琴系乐种的江南丝竹、潮州弦诗、洞经音乐等。琵琶也是我国佛教音乐及南方一些戏曲音乐和苏州评弹、四川清音等说唱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当代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中琵琶更是不可或缺的合奏乐器和重要的独奏乐器。

琵琶的品位(音品)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自东晋由伊朗(古波斯)传入到唐初为四弦四相(颈上的音品称相,颈下的称品或柱,系音位装置。);唐末发展为四相九品或十品;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已发展至四相十八品或六相二十五品等。

琵琶演奏时的持琴姿式由横抱发展为斜抱、竖抱。在唐代中期以前均为横抱演奏。从白居易《琵琶行》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诗句看,唐代中期就有竖抱演奏了。

琵琶的弹奏方式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木拨弹奏。汉、魏至唐贞观中均用木拨弹奏;2.手指弹奏。唐贞观年间始创。唐代学者段安节在《琵琶录》中说:“贞观中裴洛儿弹琵琶,始废拨用手,今所谓搊琵琶是也。”;3.义甲弹奏。即在右手五个指头上,戴以用骨片、象牙或赛璐珞、玳瑁制作的假指甲演奏。

二、丽江曲项琵琶的时代印记

丽江历代传承使用的四项八品的曲项琵琶究竟是什么时代沿袭下来的呢?

(一)从形制上看。丽江琵琶与日本正仓院保存的、传自唐土的乐琵琶极为相似,两者均为颈窄、腹扁、呈梨状,面板中部两边开有对称的两个半月形音孔,系弦板(覆手)下面隐着一个圆形音孔(称为隐月)的曲项琵琶。也就是说丽江琵琶是唐代形制的曲项琵琶。

(二)从品位设置上看。丽江琵琶为四相八品,民间称琴颈上的四个“相”为上四品,其下有中四品、下四品(较短,称孤柱或短柱,仅供外弦使用)。在实际演奏时,下四品中只用最上一品。所以丽江琵琶名为四相八品,实际使用的仅为五品,“相”仅为装饰,演奏时并不使用。而我国唐代晚期的曲项琵琶为四项九品或十品。因此,丽江保留、传承的琵琶,从品位设置的发展上推测,应是唐代早、中期形制的琵琶。

(三)从持琴姿式看。琵琶自东晋时期传入至唐初均为横抱演奏。唐初以后发展为斜抱或竖抱演奏。丽江琵琶亦为斜抱或竖抱演奏。唐代中期白居易(公元772—846)写《琵琶行》时,竖抱演奏的技巧已经很高了。因此,丽江的斜抱或竖抱的持琴姿式也与唐代早、中期的姿式相符。

(四)从弹奏方式上看。丽江琵琶不用木拨弹奏,也不戴义甲(假指甲),而是直接用右手指尖弹奏。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裴洛儿(又名裴神符)弹琵琶,始废拨用手,史称搊琵琶(即手弹琵琶)。可见,丽江琵琶的弹奏方式是保留了唐初裴洛儿发明的手弹方式,也就是说,丽江琵琶就是唐代早、中期的“搊琵琶”。有史料称,这种手指弹奏法,自宋代以来已断绝失传。不料丽江琵琶及福建南音琵琶还奇迹般保存着手弹法。

据此推论,丽江保留、传承、使用的琵琶,应是唐代早、中期式的四相八品、竖抱、手弹的曲项琵琶。

三、曲项琵琶在丽江的流传

清代及民国年间,随着洞经音乐在丽江城乡的广泛传播,曲项琵琶随之流传各地,所有洞经乐队中均配备有琵琶。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琵琶的演奏、制作传承不衰,代不乏人。

据清乾隆八年撰修的《丽江府志略》记载,在“相传为元人遗音”的白沙细乐中,亦使用琵琶。但因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改土归流”后,白沙细乐逐渐衰微,到民国年间已无完整的乐队,琵琶、古筝等乐器也随之流失。而丽江各地的洞经乐队中则较完好的保存、使用着琵琶,且代有传人。早期的琵琶演奏、制作高手,已不得而知。但自民国后期至今,大研古乐会就有黎佐廷、张奎光、王启文、牛维炯、周乾、牛世光等琵琶演奏高手。同时各地、各乐队还有一大批制作琵琶的工匠、艺人,现代较著名的有金山镇的和自清、大研镇的和占环、赵一才等。

四、丽江曲项琵琶的形制、构造

丽江琵琶为梨形曲项琵琶。全长约120厘米,琴身最宽处约38厘米。全琴自上而下分为琴头、琴颈、琴身三部分:琴头长约25厘米,分为云头、弦槽、弦轴、山口(架弦处)四小部分;琴颈长约21厘米,颈上安有等距的四个相(民间称上四品,仅为装饰,演奏时不用);琴身长约74厘米,面板上、中部安中四品、下四品;中部两边开有对称的两个月牙形音孔(亦称凤眼);面板底部安有系弦板(亦称覆手,民间称海底);系弦板下还隐着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音孔(亦称隐月)。

丽江琵琶的制作原料:面板多用楸木或桐木,背板常用核桃木或梨木。制作时先把厚约5厘米的背板原料制成梨形,并掏凿成周边薄、中心厚(空)的浅瓢状,再将厚约3厘米的同形面板粘贴其上而成共鸣箱。

过去民间曾有人在共鸣箱内安上四根细钢丝,演奏时因震动而发出“仓锒”之声。这与古代由福建传入琉球群岛(今日本冲绳)的琉球琵琶‘腹中有响,摇动琴身铿然有声的构造特点相一致。但置于共鸣箱内的钢丝因不能将其音高调至与正弦同音,也不能调成与正弦相协的和声,(即使调成与正弦同声或和声,也会因气候变化或震动使音高改变)因而不可能长期保持“同频共振”或“和声共振”的效果,一旦音高改变,必然发出噪音,产生干扰和破坏。现在已无人效仿。

五、丽江曲项琵琶的传统演奏技法

丽江琵琶为唐代形制的四项八品的曲项琵琶,至今在丽江的洞经乐队中广为流传。最为可贵的是,代代相传着传统、古朴的演奏技法。

(一)不用木拨,不戴义甲,直接用右手指弹奏。用木拨演奏的古代琵琶及用义甲演奏的现代琵琶,声音清脆洪亮。而用手指演奏的丽江丝弦琵琶,音色柔和,音量适中,与其他丝竹乐器融为一体,非常优美、协和。这是唐代手弹琵琶(搊琵琶)的保留和传承。

(二)右手弹奏主要用食指和拇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仅在抡指时使用;

(三)左手按弦仅用食指和无名指,不用中指和小指。据前辈琵琶高手牛维炯先生所言:传说,手弹琵琶的祖师爷无中指,后学者为纪念及尊重师祖,不用中指,沿袭传统。但史料中未见唐贞观中首创手弹琵琶的裴洛儿(裴神符)无中指的记载。也许后辈各派系传人中有断其中指者亦未可知,待考证。

(四)丽江琵琶的右手抡指为“下出抡”。抡指,即右手五指按一定顺序快速弹挑或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快速弹奏。我国古代,抡指分北派“上出抡”和南派“下出抡”两种。上出抡的出指顺序为: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可在长音时快速反复抡奏,其效果即白居易《琵琶行》诗句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下出抡的出指顺序为: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不用大指。丽江琵琶的抡指为南派下出抡,只在短暂的节拍中使用,称为半抡。

(五)“打音”的频繁使用。打音的演奏方法是:左手食指按本音,同时右手食指弹弦发声,奏下一个比本音高大二度或小三度的音时,右手食指不再弹弦,而是以左手无名指用力打按音品而发声。其特点是音色柔和,旋律顺畅。丽江琵琶的打音多在旋律进行中3、5两音相连或1、2以及1、2两音相连时使用。

(六)高低八度音的相配。当音乐旋律进行中出现较长时值的“6、3、2”三个音时,即以低八度的散音(空弦音)相配(称为落音)。“6”音还可用高八度音相配。这也是我国重要的弹拨乐器古筝、古琴等历代常用的传统配音方法。

(七)左手技法中常用“揉弦”(上下用力)及“抹弦”(左右抹动)使弦的张力时紧时松而产生波音。其效果是情感细腻,如吟似诉。

六、丽江曲项琵琶与福建南音琵琶

在我国难以计数的民族民间乐队中,至今还保存、使用唐代形制的曲项琵琶的乐队,仅有福建的南音乐队和云南丽江的洞经乐队了。

福建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古老乐种,被誉为“一部活的音乐史”、“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而南音琵琶则是这一古老乐种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乐器,它对南音的形成、流传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乐队伴奏和演员自弹自唱的重要乐器,还担任着乐队的指挥。

南音琵琶与丽江琵琶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由于在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流传过程中各自发生变异,因而两者之间也有诸多不同,简言之即“同中有异”、“大同小异”。略述如下:

(一)形制:两者均为颈窄、腹扁、共鸣箱为梨状、有半月形音孔的曲项琵琶。但琴头有所不同。丽江琵琶多为椭圆形的云纹头(见图一)。而福建南音琵琶则为窄长形的如意头。

(二)品位设置:丽江琵琶为四项八品,南音琵琶为四项九品或十品。两者相位相同而品位稍异,但均为唐代中、晚期的品位设置。

(三)琴弦:旧时两者均用丝弦。现今丝弦、尼龙弦、缠弦并用。

(四)持琴:我国曲项琵琶的持琴法,在唐代以前为横抱,即琴体横于怀,琴头向左下方倾斜。后来发展为琴头向左上方倾斜的斜抱或竖抱。丽江琵琶和南音琵琶均为斜抱式持琴,但稍有差异。南音琵琶斜度较大,倾向于横抱。丽江琵琶则斜度较小,倾向于竖抱。

(五)弹奏方式:两者均保持唐代贞观年间裴洛儿始创的“废拨用手”的手指弹奏方式。这是我国古老的、自然协和的演奏方式。

(六) 左手指的使用:丽江琵琶只用左手食指、无名指按弦,南音琵琶通常亦只用食指和无名指,两者均绝对不用中指和小指。不同之处是,南音琵琶有时也用大指按弦,而丽江琵琶则不用大指;

(七)右手指的使用:南音琵琶与丽江琵琶均主要用右手大指、食指两个手指弹奏。丽江琵琶仅在抡指(下出抡之半抡)时使用小指、中指和无名指。南音琵琶则在下出抡时使用小指、无名指、中指外,还在“落指”时使用拇指挑;

(八)左手按弦部位两者有异:丽江琵琶演奏时,左手按品与品之间的部位,此系印度琵琶的按弦法。南音琵琶则是用指尖按在品位上,此为波斯系琵琶的按弦法;

(九)四根弦的应用:丽江琵琶用一弦(外弦、细弦)二弦、四弦(内弦、粗弦)的品位音及一、二、三、四弦的散音(空弦音)演奏乐曲旋律,仅第三弦不用品位音。二、三、四弦的散音多作低八度落音用。南音琵琶则仅用一弦(细弦、子弦)演奏乐曲旋律,其余三根弦仅作八度落音用。

总之,福建南音琵琶和丽江琵琶所保留的都是我国古代琵琶早期的古朴的演奏技法。虽然原始、简单,但却是活着的文物,是难得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七、第一把苏州造的丽江式琵琶

2003年,苏州市华声乐器厂厂长金海鸥先生到丽江调查、采访,看到丽江东巴宫民间艺术团的演出节目中有女声琵琶弹唱《浪淘沙》,听后认为,其节目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韵,但琵琶的形象欠佳、音量太小、音色不纯。当即提出,愿用上好原料、先进的工艺及科学的方法为东巴宫制作高质量的丽江式琵琶。经东巴宫有关领导同意,拟先请乐器厂制作一件样品,合适后再成批定制。

金厂长当即用相机拍了丽江琵琶正反面的照片,并量了各部位的尺寸,回苏州后立即制作了一把以红木为背板、桐木为面板、配以传统丝弦的丽江式琵琶,并亲自带到丽江,送到东巴宫。据金厂长介绍,新制琵琶的形制、基本构造、大小、品位设置与丽江传统琵琶完全一致。主要不同点是:

第一, 面板厚。新制琵琶的面板厚约6毫米,丽江传统琵琶的面板厚约3毫米,仅为新制琵琶的一半。面板由三块等宽、等厚的桐木板粘接而成。面板里面的中下部安有横条,(音樑)其作用是使面板不易因气候变化而变形。横条中间安有音柱,作为面板与背板之间的桥梁。其作用是,演奏时使面板和背板同时发生震动,以增加音量。丽江传统琵琶的面板多用整块木板制作或用两块粘接而成,里面不安音梁及音柱,不但容易变形,且音量小。

第二, 系弦板位置升高。新制琵琶的系弦板(覆手)离琴底约8厘米,演奏时面板震

动的辐射传递较快。丽江传统琵琶的系弦板离琴底约4厘米,演奏时面板震动的辐射传递较慢。

第三, 音孔大。新制琵琶的月牙形音孔,两角尖相距约6厘米,中间最宽处约1.5厘米。演奏时共鸣箱产生的音量易于传出。丽江琵琶的月牙形音孔,两角尖相距约6厘米,中间最宽处约0.5厘米,仅为新制琵琶的三分之一。演奏时共鸣箱产生的音量不易传出。

总之,苏州特制的丽江式琵琶,不但木质上乘,形象美观,工艺精细,而且音色纯厚,声音洪亮,音准较好。这是丽江历史上第一把苏州制造的丽江传统式样的琵琶,也是现今丽江洞经乐队中最好的琵琶之一。丽江与苏州的结缘,为传统乐器的制作、改进、发展指出了方向。过去民间艺人因受原料、工具、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制出的民间乐器较为粗放,不但形象欠佳,音量细小,音色不美,且音准较差。现在,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制作条件已今非昔比,对于传统乐器的制作,应该在保留其形制、构造、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工艺,制作出精美的传统乐器,以适应现代人们对传统音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需求。

八、丽江曲项琵琶的艺术价值

丽江曲项琵琶不但保存着唐代曲项琵琶的形制、构造及手指弹奏的演奏方法,还传承着古老的演奏技艺。与制作精良、形象美观、声音清脆洪亮、技巧复杂高超的现代琵琶相比,它制作粗放、音量细小、技巧简单,显得既苍老又稚拙。用现代时尚的眼光看,也许是不屑一顾。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它却是一件稀有的、珍贵的活文物。

传统的丽江琵琶,其制作原料(核桃木、桐木、梨木等)及使用弦线(蚕丝线)均取材于大自然。其演奏亦直接用人的手指,而不戴另行制造的假指甲。演奏时人与自然(即人与乐器)完全融为一体。这种用古老的乐器、古老的传统、古老的技艺演奏古老传统的乐曲,(丽江洞经古乐)那是一种自然纯朴、原始本真的协和。能把人们带回到已经逝去了的遥远年代,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

丽江曲项琵琶的存活,对考查、研究琵琶在我国的流传、发展、演变的历史提供了一份活的难得的宝贵资料。

猜你喜欢

洞经南音丽江
云南洞经音乐功能谱系的建构及相关问题分析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丽江三朵节
儒化、俗化——清代庙学释奠礼乐与洞经音乐的相互影响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昌宁洞经古乐文化研究
李进杰的南音情
鸡足山下的沙址洞经古乐
叫一声丽江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