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都大桥钢拱塔钢混结合段施工技术研究

2015-05-28马明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9期

【摘 要】燕都大桥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全长277.44m,其中主桥为2×90m两跨钢拱塔预应力混凝土梁双索面斜拉桥,主桥主梁为单箱四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宽34m。本文通过对燕都大桥钢拱塔结构形式的分析研究,确定了分离式支撑系统和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案,其具有对主体结构钢筋破坏性小、临时结构投入少、施工进度快等优势。

【关键词】钢拱塔钢混结合段 锚固系统 支撑结构 设计计算

1 前言

燕都大桥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全长277.44m,其中主桥为2×90m两跨钢拱塔预应力混凝土梁双索面斜拉桥,主桥主梁为单箱四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宽34m。主桥钢塔采用双拱塔V字形,拱轴线为椭圆线,塔高41.8m,断面为单箱单室钢箱断面。拉索分为水平索和斜拉索,共计60根。该桥是国内践行索铺梁桥理念为数不多的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斜拉桥,具有结构新颖,受力复杂,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

钢混结合段施工是本桥施工中的重难点之一,在“安全、经济、高效”的总原则下,从施工技术分析、施工工艺、设计计算、钢材耗量等几个方面阐述本桥钢砼结合段施工技术,以期为同类工程作有价值的参考。

图1 燕都大桥效果图

2 钢混结合段结构形式

钢混结合段(以下简称结合段)主要由锚固梁、锚杆、定位梁、钢塔预埋段、砼塔柱等构成,钢拱塔底部与混凝土塔柱结合处采用承压式设计。钢塔预埋段通过PBL剪力键和剪力钉与砼塔柱结合在一起,钢塔首节与预埋段焊接后又通过锚杆锚固在砼塔柱顶面,承压面间后压力灌注10cm厚环氧砂浆。单根锚杆长12m,直径Φ100mm,材质为40CrNiMoA,单侧共计88根,锚杆下端通过锚固梁交错锚固在承台内。结合段结构形式如图2~3。

图2 钢混结合段构造图 图3 锚杆布置位置

3 施工技术分析

根据结合段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结合段各构件的临时支撑形式;二是结合段范围内砼浇筑分层位置。

两肢塔柱锚杆交错布置,且有竖向倾角(20°)。下锚固梁为一大一小两型钢焊接而成的方框梁,叠错在一起。两肢塔柱的预埋段钢板是一个整体。锚杆空间位置由锚固梁、定位梁、承压板和锚固板四重定位。结合段范围贯穿承台、塔座、塔柱三种砼构件。综上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临时支撑结构形式的选择。

首先要解决的紧要问题是先固定钢塔预埋段还是锚杆,若先将钢塔锚固段固定后,再穿入锚杆,则锚杆要依次穿过四重定位,要求精度可想而知,且工作量巨大。若先固定锚杆,只要把锚杆位置定位精确,预埋段可一次穿入,且锚杆只需穿过承压板、锚固板两重定位, 省时省力,只需把连成一体的预埋段钢板从中间切开,穿入定位后再焊接成整体。

解决上述问题后再来研究钢塔预埋段何时吊装的问题。预埋段单肢重量大(43.3t),且有倾角,其若是和锚杆一起在承台浇筑前在承台基坑底搭设临时支撑固定,那必然是个庞大的支撑系统,参考同类工程传统的支撑形式如图4~5,此类支撑简单易行,但体系结构繁重。且本项目承台、塔座、塔柱内钢筋、PBL剪力键钢筋密布,大型的型钢支架势必会截断大量的主体结构钢筋,有害于主体结构安全。

经研究分析采用分离式临时支撑系统,即锚杆支撑架和钢塔预埋段支撑架分离,锚杆系统较轻,其支撑系统轻便、简易。可以设置在内部,在塔座浇筑完成后用体外钢管支架吊放重量较大的钢塔预埋段,从而解决了第一个临时支撑系统设置问题。

根据既定的临时支撑结构形式,结合承台、塔座、塔柱的外部结构形式,拟定其砼分层浇筑位置,即第一层浇筑至承台顶面,第二层浇筑至塔座顶面,第三次浇筑至塔柱承压面,待拉索调索完毕后浇筑塔柱外包砼。

图4 传统型钢支撑方案图 图5 传统型钢支撑现场施工图

4 钢混结合段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既定的结合段施工方案,确定其工艺流程如下:

钢混结合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5 临时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

锚杆定位架为型钢焊接结构,在承台封底砼上设置预埋件,其上焊接32根不同高度的格构式型钢立柱,在立柱上定位锚固梁,锚固梁和定位梁之间设置型钢桁片,桁片弦杆焊接在锚杆的间隔里,以尽量减少其所占空间,两肢定位架间设置倒链,用于调整锚杆重力作用下的挠度,锚杆定位架结构如图6示。

预埋段体外吊架为钢管柱+分配梁结构,采用Φ630×8mm钢管柱基础,通过预埋件固定在塔座的斜面,分配梁与钢管柱焊接,分配梁上设置精轧螺纹钢筋吊挂,通过千斤顶微调吊挂高低来精调预埋段空间位置,预埋段体外吊架如图7示。

图6 锚杆定位架结构图 图7 预埋段体外吊架结构图

利用有限元结构软件Midas建立结构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度、挠度及稳定性,计算结果如下:

图8 锚杆悬臂应力分析 图9 锚杆定位架应力分析

由于锚杆较长(12m),其安装到位后悬臂端在自重的作用下会产生应力及挠度,在模型中根据锚杆倾角及约束情况建立实体模型,调整其节点坐标轴,定位梁位置加水平向约束,锚固梁位置加三向约束,经计算知其悬臂端最大应力 ,最前端挠度为3.4cm,可通过倒链对拉调整。

锚杆定位架底端立柱位置加三向约束,将锚杆计算所得支撑反力作为荷载加到定位梁和锚固梁上,并加载人群活载,计算得结构最大应力 ,最大位移1.4mm,满足要求。

6 结论与建议

在钢拱塔钢混结合段的施工中,必然会遇到锚杆定位、钢塔预埋段支撑吊装等情况,本文通过燕都大桥工程实例,阐述了分离式临时支撑体系及混凝土浇筑分层,优化了传统“满堂支架”式的支撑形式,既能减少施工临时投入,又便于工作面的展开,提高施工进度,望为以后同类工程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1]夏志斌,姚谏.钢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马明(1974—),毕业院校:哈尔滨建筑大学,本科,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