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大力助推审计业务

2015-05-25李培培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图斑图层整治

李培培

一、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是获取、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是以计算机、数据库、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3S”(GIS、RS、GPS的统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和高度集成的产物,其目标是实现对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与综合应用。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GIS主要用于对多种来源的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RS主要用于实时地或准实时地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发现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包括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并可用来导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整体、实时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

二、审计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审计的优势

1.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中涉及地理信息业务的数据量往往比较大,而且存在大量纸质材料,如果采用传统审计方法,阅读纸质材料或进行实地测量,费时费力效率极低,而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审计资料数字化,借助合适软件对各种图层进行相关操作分析,能够快速达到审计效果。

2.提高数据完整性。对于时间跨度比较大,或存在中途临时建筑等情况的工程进行审计,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不善,对于时过境迁的状况很可能无法提供全程审计资料,而借助具有“历史回看”功能的地理信息分析工具,如Goolge Earth,可以按时间点查看历史状态,有效保证了所需数据的完整性。

3.提高结果准确性。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纸质材料中可能存在虚假信息,审计人员手工进行测量工作时,存在测量工具本身误差和使用传统立杆拉尺等测量方法的人为误差,而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借助高科技工具进行测量、定位等工作,可以提供真实、准确、公正的结果,并可避免多方争议。

4.便于审计取证、核实。地理信息技术将一维审计拓展到三维审计,综合已有的多种数据以产生新的信息,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多个图层叠加分析,产生的结果直观、疑点突出,其可视化的界面和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专用的便携式定位工具,便于对疑点进行定位、核实、定性。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方式

1.按使用方式可以分为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两种单独使用:(1)GPS:利用手持GPS仪器进行审计对象位置信息的定位、采集;工程量长度、面积等的测量计算;(2)GIS:对数据进行采集或矢量化、坐标变换、配准定位、数据抽取等编辑;单图层中某部位的长度、面积、体积计算;多图层的叠加相交、裁剪、擦除等分析;(3)RS:借助相关部门的遥感监测软件平台,获取相关遥感图像,如水环境、土壤等的污染状况图;(4)Google Earth:计算Google Earth地图上路径长度、区域面积;查看区域历史状况。组合使用:(1)RS+GIS:将采用RS技术得到的地理信息数据载入GIS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或分析;(2)GPS+GIS:将采用GPS得到的地理信息数据载入GIS进行分析,并使用GPS定位仪对分析结果进行核实;(3)RS+GPS:对采用RS技术得到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GPS定位仪进行现场定位;(4)RS+GPS+GIS:将GPS、RS地理信息数据载入GIS进行分析,使用GPS定位仪对分析结果进行核实;(5)RS+GPS+Google Earth,将RS、GPS地理信息数据载入Google Earth进行分析;(6)GIS+SQL Server:将GIS软件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接口建立与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之间的转换通道,可以将GIS处理后的分析结果载入SQL Server进一步进行分析。

2.按用途可以分为测量计算和数据分析两种。测量计算: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直接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测量计算。如公路工程等的长度核算;建设工程土方体积的核算。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是针对多图层地理数据的分析。如:通过将建设用地图层与土地规划图层叠加相交分析,核实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另一方面是将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结果与其它审计业务数据结合继续深入分析,如按地域设定税率的税收情况,可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后再和税务数据一起进行下一步分析。

(三)地理信息数据审计的一般流程

1.审计准备: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使用的是什么GIS软件、有什么地理信息数据及地理信息数据的坐标系统和投影参数等;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工具搭建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环境;选择有一定业务基础和熟悉GIS软件操作的人员作为审计组的必备成员以及开展必要的知识培训等。

2.数据采集:所采集的数据包括实测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或属性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这些数据可能来自外业测量、相关部门的存档或与其他单位企业合作获得。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保证采集数据的时效性、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统一性和保密性。

3.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配准定位、坐标转化、要素提取及图形编辑等处理,使其达到进行数据分析的格式要求。

4.数据分析:可用于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的工具包括试用版ArcGIS软件、Google Earth软件、手持GPS接收机等。涉及到的分析操作方法有:计算操作(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操作)、图层间操作(图层叠加分析、裁剪分析、擦除操作、比对图层建的透明度设置等)、属性查看、编程实现批量处理或深入分析。

5.疑点核实:对于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的疑点数据,要进一步查看相关政策文件、规划图表、审批手续等,并进行实地核查,需要时进行GPS定位核实,对存在问题进行定性,责令整改等相关处理。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具体审计业务中的应用

(一)国土审计

1.耕地保护。(1)基本农田划定的真实性:提取规划数据库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与森林资源矢量数据库中的“公益林”图斑,在ArcGis软件中叠加相交。(2)基本农田划定的质量:提取“工业、采矿、仓储用地、公园绿地、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图斑”、“建设用地批而未用图斑”、“可调整地类、坡度大于25度的图斑”,分别与“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叠加相交。(3)基本农田被闲置荒芜:规划数据库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与一张图遥感影像图叠加,按地物进行人工判读,提取非绿色、与周边纹理不一致、无绿色植被覆盖的图斑。(4)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将规划数据库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与建设用地红线图叠加相交,作为违规将基本农田划为建设用地的疑点。

2.土地整治。(1)土地整治前已为耕地:将土地整治图斑与前一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耕地图斑叠加相交,并将重叠部分与遥感影像图二次叠加甄别。(2)土地整治后改变用途:将土地整治图斑中“已验收”的整治项目图斑与现状图中的“非耕地”图斑叠加相交,并将重叠部分与遥感影像图二次叠加甄别。(3)将低质量土地进行整治:将土地整治图斑与前一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坡度大于25度的图斑”叠加相交。(4)查找重复整治土地项目:不同年份土地整治图斑叠加相交,并与遥感影像图二次甄别,找出重复立项整治的土地项目。(5)核算土地整治面积:将土地整治图斑导入ArcGIS软件,利用面积统计工具对整治地块面积进行统计。

3.增减挂钩。(1)“建新区”项目扩建:将增减挂钩数据库中的“建新区”图斑与遥感影像图叠加对比,找出遥感图中超过“建新区”范围的项目。(2)“拆旧区”项目未按期拆除:将增减挂钩数据库中已到达期限3年的“拆旧区”项目与遥感影像图叠加对比,查找未按期拆除的项目。(3)“拆旧区”项目虚报验收:将增减挂钩数据库中“验收拆旧区”项目与遥感影像图叠加对比,查找“已验未拆、虚报验收”的项目。

4.建设用地。(1)城区规划不衔接: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规划图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叠加相交,用“裁减”工具裁减出“土规”为非建设用地,“城规”为建设用地的部分,并用“计算几何\面积”工具求出裁减面积。(2)建设用地开发为别墅:对规划数据库中的“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图斑”与现状数据库中的“建设用地图斑”叠加,并将重叠部分与遥感影像图对比分析,选出疑似别墅区的图斑。(3)新城新区违规建设:将新城新区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中的“建设区”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建设区”分别叠加相交,裁减超出的地块图斑,并计算面积。将新城新区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基本农田图斑”叠加相交,并计算面积。(4)违规划定建设用地:土地总体规划中的“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图斑”与现状数据库中的“建设用地图斑”叠加相交,并与遥感影像图二次叠加分析定位。(5)建设用地违规操作问题:将建设用地批准图与建设用地征地图叠加相交,找出征地图超出批准图的地块,作为“未批先征”疑点;将建设用地批准图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设用地”图斑叠加相交,超出部分为“未批先建”疑点。

5.围湖造田。(1)对有堤防的湖泊在堤防内围垦:将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范围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地类名为湖泊的图斑叠加求交,计算围湖造田产生的新增耕地面积。(2)对没有堤防的湖泊在设计洪水位下围垦:叠加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范围图和蓄洪区地形图,计算出整治耕地项目区域的地面高程,并根据设计洪水位计算出土地整治项目所占用设计洪水位线以下的湖泊滩地面积。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工程量核算。(1)核实工程里程长度(公路长度、桥梁长度、江河治理长度、水利管道长度等):利用GPS仪器对工程的必要位置点进行三维坐标的精确定位,根据定位坐标直接计算出工程长度。或将带有审计工程的遥感影像图导入ArcGIS软件,先将工程范围进行要素提取,再利用长度计算功能进行核算。(2)核实工程面积:首先确定坐标起点,手持GPS仪器沿需要测量面积的边线行走一圈,回到开始的坐标起点,保存航迹,得出工程面积。或将带有审计工程的遥感影像图导入ArcGIS软件,先将工程范围进行要素提取,再利用面积统计功能进行核算。或借助google earth实时图像统计。(3)核实土石方工程的真实性及工程量体积: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原始地形数据扫描、矢量化转为电子地图,导入ArcGIS并进行统一坐标转换,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文字形式的高程数值与高程点联系起来,形成点状高程数据,通过Arcgis的三维功能生成三维地形,与遥感影像图(或google earth历史图片)对比检查数据的可靠性,并可计算土石方工程量。

2.工程合规性审查。(1)核实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规划:将带有工程项目的遥感影像图或google earth实时地图与工程项目的规划图叠加,或用手持GPS对项目进行定位,核查工程项目的位置、占地范围是否符合规划,是否存在易地建设的问题。(2)审查交通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应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S,可以时了解区域内交通路线,掌控交通流程,对交通工程线路站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3.重复立项审查。核实是否存在重复立项的项目:将不同的工程项目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对定位图进行叠加相交,相交部分即为重复立项的部分。

4.征地拆迁补偿。 核实拆迁补偿的合理性:将拆迁补偿项目与拆迁前遥感影像图叠加,找出拆迁地形与遥感图建筑物不符,补偿事项与遥感图附着物不符,补偿拆迁面积与实际拆迁面积不符的情况。

5.查看工程历史面貌:利用Google earth可还原历史图像的功能,可选择时间查看审计所需要的工程各个时间点的施工状况或施工中临时工程的情况。

(三)生态环保、矿产资源等审计

1.植树造林。(1)核查植树造林项目的真实性:将植树造林地块与遥感影像图叠加,筛选茂密绿色成熟林、空白地、房屋道路占地、湖泊、稀疏植被、绿色低矮作物,作为虚报造林项目的疑点地块。(2)计算植树造林面积:利用手持GPS仪器对实际的植树造林地块面积进行计算。(3)核查项目的合规性:将植树造林规划图与实际造林地块叠加,找出未按计划造林的地块。将造林地块与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基本农田图斑”叠加相交。(4)核查造林地块的土地属性:将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层与植树造林地块图层叠加,得到造林地块的土地权属,与被审计单位上报文件做比较。

2.草原退牧还草。核查工程是否符合规划的作业面:手持GPS测量仪表绕草场走一圈计算面积,将测量所得的操场位置范围和面积与规划图比较。

3.海域违规使用。核查海域海岸建筑的合规性:将不同年份的海岸侵蚀航空拍摄图进行对比,找出海域图像发生明显变化的开发项目,进行位置坐标的定位和面积的测算,作为疑点。

4.环境污染。(1)水质污染防控:结合google earth 软件,搜索到目标区域,取得沿线地形地貌及建筑图像,对可能存在污染的厂房进行定位,进一步建立起立体的区域模型,直观把握可能发生污染的污染源。(2)排污口设置:应用GPS定位仪器,收集水源地取水口、排污口的地理坐标数据,应用GIS进行图形分析,核实排污口设置的情况。

5.矿产开发。审查矿产资源开发的合规性:取得现场实际开采作业面的位置坐标数据,与批复的采矿权图层叠加分析,审核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开采,计算实际开采面积。与其他矿业权图层、生态保护图层、水源地、自然保护图层叠加,查看重叠部分。

四、审计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问题及建议

(一)数据要求方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图层数据的操作。所采集的地理信息数据需完整、准确、时效性强。数据分析前需确保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扫描工具的精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数据坐标的统一标准、图层的良好显示效果等。

(二)软件工具方面。地理信息数据涉密性较高,而ArcGIS、Google Earth都是境外软件,存在信息数据安全、版权归属等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软件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数据保密制度,各种软件必须在脱机状态下使用,在软件推广应用上,建议逐步采用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软件,审计机关可以与测绘部门、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定制版的专用软件,减少对境外公司软件的依赖,而这需要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

(三)结果认同方面。国家应健全地理信息数据证据的法律效力,审计机关应尽快建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取证原则和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必要时可请权威机构的专业人士协助审计工作。

(四)审计资源方面。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力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而目前各审计机关尚未广泛开展地理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制定相关的各项政策规定、规范要求,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审计方面的科研力量、资金投入、专用软件开发,并同时开展专业培训,培养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审计人才。

(作者单位: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猜你喜欢

图斑图层整治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专项整治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巧用混合图层 制作抽象动感森林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图层法在地理区域图读图中的应用
跟我学添加真实的光照效果