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阳县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实践与探索

2015-05-28温自力董晓瑜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9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实践与探索

温自力 董晓瑜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平阳县水环境的了解,提出了传统河道治理对水环境的不利因素,针对当前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困难,对我县河道整治和水环境保护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在我县实施“五水共治”,打造“美丽浙南水乡”。

【关键词】河道治理 水环境保护 实践与探索

1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古以来,平阳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因水而美,江、河、湖、海、库一应俱全,历来就有“江南水乡”之美称。平阳县辖9个镇和1个乡,境内河道条数1698条,河流总长1878.27km。省级河道1条,为鳌江干流,长度41.84km;市级河道有4条,分别为平瑞塘河、沪山内河、萧江塘河和横阳支江,总长21.09km;县级河道有22条,主要有平宋塘河、细龙河、平鳌塘河、东塘河、西塘河、鳌郑塘河、雁门河、水亭河、瑶山河等,总长195.14km;县级以下河道有1671条,总长1620.2km。这些河道不仅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就近的水源,而且还是行洪排涝的重要通道,同时还是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要求日趋强烈,不仅城市居民关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的状况,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2 传统河道治理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开展了以小流域和平原河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是以岸坡稳定和行洪排涝为目的,往往采用单一修建防洪堤或护岸,忽略了水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水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传统的河道治理中,过多地考虑了河道岸坡稳定和行洪排涝功能的要求,着重于河道的浆砌块石和混凝土材料的结构设计,虽然达到了河岸稳定和洪涝水归槽的目的,但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体与土壤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物链,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物种类单一化或使水生动物濒临灭绝,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大大降低。

(2)除河岸硬化以外,传统的河道治理还强调岸线顺直,减少排水路径,往往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虽然满足了行洪排涝要求,节约了土地,但水流流速加快,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3)河流纵向蜿蜒,形成急、缓流相间;横向断面上形成深潭、浅滩和漫滩交错;河床材料透水性,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渗透,为生物生存提供了营养物和栖息提供空间。河道整治后,河道断面往往单一且规则,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破坏了原有河道形态多样性的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3 当前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困难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牵涉部门单位多,协调工作难度大,一般而言,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

(1)建设资金筹措困难,进度不平衡。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属公益性项目,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县财政补助和镇(乡)村自筹,建设资金筹措较困难。同时,各镇(乡)村的财力的不一样,致使各镇(乡)村间的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投入力度、进度情况不平衡。

(2)工作较复杂,实施难度大。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面比较广,河道沿线与其它工程交叉多,与沿岸企业、群众接触多,涉及到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策处理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甚至出现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情况,实施难度较大。

(3)人为设障、侵占河道及水污染事件屡有发生。部分群众和单位对水域功能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人为设障、任意侵占河道、倾倒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大量滋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河道整治、水污染防治、水政执法力度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实践与探索

2013年,省委省政府科学分析我省省情,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统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通过治水的倒逼,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治水治出转型升级,治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青山绿水”。我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提出打造“美丽浙南水乡”的设想,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平阳县美丽浙南水乡试点规划》,以“一江四河五湖八溪”为载体,以“截污减排、建库保源、河湖联通、筑闸蓄淡、清淤疏浚、文化提升”为手段,着力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努力打造城水相依、乡水共荣、湖库相连、人水和谐的“美丽浙南水乡”,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4.1 组建机构,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为了确保打造美丽浙南水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政府于2013年成立平阳县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办公室,由县长挂帅,县政府下属各相关职能单位抽调人员联合办公,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全力做好我县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镇(乡)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落实和实施,从而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县人大成立考核组和督查组,对有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镇(乡)给予适当奖励,对进度慢的镇(乡)进行督查问责,进一步形成倒逼机制,力争经过六年的努力,争取初步实现浙南美丽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优美环境。

4.2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健全治水资金筹措机制

全面实施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规划是前提,资金是关键。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是解决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资金不足矛盾的根本出路。为此通过“上级支持、向外融资、内挖潜力”等办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政策优势,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方式,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主要做法有:加强与上级水利、建设、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上报一批包装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的补助;组建县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结合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提前在沿河储备土地资源,利用公司的平台向外进行融资,着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从全县土地拍卖金中提取2%作为治水的专项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以“温商回归”为契机,积极引入民间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

4.3 以治污和拆违两手抓,全力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在治污方面,我县出台《平阳县治污水实施方案(2014-2017年)》,整治重点主要是抓好工业污染整治,农业污染整治和生活污染整治。在工业污染整治方面,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原则,到2015年全面完成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任务,建成5个园区(1个电镀园区、1个制革园区、1个印染园区、1个烂版园区、1个卤制食品园区),相关企业搬迁入园。实现行业结构合理化、区域集聚化、企业生产清洁化、环保管理规范化、执法监管常态化。在农业污染整治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到2017年农药使用量比2012年减少10%,健全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理体系,开展废弃农药包装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在生活污染整治方面,在2013~2015年三年内投资7.9亿元建设萧江、水头、东海三大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快建设污水收集主干网、二三级支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到2017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在城镇污水管网不能遍及的农村,我县通过推行人工湿地等方法,组织村民自行组合,把污水集中纳入沼池中,经过厌氧处理和沙石沉淀,然后在水面上种植美人蕉等善于吸收氮、磷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在拆违方面,启动“无违县”创建工作,从2013开始对河道两侧违章建筑、侵占河道、环境污染源等三类违建实行一律拆除,至2015年违法建筑拆除完毕。对从2013年以后对所辖范围内出现新的违章建筑,对所辖镇(乡)的分管领导启动问责,并对违章建筑给予强制拆除,实现沿河两岸道路通畅,人水和谐相处的水乡环境。

4.4 注重河道生态和水文化建设,以“连片推进”为工作路径, 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用水等基本功能前提下,注重河道生态和水文化建设。设计理念上要打破传统观念,把河流的生命特征、功能特征和文化特征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把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作品,在每个作品中去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使每一项工程贴近自然、走进自然、尊重自然、还原自然。积极借鉴国内外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不同河道采取不同措施。从2013年开始以昆阳镇、万全镇、水头镇、腾蛟镇、萧江镇五个镇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10个项目区按照治污、拆违、护岸、河道治理、绿道建设和滨水小公园建设“六合一体”的要求,先行进行连片综合整治,从而推动其余五个镇(乡)的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展开,确保“整治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方”,以满足景观休闲、生态环境等功能要求。成立平阳县塘河文化研究会,启动平宋塘河“水文化博览园”建设,用物化的形式在塘河沿线的节点上突显平阳特有的景观风貌,抓紧建设一批以水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滨水广场、主题公园等滨水开放空间,全面启动功能健全、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水乡文化镇(乡)、村(居)创建工作。充分考虑水文化与水景观的协调,将水文化融合于水景观中,同时水景观应充分体现水文化。

4.5 建管并重,创新推出全民治水管水新模式

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转变为治理和管理并重。从2013年开始,我县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体制,做到“领导牵头、部门联动、镇乡负责、群众参与”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的方式,构建“四级联动、全发动员、全员参与”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以实现“河道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使全县河道范围内实现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五无”目标。此外,我县推行河道长效管理的村规民约,营造全民参与河道管理的良好氛围。各村把河道管理工作融入村规民约范畴,组织日常检查和宣传教育,纠正村民涉河违约行为,使河道综合整治成为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达到“群约、群防、群治”的目的。建立县公安局驻水利警务室,与县水政大队联合办公,专门受理水事治安案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案件,改变过去涉水违法案件处置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

5 结语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社会诸多部门和各个方面,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和老百姓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取得各级各部门和老百姓的理解、关心、支持和配合,只有通过大家不断的共同努力,浙南美丽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优美环境才会实现。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实践与探索
河道险工治理技术与护岸工程探讨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