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教学机智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2015-05-26邵林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青蛙古诗情感

一、适时点拨,促进课堂智慧的生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本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个性、生活背景及阅历的不同,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促进课堂的生成,打造创新、智慧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既是教师的教学对象,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状况,对预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做适当调整。这样,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了解寓言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的特点,理解故事寓意。在课堂延伸拓展这一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外,它会看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青蛙会看到碧海蓝天;有的同学说青蛙会看到高楼大厦;有的同学说青蛙会看到绿树红花。等等。其中有一个同学一直凝眉思考,默不作声。当教师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时,他却说:“青蛙会看到污染的环境,会看到乌黑的汽车尾气,会看到人们将生物捕杀后当作下酒物,会看到大片树林被人类砍伐……”教师因势利导:“如果青蛙面对这样的污染的环境,会对人类提出哪些建议?”有的同学说要保护环境,禁止捕杀动物;有的同学说要控制汽车数量,减少尾汽污染;有的同学说要实行有奖植树策略,等等。教师最后点评:如果青蛙一直在井里,他会不会看到这更广阔的世界,会不会发现这些人类世界不尽人意的地方?还会不会提出这些有效的建议?于是,课堂的生成又回归到了寓言所表达意旨的本身,深化了主题。因此,教师富有机智的点拨,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激发学生参与阅读体验的积极性,促进和深化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催化点染,促进课堂情感的生成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里,学生能够敞开胸怀,畅所欲言,情感投入,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教师与学生要在和谐宽松的课堂里,相互合作、情感交融、心灵沟通。这样,学生可以与教师、与文本、与同伴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引发生成美好情感,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审美教育。例如,教师教学《思念母亲》一文,首先让学生以“回忆我的成长经历”为题,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学生们结合一些生活细节,回忆妈妈日常对自己呵护的点点滴滴。接着,教师说:“如果孩子失去了母亲,那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以此导入新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迁移课文“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这一表达形式,教师在对话中不断增加表达的新内容、新语言、新的表达形式,由此促进学生在语言中的反复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生成中受到情感的点化与浸染。再如,在教学《借生日》一文时,教师让学生总结出课文大意:“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却从来没有忘记孩子的生日。”让学生围绕这个情节增加新的内容来述说妈妈平日对自己关爱的生活情景,因为学生对妈妈关爱自己的生活非常熟悉,课堂的生成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精彩的发言都折射出一个孩子对妈妈天真的爱恋。师生通过情感的相互引发,真情的相互交融,语言表达形式在训练交流中凸现,语言渗透的情感在心灵中内化,语言精神在对话中生成,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情愫在生发中奔涌。抓住课文中关键句子,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训练,从具象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深情,无不反映出生成课堂的精彩。

三、结合实际,促进课堂魅力的生成

教师要做课堂生成的引领者,不能拘泥于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而是要根据课堂实际与学生实际,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到更为贴近学生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上来,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更具价值。例如,教师在教授一首古诗时,起初想按自己预设的教学程序来教,即先让学生朗读古诗,整体感知;感悟诗境,体验诗情;再诵诗篇,鉴赏特色。但刚开始上课,教师发现学生们已经能非常熟练的背诵此诗。并且学生基本理解了诗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再按预设的教学程序去上课,就会使学生和课堂显得索然无味。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空间感强而擅长绘画的学生选择为古诗配画;语言能力强的学生选择古诗的改写;肢体动作发达的学生选择收集资料,到学校花园观察和表演;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还为古诗配上了自己熟悉的旋律,学唱古诗……结果,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长与优势,丰富了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邵林芳,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青蛙古诗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品读古诗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